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經濟開發區

城市在變大變美變便捷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也在經濟開發區這個城市新引擎的帶動上奔上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7年底,園區開發總面積36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面積262公頃,累計引進入園項目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和省名優產品數十個。2017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8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9.17%;實現稅金3.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

》》》雲山大橋——次中心城市的參與者

站在武岡水南橋上游的沿河風光帶遠遠望去,春江水暖,兩岸垂柳飄飄,一座新修的立交式大橋——武岡雲山大橋橫跨資水,顯得安靜美麗。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已快完工。該橋是武岡西部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對於推動“雲山+古城+N”的旅遊產業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將構成城市一環線,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經濟開發區

城市在變大變美變便捷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也在經濟開發區這個城市新引擎的帶動上奔上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7年底,園區開發總面積36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面積262公頃,累計引進入園項目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和省名優產品數十個。2017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8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9.17%;實現稅金3.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

》》》雲山大橋——次中心城市的參與者

站在武岡水南橋上游的沿河風光帶遠遠望去,春江水暖,兩岸垂柳飄飄,一座新修的立交式大橋——武岡雲山大橋橫跨資水,顯得安靜美麗。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已快完工。該橋是武岡西部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對於推動“雲山+古城+N”的旅遊產業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將構成城市一環線,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經濟開發區

城市在變大變美變便捷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也在經濟開發區這個城市新引擎的帶動上奔上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7年底,園區開發總面積36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面積262公頃,累計引進入園項目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和省名優產品數十個。2017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8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9.17%;實現稅金3.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

》》》雲山大橋——次中心城市的參與者

站在武岡水南橋上游的沿河風光帶遠遠望去,春江水暖,兩岸垂柳飄飄,一座新修的立交式大橋——武岡雲山大橋橫跨資水,顯得安靜美麗。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已快完工。該橋是武岡西部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對於推動“雲山+古城+N”的旅遊產業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將構成城市一環線,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武岡古城作為王侯封邑、州府洽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大量的名勝古蹟。經過四十年來的保護、修復、開發,重現了武岡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投巨資打造的雲山4A級景區、都樑文化產業園、嗨花弄生態遊樂園,里仁、古山、龍門等鄉村旅遊景點,使武岡全域旅遊極大的豐富了內涵、提升了檔次。從而使武岡成功地融入了湘西南地區和湘桂黔邊境地區大旅遊圈,並在武岡雲山和古州城名勝、新寧崀山、城步南山、綏寧黃桑等邵陽市西部區域旅遊圈中處於中心地位。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經濟開發區

城市在變大變美變便捷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也在經濟開發區這個城市新引擎的帶動上奔上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7年底,園區開發總面積36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面積262公頃,累計引進入園項目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和省名優產品數十個。2017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8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9.17%;實現稅金3.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

》》》雲山大橋——次中心城市的參與者

站在武岡水南橋上游的沿河風光帶遠遠望去,春江水暖,兩岸垂柳飄飄,一座新修的立交式大橋——武岡雲山大橋橫跨資水,顯得安靜美麗。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已快完工。該橋是武岡西部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對於推動“雲山+古城+N”的旅遊產業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將構成城市一環線,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武岡古城作為王侯封邑、州府洽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大量的名勝古蹟。經過四十年來的保護、修復、開發,重現了武岡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投巨資打造的雲山4A級景區、都樑文化產業園、嗨花弄生態遊樂園,里仁、古山、龍門等鄉村旅遊景點,使武岡全域旅遊極大的豐富了內涵、提升了檔次。從而使武岡成功地融入了湘西南地區和湘桂黔邊境地區大旅遊圈,並在武岡雲山和古州城名勝、新寧崀山、城步南山、綏寧黃桑等邵陽市西部區域旅遊圈中處於中心地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洞新高速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經濟開發區

城市在變大變美變便捷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也在經濟開發區這個城市新引擎的帶動上奔上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7年底,園區開發總面積36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面積262公頃,累計引進入園項目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和省名優產品數十個。2017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8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9.17%;實現稅金3.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

