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前幾天,在融創的中期業績會上數次哽咽,併發誓“一定要把樂視做好”的孫宏斌,終於宣佈了他的最新戰略:新樂視商業模式和BAT完全不同,不做平臺做內容。看到這條新聞,很多人一定很不解:這些年,企業家們不都把“做平臺”奉為圭臬嗎?孫宏斌吊足了人們的胃口,憋了這麼久的大招,為何只是“做內容”呢?

一、什麼叫“做平臺”?

在回答以上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叫“做平臺”。

2014年前後,一直歲月靜好的實體界突然間兵荒馬亂,很多從容不迫的企業家變得焦慮無比,因為他們慢慢發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曾經“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主義年代過去了;傳統中央集權、管控思維、流程體系、薪酬績效的那套打法不管用了;更可怕的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被人搶走了,不是隔壁的老王,也不是鄰村的老李,而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小馬——他們以互聯網為陣地,跨界打劫,所向披靡。

比如說Uber(當時滴滴還在襁褓中),沒有一臺車和一個司機,卻比世界上所有的出租車公司連接的司機和乘客還要多;還有Airbnb,沒有一間酒店,卻接待了世界上任何一家酒店都無法比擬的旅客;還有阿里巴巴,沒有一家店鋪,卻讓無數人在淘寶上忘情地“剁手”。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後來,人們終於醒悟,原來新經濟相比於傳統經濟的最大不同就是——做平臺!

平臺是一種商業模式,是一種可以連接交易雙方的互聯網產品;平臺也是一種組織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管控型組織模式,推動“內部創業”,調動員工創新和創業熱情;平臺更是一種全新的戰略思維,通過優勢平臺迅速集聚資金、人才等資源,從而實現贏家通吃的格局。

做平臺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做平臺型產品,一種是做平臺型企業。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get了新技能的企業家們不再焦慮,不再迷茫,一個接一個的平臺(互聯網+),如雨後春筍,紛紛崛起。

二、做平臺的公司,很多都死了

但後來,做平臺的公司,很多都死了。雖然死法花樣百出,但死因卻都逃不出以下兩種:

1、平臺型產品太多了

從“百團大戰”到“千播大戰”再到“共享單車的顏色不夠用了”,近年來,只要有一款新的互聯網產品(平臺)誕生,就會迅速引來一群跟風者。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平臺多了,流量就成了人人爭搶的稀缺資源。各大平臺為了獲客,除了在產品功能和體驗上精益求精,各種補貼大戰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除此之外,平臺們還要比拼融資速度——誰先拿到錢,誰就能領先一步。

這樣的競爭十分殘酷——由於平臺的排他性,在任何細分領域,最後的贏家只有一兩個,比如:電商領域的淘寶和京東;美食領域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出行領域的滴滴;視頻點播領域的愛奇藝,優酷土豆等等。

互聯網世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絕非虛言

對於很多小平臺來說,最好的歸宿是被大平臺整合,但大多數還是成為了歷史的炮灰。(不用我舉例,你也可以列出一串長長的死亡名單。)

2、平臺型企業不好做

成為像阿里、騰訊一樣的平臺型企業,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夢想,但做起來又何其之難。

每一個成功的平臺型企業,無不經歷了從做產品(業務),到做品牌,做企業文化,再到做平臺的漫長過程。通俗點說,就是先成為“頭牌”,再成為“媽咪”。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就拿新東方來說。首先因為俞敏洪講GRE(有核心產品和業務)很受歡迎而成為名師(頭牌),所以他才請來了徐小平、王強等更多的牛人,並通過品牌和經驗輸出的方式,開拓了雅思、留學諮詢等更多業務,最終把新東方做成了一個英語培訓平臺(俞敏洪成為了“媽咪”)。

但現實中,有不少人是這麼做平臺的:

“天冷了,在家裡吃火鍋不錯。請5個人,一起吃火鍋。給第1個打電話:順路買點菜來,就差蔬菜了。給第2個電話:順路買點羊肉,就差肉了。給第3個電話:順路買點凍豆腐各種丸子啥的,就差這個了。給第4個電話:就差酒和土豆了。給第5個電話:就差點火鍋底料和酥肉了!然後,掛電話燒鍋水,完美!”。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這種“攢局思維”的誤區在於:首先這個局很難攢起來(需要攢局者有很強的號召力,同時各方要有吃火鍋的需求);即使攢起來也很難持久(誰也不會一直當傻瓜)。

但很多人總以為,只要把一些業務和人才等優質資源“攢”到一起,就可以打造出一個無可匹敵的平臺。

比如首富老王,他就曾想聯合騰訊和百度,搞個針對淘寶的電商平臺,取名叫“騰百萬”(TBW),或者叫“玩淘寶”(WTB)。卻被馬雲斥為“烏合之眾”,如今也的確不了了之。

所以,做平臺型企業,不是隻把人才和業務簡單地攢到一起就夠了,而是要基於共同的願景、使命、價值觀,通過核心的產品,成熟的業務、優秀的品牌自然發育而成的。

想不透這一點的“平臺型企業”,當然都死了。

三、孫宏斌不做平臺,幾個意思?

分析到這裡,孫宏斌“不做平臺做內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在我看來,他的宣言裡包含了以下兩個意思:

孫宏斌哭了:新樂視不做平臺了!

第一,不做平臺型業務了

如今,BAT幾乎壟斷了所有領域的平臺,再去爭奪平臺毫無勝算。但是,當平臺俯拾皆是時,優質內容就成了稀缺資源。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平臺為王”正成為過去,“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從內容做起,是孫宏斌審時度勢後的務實之舉。

第二,不做平臺型企業了

賈躍亭敗在了,過早地強行“攢”了一個七大業務平臺(哦,不對,叫生態)。孫宏斌對此頗有微詞,他曾多次勸說老賈不要猶猶豫豫,要像老王一樣勇敢地“斷舍離”。

如今,成為樂視的新掌門人,孫宏斌的策略是“以退為進”,一方面逐步收縮戰線;另一方面,從打造核心業務著手,讓樂視成為一個“有內容”的企業。

結 語

擯棄了賈躍亭華而不實的“七大生態”,轉而踏踏實實地從內容開始做起。這一步看似平淡無奇,卻讓人們看到了,“穩健投資孫宏斌”不是一句戲言。

其實,不光是孫宏斌,經歷了過去幾年的“互聯網+”泡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無論是做平臺型產品還是做平臺型企業,都非等閒之輩可以為之。這些年,被“平臺”玩殘的又何止賈躍亭一個?而重新迴歸到做內容,做技術,做匠人卻漸漸成了新的創業潮流。

未來,孫宏斌和他的“新樂視”必將還會面對很多挑戰。但從今天起,我對專注做內容的新樂視,不再悲觀了。

Ps.你還觀察到哪些從平臺轉而做內容的案例?歡迎留言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版權歸屬投行大師兄(ID:touhangdashixiong)。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