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王小波 動物 文學 劉心武 靜夜思學 靜夜思學 2017-10-11

本書的名字叫《越讀》,是一部由多位知名作家、學者和書評人合著的關於閱讀的書。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這本書的左上角有一行小字:字裡行間讀書會。字裡行間是一家書店,始建於1998年,老闆從最開始的書攤做起,在實體書店大批倒閉的年代裡堅持了下來,老闆堅信只要愛書之人、讀書之人不消失,實體書店就不會消失。因為書店的緣故,他們有讀書會,這裡不僅有知名作家、媒體人員,更有千千萬萬的普通讀者。個人揣測,本書的內容可能取材於讀書會。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全書不長,分為三個部分:談讀書、談讀書人、談書。

一 談讀書

每個識字的人都少不了讀書,你都怎麼讀書?讀什麼書?又有哪些書讓你難忘?畢淑敏說:

讀書是精神的再一次牙牙學語。你可以從他人的智慧裡,領悟到更廣大的世態和人情。

周東江說:

很長一段時間,我開始奉行“讀書無用論”,反正一本書讀完也忘得差不多了,讀它何用?有那麼一天我恍然大悟:原來對讀書產生動搖的根源並不是健忘,而是多年來我對讀書一直抱有功利目的,老希冀從中得到什麼。

鄭連根說:

對一個讀書人而言,他的閱讀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本部分有篇文叫做《讀書有法》,是劉心武寫的,很生動形象,值得琢磨琢磨,他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講了四種讀書方法:狼式、蟒式、牛式、貓式。所謂狼式,就是狼吞虎嚥,一目十行,那樣讀得快,但往往記不真切,張冠李戴;所謂蟒式,是萬不得已的讀法,在某個年代,讀書是大受限制的,不得已,先找本書蟒吞了再說,然後再在漫漫歲月中一點點消化;劉先生比較推崇牛式讀書法,不斷地反芻才好,他坦言自己讀《紅樓夢》,至少反芻過五遍,反芻時將不同版本加以比較,才得其妙處;而在當下書多的年代,最好的讀書方法當屬貓式,這種讀書方法源自於他觀察家貓吃食有感:它們吃東西時一來不輕易下嘴,那些氣味不佳、觀感很差的直接略過,只撿好的吃,二來吃的時候細嚼慢嚥,有魚刺、骨頭什麼的都吐出來,三來一次不吃太多,適可而止,這跟讀書多像啊!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最末談下個人的讀書方法,有點類似於劉心武先生的狼式讀書法,讀起來心急火燎、囫圇吞棗,更沒有什麼精琢細磨、深思苦想。對於一本書,我最看重的是序和跋(如果有的話),下面我以一本書為例,大致說下這種讀法。

《第三種猩猩》這本書剛讀過不久,它的序就很有特點,在這本書裡叫做《緒論 人類自然史》,作者首先提出人異於禽獸,那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人又是不折不扣的動物,不論從解剖學,還是從分子層面、基因層面,人類與動物都沒有多大分別,那麼人類到底在什麼時候與動物分了家呢?分家之後,是福還是禍呢?關於這些問題,作者進一步提出,本書將分五個部分進行討論,每個部分獨立成章,自成一格:

  • 第一部分討論幾百萬年前至一萬年前的歷史,主要問題為:是什麼使得人類在萬物演化的過程中脫穎而出?

  • 第二部分討論人類異於動物的那些生命循環特徵,如人類嬰兒斷奶後為什麼仍要繼續餵養,而不是像動物那樣不管不顧?人類女性為什麼要有更年期?人類為什麼不像動物那樣只在發情期內才有“性趣”,而是隨時都可以“性”趣盎然?

  • 第三部分討論人類的文化特徵,諸如語言、文化、藝術等使人異於禽獸的東西;

  • 第四部分則討論人類眾多陰暗特徵中的一個:仇殺外族。這個特徵在動物界是很常見的;

  • 第五部分討論人類眾多陰暗特徵中的另一個:破壞環境。當然,這個特徵在動物界也是很常見的。

不得不說,這個序對全書講解的非常好,相當於一個精簡版的《第三種猩猩》,看完這個序,我對本書要講的內容已經有了相當一部分了解,讀起來也就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了。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二 談讀書人

這部分內容可以稱為“名家讀名家”,它收錄的是讀書人對寫書人的評論性文章,如有一篇是李銀河評論王小波,她認為王小波寫作的目標非常質樸,那就是創造出一點點美,什麼承載意識形態、宣傳價值取向等等,與王小波的文學無關。這部分內容也不錯,但可惜鄙人孤陋寡聞,對他們口中的那些作家都不甚了了,所以讀不出味道來……

三 談書

這部分內容不錯,我將其稱為“名家讀書”,是一些知名人士對十幾本書的點評,有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費爾南多·佩索阿的《惶然錄》、杜拉斯的《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等,通過這部分內容,可以一窺別人是怎麼讀書的。讀書雖然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完全不必照搬人家,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別人讀得好,完全值得學習。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整部書文字不多,讀起來比較輕鬆,是本關於讀書的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