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一藥成就千百方,眾方之祖桂枝湯

中醫 神農本草經 肉桂 附子 神黃中醫智庫 神黃中醫智庫 2017-10-31

仲景一藥成就千百方,眾方之祖桂枝湯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在中醫藥發展歷史上,有很多藥是具有非比尋常的作用的,這種作用不僅僅是在遣方用藥時的靈活機變,還在於一種藥具有千變萬化又不離其宗的本質屬性。一直以來,對黨蔘、黃芪、甘草等藥用得非常多,其實在漢代的張仲景時期,桂枝才是使用得最為重要的一味藥。以桂枝命名的桂枝湯,被稱為眾方之祖,通過桂枝湯的加減變化,化生出很多方劑,運用在外感、內傷諸多疾病之中,筆者通過對歷代本草的梳理,來認識一下仲景是如何使用桂枝的。

仲景一藥成就千百方,眾方之祖桂枝湯

桂枝扶陽,要在溫通經脈

在《傷寒例》中有一句話,“況桂枝下嚥,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須臾,視身之盡,不暇計日”,可見桂枝在古人看來是不可以運用與陽盛之病的,在後世被稱為火神派的鄭欽安眼中,桂枝、附子、生薑等是扶陽的要藥,桂枝具有扶陽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神農本草經》記載“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名醫別錄》記載“主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我們對比會發現,本草經對桂枝的解釋就是樸素的療效描述,而在《名醫別錄》則開始有功效的解析,其中《名醫別錄》認為桂枝的功是“溫通經脈”,在溫通經脈的基礎下,可以治療心痛、脅風、協痛,止煩,出汗。張仲景所用桂枝很多都與《名醫別錄》描述相一致,比如治療心痛的桂枝瓜蔞枳殼湯,治療協痛的有苓桂術甘湯,治療出汗的有桂枝湯,止煩的有五苓散等,其實這些療效的基礎都是桂枝可以溫通經脈。

引火歸元,要在平衝降逆

醫界對桂枝或者肉桂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引火歸元,在出現上焦上火的情況下,不是用寒涼的藥苦洩,而是稍加用溫熱的桂枝或者附子溫通,就可以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古人云: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當人體之氣本應該均勻分佈卻不能均勻分佈,全身之火上聚於頭面,則面目紅,牙齦出血諸症蜂起,此時便需以下鎮之藥降逆氣,氣降則在上之氣不至於太過,不至於生火,桂枝加桂湯證有:氣自少腹上衝心,苓桂五味甘草湯證有:氣從少腹、上衝胸咽證,苓桂術甘湯證有:氣上衝胸,桂枝湯證有“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其氣不上衝者,不可與桂枝湯”,所以《藥徵》總結桂枝為“主治衝逆也”,很多容易上火的患者在服用含有桂枝的方劑之後都能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

仲景一藥成就千百方,眾方之祖桂枝湯

活血化瘀,全在交通陰陽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桂枝經常用於活血化瘀,如《傷寒論》中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劑,桃核承氣湯就有桂枝,治療婦科出血證的桂枝茯苓丸以桂枝為君藥,其中桂枝如何可以活血化瘀,要在“諸藥先聘通使”,雖然《神農本草經》把桂枝和肉桂的功效區別開來,但是桂枝和肉桂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神農本草經》記載肉桂“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嘗如童子”,在桂枝身上也有一定的體現,但是肉桂得性厚,效用淳,自然不是桂枝可以比擬的。桂枝之所以能夠“久服通神,輕身不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桂枝可以交通陰陽。

明代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中說桂枝“光澤色相,不假雕琢,牡色紫赤,有花無子,得陽之始;色青黃,有花有子,得陰之始。牡為牡,為牝也。蓋圭之妙用,宣揚宣攝,靡不合和。牡主氣結喉痺,神明不通,關節不利,此病之慾宣揚者也。牡則先宣攝中氣,而後為宣揚者也。亦主上氣咳逆,不能吸入,反吐其吸,此病之慾宣攝者也。牡則先宣揚中氣,而後為宣攝者也。”

仲景一藥成就千百方,眾方之祖桂枝湯

以桂枝命名而言,桂從木從圭,圭是古代諸侯與王之間的信物,以此作為“聘”之禮,所以《本草經》雲“為諸藥先聘通使”,桂枝的作用就是可以打通不同畛域之間的隔閡,建立一種互相可以信任的機制。

所以在桂枝溫通經脈、平衝降逆、交通陰陽的功效作用下,有瘀血則可化瘀,小便不利亦可利小便;陰陽不通則能交通陰陽,陽加於陰謂之汗,故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平衝降逆,則凡是上焦有火,上焦氣有餘,仲景所謂“陽浮而陰弱”的情況都可以用桂枝引火歸元,日本人甚至提出桂枝可以補腎,亦無不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