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因為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莊稼和房屋都被沖毀,人們性命受到極大的威脅,好在村莊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教堂在洪水的侵蝕下存留了下來,於是所有人都聚集到教堂裡,等待救援。

而救援開始的時候,神父卻一個人跪在神像前祈禱,即使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他也沒有向救援人員求助。

於是,救生員將救生艇劃到神父不遠的地方,伸手對他說:“神父,趕快上來吧,我們是來救你們的!”

神父搖搖頭拒絕道:“我不需要你們的救援,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吧。”

救生員無奈,只得先去幫助其他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倖存的村民很快就都被救出去了,但在撤離前,神父卻還在繼續祈禱,而這時洪水越來越高,淹過他的胸口。

又有一個救生員再次對他伸出手來說:“其他人都已經撤離了,神父,快上來吧,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卻又拒絕道:“不用你們救我,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吧。”

眼看洪水慢慢湧入,救生員怎麼也說服不了神父,便只能忍痛離開。

直到洪水淹沒教堂,徹底將神父衝出祈禱的屋子時,一架直升飛機飛了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對他大聲道:“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直到這時還堅持拒絕道:“不,你們不用救我,我信奉的上帝一定會來救……”

洶湧的波濤之下,執拗的神父被洪水沖走了。

神父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主啊,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侍奉您,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沒有過懷疑,但是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無奈道:“怎麼說我沒有救你呢?我三次派人去救你,你都拒絕了啊!”

是啊,正如佛家說的“放下我執,方得自在”,有時候放下執念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達到。

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學會解開自我封鎖,不要畫地為牢。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因為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莊稼和房屋都被沖毀,人們性命受到極大的威脅,好在村莊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教堂在洪水的侵蝕下存留了下來,於是所有人都聚集到教堂裡,等待救援。

而救援開始的時候,神父卻一個人跪在神像前祈禱,即使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他也沒有向救援人員求助。

於是,救生員將救生艇劃到神父不遠的地方,伸手對他說:“神父,趕快上來吧,我們是來救你們的!”

神父搖搖頭拒絕道:“我不需要你們的救援,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吧。”

救生員無奈,只得先去幫助其他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倖存的村民很快就都被救出去了,但在撤離前,神父卻還在繼續祈禱,而這時洪水越來越高,淹過他的胸口。

又有一個救生員再次對他伸出手來說:“其他人都已經撤離了,神父,快上來吧,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卻又拒絕道:“不用你們救我,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吧。”

眼看洪水慢慢湧入,救生員怎麼也說服不了神父,便只能忍痛離開。

直到洪水淹沒教堂,徹底將神父衝出祈禱的屋子時,一架直升飛機飛了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對他大聲道:“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直到這時還堅持拒絕道:“不,你們不用救我,我信奉的上帝一定會來救……”

洶湧的波濤之下,執拗的神父被洪水沖走了。

神父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主啊,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侍奉您,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沒有過懷疑,但是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無奈道:“怎麼說我沒有救你呢?我三次派人去救你,你都拒絕了啊!”

是啊,正如佛家說的“放下我執,方得自在”,有時候放下執念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達到。

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學會解開自我封鎖,不要畫地為牢。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因為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莊稼和房屋都被沖毀,人們性命受到極大的威脅,好在村莊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教堂在洪水的侵蝕下存留了下來,於是所有人都聚集到教堂裡,等待救援。

而救援開始的時候,神父卻一個人跪在神像前祈禱,即使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他也沒有向救援人員求助。

於是,救生員將救生艇劃到神父不遠的地方,伸手對他說:“神父,趕快上來吧,我們是來救你們的!”

神父搖搖頭拒絕道:“我不需要你們的救援,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吧。”

救生員無奈,只得先去幫助其他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倖存的村民很快就都被救出去了,但在撤離前,神父卻還在繼續祈禱,而這時洪水越來越高,淹過他的胸口。

又有一個救生員再次對他伸出手來說:“其他人都已經撤離了,神父,快上來吧,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卻又拒絕道:“不用你們救我,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吧。”

眼看洪水慢慢湧入,救生員怎麼也說服不了神父,便只能忍痛離開。

直到洪水淹沒教堂,徹底將神父衝出祈禱的屋子時,一架直升飛機飛了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對他大聲道:“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直到這時還堅持拒絕道:“不,你們不用救我,我信奉的上帝一定會來救……”

洶湧的波濤之下,執拗的神父被洪水沖走了。

神父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主啊,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侍奉您,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沒有過懷疑,但是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無奈道:“怎麼說我沒有救你呢?我三次派人去救你,你都拒絕了啊!”

是啊,正如佛家說的“放下我執,方得自在”,有時候放下執念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達到。

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學會解開自我封鎖,不要畫地為牢。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苛刻,該糊塗時且放過

除了讓自己享受更多的精神生活,逃離物質奴役,丟掉固執己見之外,一個人變好的最大跡象就是放棄追求刻意完美,對自己不再苛刻!

話說從前,有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它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得十分健康,出落得清秀可人。

但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於是這盆花托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可是突然有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臺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料正巧遇到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在地。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更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因為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莊稼和房屋都被沖毀,人們性命受到極大的威脅,好在村莊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教堂在洪水的侵蝕下存留了下來,於是所有人都聚集到教堂裡,等待救援。

而救援開始的時候,神父卻一個人跪在神像前祈禱,即使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他也沒有向救援人員求助。

於是,救生員將救生艇劃到神父不遠的地方,伸手對他說:“神父,趕快上來吧,我們是來救你們的!”

