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見證歷史(5-15)剖析商周文化內涵,古玉是文化載體,西周喪葬玉器

文物 西周 手工藝 存意 存意 2017-08-27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歷經8000年而傳承久遠,始終未間斷,和陶瓷器一樣,是文化傳承重要的、延續的載體。同時玉又不同於陶瓷器實用為主的特點,玉,一直是純精神層面的文化載體,故瞭解玉,必須理解相對應的文化背景,西周時期的文化背景有什麼樣的特點?(耐心些看,不明白這些,難以讀懂古玉的)

周人並無官方書籍流傳,後人寫史、談文化,大多以民間傳說和自身理解為依據,故矛盾不合邏輯之處甚多,看其中一段就作為真理的方式切不可取,但周人對世界的認知,即普遍世界觀,卻因為老子的出現,得以傳承。

老子是東周史官。史官之職,從商代起就有甲骨文記載,巫、史、尹(伊)同為重要的文化思想領域觀念的總結及締造者。老子著就《道德經》,其中心思想正是周人心中的世界本質,也就是周人文化的基礎。

很多人的理解,老子的思想是頓悟而出,事實上,沒有任何聖人的思想是坐著空想出來的,都是對當時及前期思潮的總結和參透,並加以引申,再得出方法論。無論是中國的老子,王陽明,還是佛教的釋迦摩尼,伊斯蘭教的默罕默德等等。

老子總結了世界“道”的本質,其無神的觀念(無主宰)是商周時代中原地區思想的核心基礎,同時萬物具有陰陽的屬性。《左傳》等書更詳細的描述人的陰陽,即魂魄的組合,魂為陽,昇天化為雲形,故對天而祭實際是祭先祖之魂,而魂飛了,陰性的魄就會散,形就會化為烏有,故需要用各種玉質葬器維護住魄,讓其不散。璧,因其形,而成了魂來往天上和人體的門,這點在戰漢時期表現特別明顯,而形成期則是西周到春秋時期。同時殉葬和陪葬大量人、畜、物,當然是讓天上之魂有伴,有護衛,有不亞於地上的奢侈生活。這就是商周直到戰漢重視喪葬器物的文化內涵,並以此為核心,創造出龍與鳳,龍逐步成了溝通魂魄的載體,故璧上多飾龍,紋飾多人龍合體;而鳳成了來往於先祖之魂和人間的信使,這個觀念起於商,故商、周興起都是以鳥(鳳)為先知!而為何商周秦漢從沒有祭祀主體的形象遺存的原因也正因這種文化內涵。

收藏見證歷史(5-15)剖析商周文化內涵,古玉是文化載體,西周喪葬玉器

---玉覆面,西周中期,井叔遺存

玉覆面的配件,基本觀其形可知其意,左上為眉,飾眉毛狀紋飾;左下為眼,飾同心圓紋飾;右上為鼻,中部飾三道平行陽紋,上下分飾雙陰線紋;右下,嘴,飾類似脣紋。這套器物(殘留十件)用料講究,器型規整,紋飾工藝精湛,明顯顯示出玉覆面在周人心中的重要性。

收藏見證歷史(5-15)剖析商周文化內涵,古玉是文化載體,西周喪葬玉器

---玉覆面,西周晚期晉穆侯夫人遺存。其中鼻部玉圭長8.5,寬3.3公分

這套玉覆面共有48件,十分複雜,一些配件雕簡化龍,虎等。

注意玉覆面的使用方式,中間二十四件為玉覆面的主件,縫於幎(mi,音同祕)目之上,覆於人面;周邊二十四件帶平齒的梯形物為綴片,縫於幎目邊緣。故所有玉覆面配件必有穿孔。

收藏見證歷史(5-15)剖析商周文化內涵,古玉是文化載體,西周喪葬玉器

---玉握,西周晚期,山西省洪洞縣水凝堡出土,長9,頂面直徑2.7,底面直徑2.3公分

圓柱形,束腰,上粗下微細,西周一面坡刀法飾龍,龍盤轉於柱體之上,柱中間穿孔,可繫繩。

玉握的形成也是漸變的,有一些玉握是方管形或其他形狀,甚至還有以貝幣等做玉握。

收藏見證歷史(5-15)剖析商周文化內涵,古玉是文化載體,西周喪葬玉器

---鳥形玉琀,西周晚期,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長4.6,寬2.2,厚0.2

西周常見的鳥形,圓眼、勾喙、魚尾,體肥。西周作為口琀的器物有多種,包括珠、管、貝等,這類片狀物往往折斷後使用,應該有特殊的含義。

西周喪葬用玉還有玉踏等,前文有介紹。

另外有一類喪葬用品同樣不能忽視,即縫綴於棺罩上的棺飾,以魚和鳥為多,魚直體或魚躍狀,大多製作相對簡單,但也有製作精緻的,精緻者與配飾玉較難區分,注意穿孔的位置等的區別。且這類用於綴帳的器物,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同樣使用,故這類器物不能作為純粹的喪葬用品。這類器物也有青銅或者鉛、錫制的。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鑑賞西周玉器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