不打針不吃藥的小兒中醫外治療法 兒科專家黃明志教授經驗分享

中醫 黃明志 呼吸道疾病 藥品 中醫育兒 2017-06-23

不打針不吃藥的小兒中醫外治療法 兒科專家黃明志教授經驗分享

著名中醫兒科專家黃明志教授,臨證五十餘載,醫術精湛。對有深入的研究,他擬了許多外治方運用於臨床,收到了較顯著的療效。特總結其經驗,以供同仁參考。

一、心脾積熱口瘡生 引火歸元釜底清

張某,男,兩歲6個月。既往曾患口腔炎多次,此次口瘡已3天,口脣、舌面,頰黏膜多處潰瘍,低熱,夜間熱甚,舌質紅,苔黃膩,大便幹。

診斷:口瘡(脾胃積熱)。

治法:瀉火解毒,引火歸元。

處方:釜底抽薪散6g,外敷雙足湧泉,1日一換,3天一療程。3日後複診,患兒口腔黏膜仍有一潰瘍面未愈,囑其再敷湧泉穴,兩次而愈。

“釜底抽薪散”由吳茱萸15 g,生大黃、胡黃連各6g,生南星3g組成,共為細末,熱醋調敷雙足湧泉穴。方中吳茱萸入脾胃肝腎經,引火下行,生大黃味苦性寒,瀉火解毒、調中化食、安和五臟,主治瘡瘍赤腫;胡黃連味苦性寒,解熱和胃消疳積;生南星清熱解毒,取穴湧泉,可奏引熱下行,引火歸元,好似“釜底抽薪”之義。與《靈樞·終始篇》“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頭者,取之足”的治則是一致的。

不打針不吃藥的小兒中醫外治療法 兒科專家黃明志教授經驗分享


二、盜汗夜驚責心經 固澀安鎮汗無蹤

蔣某,男,9歲。患兒夜盜汗已逾3年,歷經數醫用補益止汗藥治療效不佳。時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五心煩熱,寐則汗出如水洗,時有驚叫及囈語,舌質紅,苔薄,脈細數。

辨證:心陰不足,心火上炎。

治法:養陰清熱,斂汗安神。

處方:斂汗丹外敷神闕穴,一日一換,6日為一個療程。6天后複診,汗出較前明顯減輕,夜寐安,擬再敷6天,治療痊癒。

“斂汗丹”由五倍子12 g,生龍骨10 g,硃砂3 g組成,共為細面,用熱醋調敷臍中。方中五倍子酸澀性寒,歸肺大腸腎經,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的功能。生龍骨性平味淡,歸心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的作用。硃砂甘寒,歸心經。有鎮心安神、清熱止汗的功能。以上諸藥,可起到固表斂汗,鎮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夜寐盜汗及驚啼不安的病症。

不打針不吃藥的小兒中醫外治療法 兒科專家黃明志教授經驗分享


三、哮喘頑疾痰飲伏 冬病夏治收顯功

荊某,男,9歲。哮喘8年餘,時發時止,以冬春為甚,遇寒即發。始用氨茶鹼、硫酸沙丁胺醇(舒喘靈)治療有效,繼用有不良反應,後吸入激素治療,控制發作後持續用兩年半.停止吸入,後因感冒再次誘發。

診斷:哮喘。

治法:溫肺散寒,豁痰平喘。

處方:冬病夏治膏外敷肺俞、大椎、膻中,每逢

三伏時節進行治療,連續3年為一個療程。

“冬病夏治膏”由生熟白芥子各30 g,延胡索、細辛各10 g,甘遂15 g,麝香1 g組成,共為細面,生薑汁調敷肺俞、膻中、大椎等穴。方中白芥子辛溫,走人肺胃經。可溫肺化痰,利氣散結,外用有發泡之功;甘遂逐飲祛痰;延胡索人肝脾,活血理氣;細辛發散風寒,溫肺化飲,所取穴位亦能補肺祛痰止咳定喘,故治喘效彰。所選三伏,乃取其時陽盛,上藥皆辛熱之藥,此時治療,令溫陽祛寒之力倍增,加之腠理開洩,極利於藥物吸收,令藥物直達有關臟腑,鼓舞陽氣,令寒飲伏痰得以逐散融化。

不打針不吃藥的小兒中醫外治療法 兒科專家黃明志教授經驗分享


方便查找,歡迎收藏!往期內容彙總回顧↓↓:

“中醫育兒”內容總目錄:點擊直達往期圖文內鏈 方便查找收藏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醫智庫”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名家醫案、養生食療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