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株洲工商往事:“三湘第一商圈”為何誕生在株洲?

湘江 經濟 神農 南宋 株洲發佈 株洲發佈 2017-08-26

揭祕株洲工商往事:“三湘第一商圈”為何誕生在株洲?

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吉振君為株洲日報創刊60週年手寫祝語

悠悠歲月,湘水濤濤。

巍巍羅霄,層巒疊翠。

炎帝神農,世代敬仰。

建寧古鎮,厚積薄發。

文化新城,魅力迸發。

立足職能,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言與行傳遞“服務為先”理念;

轉變作風,把服務的主場搬到一線,以一流的作風詮釋“守職盡責”的深刻內涵;

創新服務,搶抓效能建設促服務提升,吹響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號角……

湘江之畔,神農故里,活躍著這樣一支“紅盾”隊伍——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他們情繫百姓,服務地方,從成立之初的工商股、工商科到商業科、商業局,最終到株洲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正式成立,一直以來,市工商局緊緊圍繞促進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大局,用實際行動讓肩上扛著的神聖紅盾熠熠生輝。

憶崢嶸,繪工商藍圖

揭祕株洲工商往事:“三湘第一商圈”為何誕生在株洲?

株洲市工商局1990年11月25日遷入鐘鼓嶺市場五、六樓辦公

文明新城株洲,古有建寧之稱,後在南宋人文集裡又有櫧洲之名。“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數裡,五代時株田已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洲之“洲”。聯綴而成地名。一說因地多櫧木,且“櫧”、“株”同音,故又名“櫧洲”。自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後,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遠古時期,株洲地區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縣鹿原陂安葬著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據考古發現,在株洲縣漂沙井黃霞壠磨山有60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遺址,以及疊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

到了明清年間,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寧碼頭,株洲商業得到發展。木材、茶葉、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紙等貿易居湘潭集鎮商業之首。清末民(國)初,隨著粵漢、株萍鐵路的修築與湘江聯網形成水陸交通優勢。株洲鎮居民達3萬餘戶,且大都居住於解放街、建寧街一帶。

民國14年,中共地下黨員彭松林與友人合資在株洲建寧街開設米店。次年,發動成立株洲商民協會,並出任執行委員長,組建了糧食、南貨、棉布、百貨、縫紉、五金、園林、理髮等16個同業公會。這可能是我市最早的工商管理的形態了吧。

而論起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革命戰爭年代。早在井岡山時期,紅色先鋒地區就開始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當年,在革命戰爭年代,紅色工商人打擊走私,監管集貿市場,發展邊區經濟,為紅色政權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建國初期,在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內設立了中央外資企業管理局和中央私營企業管理局。1953年,兩局合併,改稱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1978年9月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升為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監管機關,肩負著註冊登記、市場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標廣告監管、合同監管、抵押融資等諸多職責,是市場主體的准入者和監管者。多年來,我市工商管理部門嚴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把握服務發展這個根本要務,全面發揮職能作用,為我市經濟科學發展提供有益助力。

繁商貿,述工商曆史

揭祕株洲工商往事:“三湘第一商圈”為何誕生在株洲?

繁華的賀家土市場

株洲是“商業之都”,蘆淞區小商品市場和服裝鞋帽市場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中國商業聯合會等權威組織授予“中國服裝商貿名城”、“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中國品牌市場”等業界榮譽稱號,規模為中國十大服裝市場第二名。

株洲中心商圈,被譽為“三湘第一商圈”,是湖南最大、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大型商圈,主要由北部的中心廣場商圈與南部的火車站蘆淞市場群組成。中心廣場為株洲城市核心,由東西向主幹道新華西路和南北向主幹道建設路匯合而成。創立於1958年的株洲百貨大樓坐擁中央。年交易額500億元的蘆淞市場群商品豐富,已經是國家級3A景點。

株洲主要的傳統商業街有建設南路、鐘鼓嶺步行街、新華西路、人民南路步行街、徐家橋步行街。主要大型商圈有火車站蘆淞市場群、中心廣場、長江廣場、紅旗廣場、文化路口等。株洲商貿正在形成批發和零售並駕齊驅的格局。

從湘潭縣的一個小小集鎮,一點點壯大的株洲走過了長長的歲月。1950年6月,成立株洲鎮,鎮上設立工商股。1951年6月6日,改為縣級市,設立工商科。1955年5月13日工商科改商業科。1956年4月9日,升為地級市,商業科改商業局,兼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這就是株洲市工商局前身。

1963年1月3日,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設辦公室、工商管理科、市場管理科,在堤升街1號掛牌辦公。1968年,株洲市革委會行文,通令關閉城市自由市場,同年11月,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所屬工商所均被撤銷,除市場管理、打擊投機倒把工作由市革委會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負責外,其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陷於停頓。1971年12月24日,株洲市革委會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改為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辦公室。1974年10月26日,撤銷株洲革命委員會工商行政管理辦公室,成立株洲市革命委員會工商行政管理局,次年4月4日,在建設大道104號正式掛牌辦公。1990年11月25日,市工商局機關從建設南路104號搬進鐘鼓嶺市場五、六樓辦公。1996年10月1日,市工商局遷入河西新辦公樓辦公。

興市場,造工商大勢

揭祕株洲工商往事:“三湘第一商圈”為何誕生在株洲?

市工商局執法人員收繳白板肉

1982年4月,市工商局投資1萬元,在徐家橋沿港路及建寧街口興建簡易市場交易棚。

1984年1月1日,市工商局在堤升街興建的全市第一家工業品市場竣工開業。

1985年1月,株洲市南區工商局投資74萬元,興建改造齊家橋農貿綜合市場,建築面積4655平方米,次年1月竣工開業。

1985年11月1日,南區工商局投資14.5萬元,在蘆淞路興建的1060平方米鋼架頂棚式市場—蘆淞路工業品市場開業,1989年12月,遷入蘆淞大市場,是年,個體經營者上交國家稅費109萬元。

1985年12月25日,東區工商局投資55.4萬元,動工興建晏家灣市場,面積10342平方米,設立攤位510個,1986年7月1日,竣工開業。

1988年1月7日,北區工商局投資500萬元,動工興建四棟連貫式、封閉型、多功能建築群體—湘天橋綜合市場,面積11730平方米,設立攤位1100個,1989年10月1日,竣工開業。

1988年5月,南區工商局投資650萬元,在結谷街動工興建封閉古典式蘆淞大市場。面積7053平方米,設固定攤位747個。1989年2月5日,竣工開業。

1989年3月25日,市工商局投資1300萬元,在鐘鼓樓興建一座大型框架結構樓層式綜合市場,面積為15180平方米,四層交易大廳設立攤位1550個。1990年8月30日,全部竣工開業。

吉振君局長接聽市長熱線,為消費者排憂解難

株洲日報 記者/王芳

編輯/清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哦~~轉載“株洲發佈”文章,請務必註明來源、作者。

揭祕株洲工商往事:“三湘第一商圈”為何誕生在株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