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試點改革經驗複製推廣加速 負面清單6年縮減逾八成'

"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數據顯示,在近6年的時間裡,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自貿試驗區為窗口的全面開放格局。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近年來自貿區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呈現出加速度,負面清單6年共縮減逾八成。

改革經驗複製推廣加速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商務部網站“自由貿易試驗區專欄”項目發現,國務院等相關部門先後在2014年12月份、2016年11月份、2017年7月份,2018年5月份、2019年4月份發佈五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

自2016年11月份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新一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19項改革事項之後,截至今年4月份,自貿試驗區累計向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逐步累積至123項、153項、171項。7月23日,商務部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複製推廣相關情況發佈會的數據顯示,自貿試驗區已形成202項制度創新成果得以複製推廣,且呈現出加速度。

從試點經驗產生的領域、類型和效果看。投資便利化涉及81項,貿易便利化64項,金融開放創新23項,事中事後監管34項。這其中,既有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基礎性的制度變革,也有“海關通關一體化”監管模式等系統性的制度創新,還有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四個一”等全流程的制度優化。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為加速形成擴大開放新格局,接下來我國還將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進一步成“1+3+7+1+6”的新格局。

7月22日至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考察時也指出,上海新片區是在過去自貿區實踐基礎上設立的,是開放的新擴大、改革的新進展,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更大力度改革開放,完善空間規劃,實現集約開發,讓這片寸土寸金之地飛出新的金鳳凰,推動高質量發展。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貿區自問世起,就被視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是側重製度創新上的探索與嘗試,通過自貿區的實踐,創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示範效應。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袁園7月23日介紹,截至2018年底,除海南外的11個自貿試驗區以約萬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創造了新設外資企業數、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總額佔全國比重分別為15.54%、12.12%和12.25%的可喜成績;今年上半年,12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人民幣694.7億元,同比增長20.1%,佔全國比重為14.5%。世界銀行《2019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2018年排名躍升至全球第46位,自貿試驗區建設近6年期間,累計提升了50位。

《證券日報》記者整理自貿區負面清單縮減歷程發現,自貿試驗區的第一份負面清單來自上海自貿區,2013年9月出臺,設立之初為190項,當時還只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一項自主探索。2014年,調整減少至139項。2015年,在自貿區擴圍之際減至122項,同時擴展到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2017版自貿區負面清單減至95項,並覆蓋當時的11個自貿試驗區。2018年版減至45項。2019年修訂進一步縮減了負面清單長度,新推出一批開放措施,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減至37項,6年共計縮減逾八成。

“今天,它已是大家耳熟能詳、推動實現了外資准入從審批到備案歷史性轉變的全國性制度安排,實現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外資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為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創造了更加公平、穩定、透明的制度環境,並已寫入新出臺的《外商投資法》,成為被及時上升為法律的行之有效的改革創新實踐,成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助推器,成為改革的新抓手,開放的新載體。”袁園表示。

付一夫表示,自貿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在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增大的今天,自貿區以先行者的身份,主動打破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束縛,與時俱進地開拓創新、改革,以此來促進發展,這是我國國民經濟韌性的重要體現。作為物流、資金、信息、人才自由有序流動的載體,自貿區為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不斷注入動力。此外,自貿區進出口的不斷增長還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增加外匯收入、吸引外資流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以點及面地助力我國整體外貿質量的全方位改善。同時,自貿區的示範效應,推動全國範圍內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進一步推動我國外貿水平的提升與國民經濟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記者劉萌

原標題:自貿區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呈現加速度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