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考古 西周 文物 雕塑 文藏 文藏 2017-09-01

懸鈴青銅禮器,指的是下端或底部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不含青銅車馬器、鈴首刀等。懸鈴銅器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與商周青銅文化相互影響、民族融合的產物。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鈴首青銅刀 鄂爾多斯出土

商周時期,雖然中原地區青銅禮樂文化對北方草原民族青銅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青銅禮器所懸銅鈴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裝飾品,其功能可能與北方遊牧民族車馬器中的雙球鈴、單球鈴、車鈴、馬鈴,以及鈴首刀、鈴首劍、鈴首杆頭飾等相似,即在使用過程中發出悅耳的聲響,尤其是在莊嚴肅穆的宗教祭祀儀式上,突然而至的鈴聲,或被視為祖先神靈對人們祭祀活動的一種迴應,從而增加整個儀式的神祕感。

現列舉如下珍品,供讀者賞析: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 懸鈴銅觚及底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 懸鈴銅觚及底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懸鈴銅觚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件懸鈴銅觚,器底有小環,環系一鈴。其中一件形制為侈口,束腹,喇叭形圈足,腹部飾細線淺浮雕獸面紋,上下兩端飾聯珠紋,圈足飾三道弦紋,圈足上端有三個十字形鏤孔,手握全器,鈴聲作響,可能系二次鑄造。商代晚期。另一件形制為侈口,腹部略鼓,喇叭形圈足下折,腹部飾獸面紋,圈足飾夔紋,圈足上端有四個未穿或稍穿透的十字形鏤孔,商代晚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 懸鈴銅觚 山西石樓桃花莊出土

2.山西石樓桃花莊懸鈴銅觚

1959年8月,山西呂梁縣石樓片羅村公社沙窯管理區桃花莊一座商代晚期貴族墓葬出土一批青銅禮器,其中一件懸鈴銅觚形制為侈口,束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系鈴,頸部、腹部素面,圈足飾雷紋,高32、口徑18、足徑8釐米,鈴高4釐米。商代晚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 懸鈴銅豆 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

3.山西保德林遮峪懸鈴銅豆

1971年11月,山西保德縣林遮峪村一處商代晚期墓葬出土30件青銅器,兩件懸鈴銅豆,形制相同,斂口尖脣,深盤,圈足飾三個長方形或十字形鏤孔,圈足內置一銅丸,高10.4、口徑9.9釐米。商代晚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 懸鈴銅豆 上海博物館藏

4.上海博物館藏懸鈴銅豆

斂口尖脣,深盤,圈足有兩個對稱十字形鏤孔。高12.4、口徑12.5釐米。商代晚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 懸鈴銅尊及底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5.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懸鈴銅尊

侈口,束頸,折肩,斜腹,圜底,高圈足,頸部和圈足上端飾三道弦紋,肩部、腹部和圈足上下端以雲雷紋為地紋,上飾獸面紋和浮雕牛首,圈足上端有三個十字形鏤孔,底部外側正中有殘斷的環鈕,應為懸鈴之用,高65.6釐米。商代晚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商末周初 懸鈴俎形器 遼寧義縣銅器窖藏出土

6.遼寧義縣銅器窖藏出土懸鈴俎形器

1979年4月,遼寧義縣北邊的稍戶營子公社花爾樓大隊一處銅器窖藏出土青銅器5件,其中一件銅俎形器,長33.5、寬18、高14.5釐米,重2.5公斤,俎形器板足空襠兩端各吊一個扁形銅鈴。窖藏發現時器物堆放零亂,有的倒置和套裝,除銅俎形器外,還有銅鼎1、銅甗2、銅簋1件。商末周初。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西周早期 懸鈴方座簋 陝西寶雞紙頭坊出土

7.陝西寶雞紙頭坊(M1)出土懸鈴方座簋

1981年出土。侈口,束頸,腹部略鼓,飾兩組卷角獸面紋,鼻樑處有突起的大扉稜,獸面紋兩側各飾回首折身夔龍紋,腹部兩側置對稱牛首雙鋬,牛角翹立,牛首上有惡虎盤臥,惡虎前爪抓攫牛耳,口銜牛首,鋬下有珥,圜底,圈足外侈下折,飾四組夔龍紋,下接方形座,方座飾浮雕牛角獸面紋,內懸置銅鈴,奉簋時鈴聲響動,清脆悅耳。簋底鑄兩行六字銘文:“弓魚伯作寶尊簋”。口徑25、高31釐米。西周早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西周早期 懸鈴方座簋 陝西寶雞竹園溝出土

8. 陝西寶雞竹園溝(M13)出土懸鈴方座簋

侈口,束頸,腹部略鼓,腹部飾卷角獸面紋,兩側置對稱雙鋬,雙鋬作立鳥狀,立鳥尖勾喙,昂首眺望,鳥頭上雕飾仰面獸首,圓目,卷眉,裂口,巨齒,口吐長舌,欲吞食立鳥角部飾兩組獨角夔龍。鋬下有長珥,圜底,底部有補鑄痕,高圈足外侈下折,下接方形座,方座飾牛角獸面紋。方座內置一小銅鈴,系二次補鑄,鈴體飾陽線勾勒的小獸面紋。口徑19.7、高25.9釐米。西周早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西周早期 噩叔懸鈴方座簋 上海博物館藏

9.上海博物館藏噩叔懸鈴方座簋

20世紀50年代上海博物館在上海冶煉廠廢銅中揀選所得的噩叔簋,形制為折沿,方脣,弧腹,腹部置對稱的四個獸首鋬,鋬下有珥,高圈足下折,下置方座,方座內懸掛一銅鈴,鈴中有舌,稍有振動,就能發出清越之聲。腹部飾夔龍紋和圓渦紋,圈足飾夔龍紋,方座飾對稱鳳鳥紋。口徑18.2、座長14.7、寬14.5、高18.7釐米,重3.86公斤。西周早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西周早期 懸鈴簋 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出土

10.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出土懸鈴簠

2013年陝西寶雞石鼓山M4出土的一件青銅簠的側壁繫著一件銅鈴。據發掘者王佔奎介紹,這件青銅簠鑄造時非常講究,先鑄造好鈴鐺,隨後再鑄造簠體和鏈接鈴鐺的銅環,銅環無任何縫隙,鈴鐺、銅環、銅簠三者渾然一體。西周早期。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西周晚期 懸鈴方座筒形器 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

11.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懸鈴方座筒形器

1993年,山西晉侯墓地M63出土一批青銅器,其中一件方座筒形器,筒狀腹,下接方座,方座底斜掛2個小鈴,方座下接四個人形足,有蓋,蓋頂飾立體鳥紋,筒徑9.1、筒深9.2、高23.1釐米。西周晚期。


更多傳統文化相關,請關注文藏頭條號!

噓!2億的兮甲盤暗示:“原來青銅器拍賣市場……”

漫談:所謂的“宣銅爐”到底為何物

中國青銅時代的酒文化—青銅酒器知多少?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家》雜誌App!更多幹貨等著你!

商周時期草原文化融合的產物——懸掛銅鈴的青銅禮器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