》》》雲山大橋——次中心城市的參與者

站在武岡水南橋上游的沿河風光帶遠遠望去,春江水暖,兩岸垂柳飄飄,一座新修的立交式大橋——武岡雲山大橋橫跨資水,顯得安靜美麗。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已快完工。該橋是武岡西部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對於推動“雲山+古城+N”的旅遊產業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將構成城市一環線,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武岡古城作為王侯封邑、州府洽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大量的名勝古蹟。經過四十年來的保護、修復、開發,重現了武岡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投巨資打造的雲山4A級景區、都樑文化產業園、嗨花弄生態遊樂園,里仁、古山、龍門等鄉村旅遊景點,使武岡全域旅遊極大的豐富了內涵、提升了檔次。從而使武岡成功地融入了湘西南地區和湘桂黔邊境地區大旅遊圈,並在武岡雲山和古州城名勝、新寧崀山、城步南山、綏寧黃桑等邵陽市西部區域旅遊圈中處於中心地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洞新高速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邵陽武岡機場

武岡這座千年古王城能再次煥發生機還得益於近年來武岡交通道路的飛速發展,對外交通由僅有的S219和S220兩條省道發展至洞新、武靖兩條高速公路,G241、G356兩條國道過境線,到即將修建的新化至武岡高速公路,更有已提上議事日程的途徑武岡的興永郴贛快速鐵路。特別是投資近10億建成的邵陽武岡機場,於2017年正式運營,已開闢了武岡至北京、瀋陽、西安、鄭州、重慶、昆明、海口、杭州、蘭州、長沙、深圳等航線,極大地改變了湘西南地區的閉塞狀況,有力地促進了湘西南地區與外界的聯繫。交通條件的改善促進了武岡及周邊各縣的商品流通,武岡作為區域流通中心的功能已經明顯提升。

"

雲山大橋連接雲山中路和雲山南路,橫亙於緩緩流淌的資江之上,全長402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雙向兩幅橋面8車道設計,橋幅寬39米,是連接、貫通環城公路的重要民生工程,能夠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對於推進雲山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夕陽下正在施工的雲山大橋(毛成 攝)

雲山大橋是武岡城區橫跨資江河兩岸的第四座大橋。在武岡城內城外架設著12座各式各樣、玲瓏精巧的石拱橋、風雨橋和廊橋;有最美的“花橋”、最醜的“牛屎橋”、最長的“七裡橋”、最盼的“興龍橋”、最便宜的“三元橋”、最怕的“化龍橋”、最貴的“玉帶橋”、最炫的“落馬橋”、最恐怖的“斷頭橋”、最危險的“爛木橋”、最神奇的“梯雲橋”。歷史的風雨歲月給每座古橋都留下了一個或數個悽美的傳說。

從石橋到鋼筋混凝土橋,從窄橋到寬橋,橋的通行功能沒有改變,但結構、承應力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建設發展變遷史。

》》》玉帶橋——古城新貌的見證者

玉帶橋始建於1676年,屬石臺木麵人行橋,1948年改建為石臺木面公路橋,長94.2延米、寬6米;1970年,政府投資12萬元,建成永久式石拱橋,寬10米,兩邊人行道各1.5米;1993年,集資164.8萬元,將橋面擴寬到20.8米,橋長延伸101米。這座百年老橋不僅見證著武岡從封建社會的軍、路、府、州治所到新中國的縣城,還見證了武岡從二千多年的縣建制到邁進現代城市行列的歷史性跨越,開闢了武岡歷史的新紀元!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上世紀90年代玉帶橋擴建通車典禮(資料圖 劉長焱 攝)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玉帶橋

新中國成立前夕,武岡城市建成區面積僅1.84平方公里。解放後武岡的城區面積拓寬至2.5 平方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古城突破老城牆束縛,樂洋路、解放路、玉龍路、迎春路等一批新街道相繼建成,我市城區面積發展到5.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泥結碎石路、卵石路、塊石路變為柏油路、水泥路,主街為水泥公路,武岡城區石路僅11.63公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掀起了武岡城市發展的新熱潮。“開發大炮臺商貿區,再造一個武岡城”成為武岡改革發展中史無前例的壯舉。以大炮臺一片為主體,規劃開發範圍達4平方公里,首開邵陽市內大規模城市開發的先河,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了武強路、城壕路等5條交通主道。1993年,省政府把武岡列為首批撤縣建市的對象;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撤縣設市的領導機構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開展城市建設和管理;1994年2月18日發文,決定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在這一歷史性的時期,武岡人民鉚足幹勁加快城市劃建設至1996年,武岡建成區域面積擴大到9.2 k㎡,人口增加到14.55萬,分別比1978年增長2.7倍和4.4倍。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工業、商貿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文教科衛、交通、通信等社會事業,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春光大橋:新城建設的拓荒者

