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為何在株洲資福寺牆上題詩?

宋朝 岳飛 中國古代史 秦檜 深讀株洲 2017-05-03

題資福寺壁

迅掃妖氛六合清, 匣中寶劍氣尤橫, 夜觀星斗鬼神泣,晝會風雲龍虎驚。重整山河歸北地,兩挾聖主到南京, 山僧不識英雄漢,只管滔滔問姓名。


  • 作者簡介

    宋·劉錡(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南宋抗金名將,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朮軍,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後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一說諡武忠)。宋孝宗時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 譯文

    世道汙穢、鬼怪橫行,且看我滌汙除穢、降妖伏魔,那匣中的寶劍猶在嘶鳴不已,好似仍隨時處在戰鬥狀態。夜晚遙觀星河浩瀚,隱約有鬼神哭泣之聲;白晝起看風雲際會,彷彿有龍虎驚嚇之音。我收復大宋失地,重整大好河山,還兩次護送當今天子到南京,你這山裡的和尚好生沒趣,竟連我劉錡都不認識,還巴巴地問我姓甚名誰。(郭亮 譯)


作為南宋抗金名將,劉琦雖然沒有岳飛那麼大的名氣和功績,但在當時也是和岳飛齊名的“中興四將”之一。他為何會來到株洲,為何會在株洲的資福寺題詩一首,他和株洲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位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為何在株洲資福寺牆上題詩?

僧人不識來客真面目,原來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將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的某個春日,資福寺門前來了群氣度不凡的客人。為首那人兩鬢已然泛白,自是上了年紀,神色卻是異常的精神,跨坐在馬上的身姿也甚是挺拔,想是慣於在馬上討生活之輩。

見來人不俗,知客僧趕緊迎上前去打招呼,自報家門後也問來客姓名錶字,來客卻不答話,只喚筆墨伺候,大筆一揮便在寺廟的牆壁上題下如上一首氣勢磅礴的律詩——宋代一向有題壁詩之傳統。知客僧這才知道,來人便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將、十六年前在順昌大敗金兀朮(率3萬軍隊,先後兩次大敗金兀朮的10萬軍隊,大破金人的騎兵軍)、年前剛被起用為潭州(地域包括今長沙、湘潭、株洲、岳陽南、益陽、婁底等地)知州的劉錡。

奸相秦檜當道,蟄伏8年才被重新啟用

對劉錡等主戰派將領而言,剛剛過去的這一年無疑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這年年底,力主議和的奸相秦檜病逝,朝野上下主戰的呼聲又多了起來,偏安一隅的宋高宗趙構倒也是個機靈人,知道秦檜一死,自己鎮不住這幫子戰功赫赫的主戰派將領,更何況,宋金雖議和有年,卻也是摩擦不斷,那弒兄奪位的金帝完顏亮又是個雄才大略的主兒,早就垂涎南宋朝廷的膏粱錦繡,厲兵秣馬也早非一朝一夕之事,還真缺不了這些個在戰場上歷練多年的主戰派們。反正秦檜死了,就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秦檜一人頭上,以往秦檜安插的那些個主和派官員也被翻了個底兒掉,一個個都被主戰派所取代,朝野上下鹹呼“皇上聖明”。

劉錡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起用為潭州知州的,在此之前,紹興十一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在合約簽訂之前,宋高宗和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擔心主戰派抗議,先行解除了韓世忠(後辭官鬱郁而亡)、張俊(後投靠秦檜,成為主和派重要代表)、岳飛(同年年底被構陷賜死獄中)三大將的兵權,劉錡因而自請退閒,儘管岳飛一再懇求不要罷免劉錡的兵權,但劉錡仍被罷軍權,改任為荊南府(今湖北江陵)知府。到了紹興十七年,乾脆去做了江州太平宮的“提舉”,這是一個閒職,專為安置老病無能的大臣及高級冗官閒員而設,坐食俸祿而不管事,稱為“祠祿之官”。可劉錡並不是老病無能啊?他時年四十有九,正當壯年,又有赫赫戰功在身,怎能坐食朝廷俸祿而諸事不管呢?只是形勢比人強,現在是主和派的天下,他劉錡再有能耐也不能逆潮流而動,嶽元帥的慘死猶在目前,留得青山在,日後才有柴好燒,且夾緊尾巴做人先,風水輪流轉,總有主戰派揚眉吐氣的一天。

只是,這一天來得太晚,一直到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後,他們這些個主戰派才得到重用,接到朝廷重新起用他為潭州知州的消息時,劉錡哭了,這距他淹留“提舉江州太平宮”之位已過了整整八年!

南下株洲“平反冤案” 資福寺題詩自報家門

赴潭州上任後,劉錡稍事整理,第一件事便是南下株洲,祕密查訪兩年前的一樁“冤案”:紹興二十四年八月,湘潭縣丞鄭玘、主簿賈子展酒後因言獲罪(想來無非發洩下對議和派的不滿,順帶為被冤殺的岳飛鳴不平之類言語),不想卻被在場的湘潭縣監酒稅雍端行告了密。幾天後,潭州府來人鎖了二人,直接送到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問罪,因未找到貪腐證據,只得依大宋律例,分別發配至容州(今廣西北流)和德慶(今廣東德慶)嚴加看管起來。

查訪都是祕密進行的,那告密的雍端行雖只是一個小小的監酒稅(大致相當於現在稅務局的一個科長,最基層的公務員),卻與一代奸相秦檜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雖說秦檜已死,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誰知道那些心有不甘的主和派會鬧出什麼么蛾子?只是,那資福寺的知客僧卻不曉事理,一再詢問劉錡姓甚名誰,劉錡也是煩了——行伍出身,本就沒那麼多彎彎繞繞,便明白告訴你姓名,變暗訪為明察又待如何——信手便在寺壁上題詩以答之。

在劉錡的明察暗訪下,這一“冤案”很快“平反”。當年六月,鄭玘、賈子展被召回湘潭,官復原職,而揭發告密的雍端行則被髮往賓州(今廣西賓陽縣)監管,“後不知所終”。

後人將劉錡題於資福寺壁上之詩刻於碑上,並嵌於寺內——碑於解放後作市政府大禮堂基礎建築材料用掉——寺址原在南湖街一帶,民國年間毀於兵燹。1998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資福寺遷往株洲河西。(記者 郭亮 實習生 李婉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