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中國歷史 南宋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株洲發佈 2017-04-07

彭雪開: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文/羅小玲

通常拿到彭雪開寫的《湖湘地名紀事》的人,首要的都是找尋自己住的地方。我在天元區的嵩山路住一些日子了,便翻到“嵩山路”篇,看到“我要到嵩山路街道辦事處去考察地名,明知沒有多少希望,也還是要去”,就衝這一句,心生佩服。這世間太多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就是因為有人堅持做下去,才有了一方天地的燦爛。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十年,湖湘大地兩萬公里

彭雪開,1953年出生,湖南攸縣人,湖南工業大學研究員、教授。2006年轉入地名研究領域,這之前已經出版了《網絡思想教學初論》。為了研究地名,十年來,他跑遍了湖南14個市、州、117個縣、市、區、971個鄉鎮、辦事處 (以2006年為基準)。株洲的153個鄉鎮、辦事處他都一一考察過。株洲市的所轄縣、市的街道辦事處、城關鎮最少的為3次,最多的地方他去過5次之多,如攸縣、茶陵縣城。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有些地方之所以會去很多次,彭雪開解釋說,一是收集史籍、資料,這是一件必須儘量做實做好的基礎性工作。史料不全或匱乏,是做不了研究的。二是實地考察。要對株洲的政區地名,進行學術研究、文化闡釋,不深入實地進行考察,是難以出成果。他的《湘東地名文化紀事》(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株洲古今地名源流考釋》(中南大學出版社,2013)就是這方面的產物。三是工作的原因。他在株洲師專及湖南工大進行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一般是不能離崗考察的。他只好利用寒暑假、節假日、雙休日,進行地名考察。當然,一個鄉鎮去多次的動因,還是要把基礎性工作儘量做實做好。這是從事地名研究工作的前提。

地名研究,不是突發奇想

彭雪開表示,地名歷史文化的研究,並不是突發奇想。他出生在攸縣西鄉一個偏遠的小山村,1963年,離家到15里路外的大同附中讀高小。記得第一次放暑假回家,填學籍表格時,他對他的出生地“黃沙橋”、居住地“新虎塘”這些名字產生了興趣。但是問長輩,他們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來找到一個老的私塾先生,老先生才給了一些解釋。想不到的是,這些極普通的村名,還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從那時候起,這些解釋讓彭雪開的內心埋下了對地名研究的興趣。

高中畢業後,彭雪開當兵了,當他的部隊駐在上海市江灣、高橋一帶(今浦東新區)時,他對地名研究的興趣也日益增加了。1976年初春,他騎著自行車,還專門到淞江(蘇州河)沿岸及吳淞口,進行這方面的考察。

他在醴陵工作時,曾有人贈他一本內部資料《湖南省醴陵縣地名錄》,他如獲至寶。到高校工作後,為了自身專業的發展和工作需要,他先選擇的是網絡思想教育研究領域,當時是志向。而地名研究一直是他的興趣,所以,當2006年他轉入這一領域時,他將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其上。不分季節、寒暑、節假日,深入到村寨集鎮、高山大嶺、深山野谷、丘岡平原、寺院廟宇、古蹟勝景,甚至荒村廢址等地,進行地名考察。年復一年,不知春夏秋冬,四季寒暑,時間從指縫間悄悄地溜走,而他卻渾然不知,他在《途中偶見》詩中寫到:“曉輝浴頭千山暗,斜陽古渡宿鳥鳴。心隨我意逢地轉,歲月如歌看古今。”算是錄下自己勞累的身影。

地名的形成,學問多多

在研究湖湘地名時,彭雪開發現,地名的形成,學問多多。首先要用系統生成思維研究地名,因為一般而言政區地名源於地域地名,地域地名源於自然地名。要把自然地名、地域地名、政區地名綜合起來,進行歷史源流與文化依源考釋,必須要用系統生成思維。例如:他在《攸縣地名源流考》一文中提出:今攸縣在春秋中期,楚、越人叫養育他們的母親河為“攸”;戰國中晚之交“吳起變法”置洞庭郡、蒼梧郡時,可能置攸輿邑(縣邑或軍邑),以攸水流貫全境而得名。據楚簡《奏讞書》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置攸縣。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沿襲楚制置攸縣後,歷有攸縣、攸輿侯國、攸水縣、新興、安樂、攸縣之稱謂。置縣後,縣治初駐吳楚邊界攸輿侯封侯山附近,約在東漢始遷攸江之上,北朝陳辛巳年(561),遷治今攸縣網嶺鎮羅家坪,五代後梁間(907~935),遷今攸縣城關鎮(梅城鎮)。攸水,源自楚、吳邊界,今攸縣鸞山鎮老漕村(原漕泊鄉)松林庵自然村(原松林村)。而這些,如果不借助系統生成思維,是無法完成《攸縣地名源流考》的。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攸縣風光。圖來自攸縣政府網)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其次要用辯證邏輯思維研究地名。他在地名學術研究、地名文化闡釋中,提出了“地名生成”是主客觀互動的產物的觀點。在《地名生成》一文中他指出:“地名,是人們為了生產、生活、交往需要,賦予特定地理空間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指稱……它的內涵應是一種地與人、地與物、地與事等各種複雜的關係。”因此,簡單地說,有“地”才有“名”,而“地名”則是自然界的實物與人類社會為了某種需要的互動的產物。地名生成,是在地名研究中,主要解決地名源頭性問題。