春光大橋位於武岡工業園內,橋長341.08米 、寬28米 ,雙向6車道、匝道立交 ,共16孔 。2005年4月經省發改委批覆立項, 2009年11月開工,2012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工程投資4558萬元。作為全省幹線公路省道S220武岡至司馬衝拓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車解除了洞口、城步、綏寧、新寧和武岡交通整體佈局的瓶頸,改善了城區交通壓力,拓展了武岡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空間。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春光大橋

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更名為湖南武岡經濟開發區。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武岡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重點籌建工業園,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至2007年我市新建春園路、新東路、雲山路、水雲路、春光路、慶豐西路等城市主幹道,2013年,我市啟動新東路、春光北路、同保北路建設至2018年底以上道路全線竣工,我市建成區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32.5萬人,道路全長150公里,道路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45%,城區道路實現了由硬質路面向柔性路面的轉變。城區面積與道路長度分別是1978年的4倍和12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武岡經濟開發區

城市在變大變美變便捷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也在經濟開發區這個城市新引擎的帶動上奔上致富的快車道。截至2017年底,園區開發總面積360公頃,工業倉儲用地面積262公頃,累計引進入園項目6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和省名優產品數十個。2017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8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9.17%;實現稅金3.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3%。

》》》雲山大橋——次中心城市的參與者

站在武岡水南橋上游的沿河風光帶遠遠望去,春江水暖,兩岸垂柳飄飄,一座新修的立交式大橋——武岡雲山大橋橫跨資水,顯得安靜美麗。目前,大橋的主體工程已快完工。該橋是武岡西部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對於推動“雲山+古城+N”的旅遊產業開發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將構成城市一環線,有效緩解城區的交通壓力。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雲山大橋

武岡古城作為王侯封邑、州府洽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大量的名勝古蹟。經過四十年來的保護、修復、開發,重現了武岡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投巨資打造的雲山4A級景區、都樑文化產業園、嗨花弄生態遊樂園,里仁、古山、龍門等鄉村旅遊景點,使武岡全域旅遊極大的豐富了內涵、提升了檔次。從而使武岡成功地融入了湘西南地區和湘桂黔邊境地區大旅遊圈,並在武岡雲山和古州城名勝、新寧崀山、城步南山、綏寧黃桑等邵陽市西部區域旅遊圈中處於中心地位。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 洞新高速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邵陽武岡機場

武岡這座千年古王城能再次煥發生機還得益於近年來武岡交通道路的飛速發展,對外交通由僅有的S219和S220兩條省道發展至洞新、武靖兩條高速公路,G241、G356兩條國道過境線,到即將修建的新化至武岡高速公路,更有已提上議事日程的途徑武岡的興永郴贛快速鐵路。特別是投資近10億建成的邵陽武岡機場,於2017年正式運營,已開闢了武岡至北京、瀋陽、西安、鄭州、重慶、昆明、海口、杭州、蘭州、長沙、深圳等航線,極大地改變了湘西南地區的閉塞狀況,有力地促進了湘西南地區與外界的聯繫。交通條件的改善促進了武岡及周邊各縣的商品流通,武岡作為區域流通中心的功能已經明顯提升。

湖南武岡:橋的變遷見證古城發展

為了發揮武岡在區域整體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的湘西大開發規劃中將武岡定位為湘西地區二級次中心城市。據此,省人民政府於2018年批准的《武岡市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城市的性質和目標:到2030年,武岡要建成35平方公里、35萬人口的湘西南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城市,具有獨特城市風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現代化氣息、代表湘西南形象的生態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經過70年的艱苦奮鬥、70年的鬥志昂揚、70年的風雨兼程,不負時代和人民的期望,武岡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已開始迸發,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明顯突出。(撰稿:楊賢婷 鄒葉瓊丨攝影:劉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