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清朝 重慶晚報新聞哥 2017-06-26

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曹家巷依然存在,北接新華路,南連陝西路

以姓氏命名的地名,你是否關注過,能數出多少來?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比如趙家壩、錢家院、孫家花園、李家沱、吳家坪、鄭家壪、王家坡……

24日,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我市出臺《重慶市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地名文化產品和巴渝文化地標兩大載體,打造巴渝文化永恆地標。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有的可追溯到明清時代。

明代有蹇劉牟曹四姓世家

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江家巷

重慶老城內的街名巷名,大多是在明代就已經形成,如江家巷、韋家院壩、蔡家石堡、肖家涼亭等。“明代以前,重慶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其城主要是作為城邑,即軍事要塞而聞名。南宋時,就以重慶為基地,構建起層層防禦體系,抵抗元蒙入侵。”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介紹,到明代之後,長江上下游經濟交流增多,重慶才逐漸發展起來,重慶城內也才出現了一些世家大族。

李正權說,這些世家大族的住宅往往佔地數畝,形成街道,於是便以其姓而名之。

據瞭解,明代重慶城裡有蹇、劉、牟、曹四姓世家,於是就有蹇家橋、劉家臺、曹家巷等地名。如今,曹家巷依然存在,北接新華路,南連陝西路,成為朝天門交易市場的一部分,很熱鬧。清康熙年間,重慶鎮總兵韓成的故宅在南紀門內,稱韓府大堂,規模龐大,當年就有韓府街,後來還留有韓家大巷、韓家小巷的地名。

此外,位於老城中心地段的戴家巷,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母城編為29坊,戴家巷劃歸臨江坊。據瞭解,這個地方毗鄰臨江門城牆,早年的貧民沿著城桓搭棚戶居住,從事挑水、奶媽、傭人等職業。

興旺家族才有如此榮耀

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萬州區周家壩

事實上,以姓氏為地名並非重慶所特有。從全國範圍來看,城市就有比如張家界、石家莊等。“雖然這些地名的來歷各有所不同,但用姓氏為地名,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人對家的重視,反映了中國文化中家族至上的特徵。”李正權稱,以姓氏命名一個地方,一般來說,只有興旺的家族才能獲得這樣的榮耀。對重慶來說,以姓氏為地名,也從某一方面反映了重慶的歷史。

“老城內其他以姓氏為名的街巷,大多不是一般人家,如江家巷、戴家巷、潘家溝、蔡家石堡等。”李正權分析,從重慶老城的這些以姓氏命名的街巷來看,當年的重慶的確落後。“韓成不過是一個總兵,如果在京師根本算不了什麼,蹇劉牟曹等,也無非出了幾個舉人進士而已。”李正權介紹,北京、南京、西安、成都雖然也有以姓氏命名的街道,但大多都在城外,原本是農村。“那樣的城市因為官員太多,官職都高,誰想用姓氏命名街巷,肯定會引起其他官員的反感,甚至反對,於是只好忍住,免得惹是非。因此,在城內反而極少以姓氏冠名的街道。”

城外大地名多源於湖廣填四川

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覃家崗街道步行街

楊家坪、肖家灣、冉家壩、郭家沱等地名,大多是“湖廣填四川”時期形成的。

史書記載,明末清初連年戰亂,前後長達百年之久,致使四川人口銳減,全省在籍人口最少時僅18000餘戶,約9萬餘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以後,四川才逐漸平靜,湖廣一帶貧困農民或自願、或被迫遷移四川。

“他們在選中的荒地上插上一圈竹竿圍起來,即可作為自己的田產,還可以享受免稅賦三年的優待,於是一家一戶便可佔據大片地方。這大片地方原來的地名因原住居民不存在而失傳,來往的人便以佔據該地方的那家人的姓氏命名。”李正權介紹,比如唐家沱,就是一個姓唐的人家在此落戶開荒種地而得名。

據瞭解,唐家沱地處重慶東大門,早在巴國時,唐家沱附近就建有陽關(銅鑼關)。三國時期,蜀將鄧芝甚至將江州(重慶)州治搬到陽關。

“唐家沱按理說該取名陽關沱,可是經近百年的戰亂,古蹟遺址也沒了,一片荒涼,從湖廣前來的農民,誰又會從政治或軍事的角度去認識那個地方的重要性呢,於是只好用姓氏取了個地名。”

萬州姓氏街鎮佔近五分之一

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李家沱

在重慶境內,因“湖廣填四川”而使用姓氏的地名較多。

主城範圍內,僅鄉鎮(街道)就有郭家沱、童家橋、詹家溪、覃家崗、陳家橋、曾家鎮、楊家坪、謝家灣、陶家鎮、蔡家崗、童家溪、李家沱等。而不僅主城,區縣也較多,其中以萬州最為典型。

萬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萬州區有周家壩、陳家壩、熊家鎮、餘家鎮、孫家鎮等姓氏街鎮,佔總數的近五分之一。“在外地,別人問我住哪兒,我說陳家壩,他們總會詫異地問,是不是你們那裡都是姓陳的,我一臉懵逼,其實我們那兒啥姓都有。”萬州區陳家壩居民陳杰告訴記者,在外地上學別人問起自己時,自己也曾思考過,為什麼會有姓氏地名。“我那時候還想,也許最初來到這個地方圈地生活的是陳氏家族。”

“想想當年湖廣填四川,他們扶老攜幼,帶著簡單的農具開荒種地,讓這一塊被戰亂荒蕪的土地重新恢復生機。他們雖然沒給我們留下名字,沒有留下事蹟,但卻留下這些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值得我們懷念。”李正權感嘆。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文 資料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