他在株洲所轄如攸縣、茶陵、醴陵、炎陵、株洲縣、市縣域地名源流考一系列論文中,都體現了這一學術觀點。

“株洲”蘊含的歷史文化

彭雪開表示,大家知道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蘊藏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密碼。歷史,說到底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留在當今人們頭腦中可回憶、傳承的客觀事物。文化,說到底是過去發生的人為事物。地名文化,即是在起源、生成、命名、演變、穩定、傳承等系列活動過程中,人的主觀行為作用於外在的客觀事物的社會行為,從而使地名活動,成為一種地名文化現象。他認為地名歷史與地名文化,是緊密結合又相互區別,二者難分伯仲。他把二者稱為“地名歷史文化”。

至於地名歷史文化中蘊含著什麼樣的歷史文化,要看具體對象。試舉“株洲”地名為例。今株洲地域,古稱櫧洲。目前櫧洲簡稱株洲,至少有五說:一說南宋建炎元年(1127),櫧洲已名株洲;二說2006年《株洲市南區區志大事記》稱:南宋乾道九年(1173),已由櫧洲改稱株洲;三說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辭典·湖南省》稱:南宋乾道間已名櫧洲,後簡作株洲。1993年《湖南古今地名辭典·株洲市》亦持此說;四說2009年《湖南省地名志·株洲市》稱:“自南宋紹熙元年(1190)定名株洲。株洲之名沿用至今。”五說北宋政和三年(1113),已偶稱朱洲。五說中,何者為準,仍有爭議,難以結論。

而他認為南宋建炎元年(1127),由櫧洲諧音簡寫成株洲,有其歷史依據。有關史料記:今株洲市境內有文字記載的是唐代設驛站。北宋遍設驛站、鋪遞。其時櫧洲漸以櫧田鋪,聚集為市,至南宋初時,已成一方名鎮。至南宋建炎元年,由於境內釀酒業興旺,株田鋪(櫧田鋪)一帶,已酒肆林立,商賈穿梭於市,文人、騷客、宦者、遊者,多棲居遊歷於此。南宋隆興元年(1163),奏斬秦檜的名臣胡銓謫貶衡州(今衡陽),回朝復職,途經株洲(已由櫧洲改名),在贈胡氏湘西園歌妓黎倩詩中,可以想見當年株洲繁華之景了。爾後戴復古的詩中,更是確證南宋初時株洲繁華之狀。戴復古詩中雖仍稱“櫧洲”,但這是官方的稱謂。民間及商賈之間,已由櫧洲簡作株洲了。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株洲資料圖)

櫧洲改名株洲,有個過程。可能是櫧洲酒稅業務繁忙,交往日多,經管人員少,忙不過來,為圖書寫方便,故以諧音簡寫成朱洲或株洲。起初,多民間口傳、書寫,後多出現在地方官方文書中,久而久之,約定俗成,漸漸為人們所接受。自此後,官方文書多錄古名,民間多錄今名。有時古、今地名,無論官方、民間,皆交替使用。但以後使用今名者日多。

他在研究“株洲”地名時,綜合了數個方面的論述,才能讓大家詳細理解“株洲”地名生成中的歷史文化,而至於株洲 “地名承載”的內容,則更加豐富多彩了。

未來,仍將繼續

彭雪開認為,地名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傳承歷史。歷史並不等於地名歷史,但地名歷史中承載著與地名相關的歷史。例如:株洲作為政區地名,就是區域歷史活化石。因為它涉及地理、語言、區劃、交通、建築、民族、軍事、人口、人物、宗教、民俗、物產等等。如果人們探討株洲政區地名的生成、命名、演變,實質上就是探討株洲政區地名的歷史。如果進一步探討它的起源,實質上就是探索株洲自然地名向地域地名演變的歷史。

彭雪開的地名研究成果,在中央、省、市地名更名、命名及第二次地名普中發揮了作用。比如,古建寧縣設置時間,過去國志、省志、市志及相關地名志、地方誌,要麼概述,要麼定在東漢建安十九年(214),而2015年《湖南行政區劃大典·株洲市》採用了他的《株洲古今地名源流考釋·株洲》的觀點,即東漢建安十九年至二十年間(214—215)置建寧縣。而我市擬將攸縣改為攸洲市,將株洲縣改為淥口區,就分別釆用了他的《攸縣地名源流考》〔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第6期〕《淥口地名源流考》(中國地名,2012年第10期)的觀點。

他相信,隨著今後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的改名,湖南地名保護名錄的實施,以及今後全國階段性地名普查活動的展開,他這些地名研究成果,會發揮一定的作用的。這也是他的地名研究的最終目的!

5年之內,彭雪開想把湖南縣域以上的“地名源流”考釋研究做完。《湖湘地名紀事》後幾卷,他還將繼續寫下去。困難是有的,但他有信心完成。

(來源/株洲日報)

編輯/馮超

株洲為何叫株洲,攸縣地名是怎麼來的?從地名中找尋株洲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