神父搖搖頭拒絕道:“我不需要你們的救援,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吧。”

救生員無奈,只得先去幫助其他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倖存的村民很快就都被救出去了,但在撤離前,神父卻還在繼續祈禱,而這時洪水越來越高,淹過他的胸口。

又有一個救生員再次對他伸出手來說:“其他人都已經撤離了,神父,快上來吧,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卻又拒絕道:“不用你們救我,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吧。”

眼看洪水慢慢湧入,救生員怎麼也說服不了神父,便只能忍痛離開。

直到洪水淹沒教堂,徹底將神父衝出祈禱的屋子時,一架直升飛機飛了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對他大聲道:“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直到這時還堅持拒絕道:“不,你們不用救我,我信奉的上帝一定會來救……”

洶湧的波濤之下,執拗的神父被洪水沖走了。

神父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主啊,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侍奉您,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沒有過懷疑,但是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無奈道:“怎麼說我沒有救你呢?我三次派人去救你,你都拒絕了啊!”

是啊,正如佛家說的“放下我執,方得自在”,有時候放下執念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達到。

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學會解開自我封鎖,不要畫地為牢。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苛刻,該糊塗時且放過

除了讓自己享受更多的精神生活,逃離物質奴役,丟掉固執己見之外,一個人變好的最大跡象就是放棄追求刻意完美,對自己不再苛刻!

話說從前,有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它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得十分健康,出落得清秀可人。

但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於是這盆花托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可是突然有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臺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料正巧遇到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在地。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更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過了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的責怪。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是啊,老和尚養蘭花是為了欣賞蘭花的清幽靜美,而不是為了生氣。我們來人世間這一趟,也不是為了與人斤斤計較,爭個高低貴賤,而是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追求幸福快樂。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因為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莊稼和房屋都被沖毀,人們性命受到極大的威脅,好在村莊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教堂在洪水的侵蝕下存留了下來,於是所有人都聚集到教堂裡,等待救援。

而救援開始的時候,神父卻一個人跪在神像前祈禱,即使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他也沒有向救援人員求助。

於是,救生員將救生艇劃到神父不遠的地方,伸手對他說:“神父,趕快上來吧,我們是來救你們的!”

神父搖搖頭拒絕道:“我不需要你們的救援,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吧。”

救生員無奈,只得先去幫助其他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倖存的村民很快就都被救出去了,但在撤離前,神父卻還在繼續祈禱,而這時洪水越來越高,淹過他的胸口。

又有一個救生員再次對他伸出手來說:“其他人都已經撤離了,神父,快上來吧,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卻又拒絕道:“不用你們救我,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吧。”

眼看洪水慢慢湧入,救生員怎麼也說服不了神父,便只能忍痛離開。

直到洪水淹沒教堂,徹底將神父衝出祈禱的屋子時,一架直升飛機飛了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對他大聲道:“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直到這時還堅持拒絕道:“不,你們不用救我,我信奉的上帝一定會來救……”

洶湧的波濤之下,執拗的神父被洪水沖走了。

神父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主啊,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侍奉您,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沒有過懷疑,但是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無奈道:“怎麼說我沒有救你呢?我三次派人去救你,你都拒絕了啊!”

是啊,正如佛家說的“放下我執,方得自在”,有時候放下執念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達到。

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學會解開自我封鎖,不要畫地為牢。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苛刻,該糊塗時且放過

除了讓自己享受更多的精神生活,逃離物質奴役,丟掉固執己見之外,一個人變好的最大跡象就是放棄追求刻意完美,對自己不再苛刻!

話說從前,有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它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得十分健康,出落得清秀可人。

但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於是這盆花托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可是突然有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臺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料正巧遇到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在地。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更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過了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的責怪。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是啊,老和尚養蘭花是為了欣賞蘭花的清幽靜美,而不是為了生氣。我們來人世間這一趟,也不是為了與人斤斤計較,爭個高低貴賤,而是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追求幸福快樂。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正如鄭板橋所言:“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做人忘記怨恨樂逍遙,做事難得糊塗萬事了。

所以,做人不要太苛刻,更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痴迷於眼前的些許得失,該糊塗時且糊塗。

老話說所謂的“庸人”,就是堅持自己才是正確的,並且“不見棺材不掉淚,撞了南牆不回頭”,但很多時候生活變著法來告訴我們:

一個人的福分其實是有數的,就像銀行裡的存款一樣,如果不加節制地揮灑浪費,總有一天會透支自己的氣運;

我們滿足感太少,是因為對人對己要求太高,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該糊塗時需糊塗,看透生活本質,不要鑽牛角尖,有時候退一步,有時候轉個彎,就能海闊天空。

正如這首小詩所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間。”為人不再貪嗔痴,人間再也無閒事。

"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但變好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主題,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不貪、不執、不苛,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完善。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貪樂,透支人生苦難多

“月初又來了,又到了還貸的日子。”

這是我同事小劉的口頭禪,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但實際上,小劉作為公司人事部的一個小主管,工資雖然算不上高,卻也比普通員工好上許多。

讓她過上“還貸人生”的不是房貸和車貸,而是她“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

用小劉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買買。

但“剁手購物一時爽,月初還貸火葬場”,因為從來不約束自己的購物習慣,小劉每個月初領到的工資,幾乎都是在填補上個月留下的窟窿。

然後因為手頭拮据,又不得不開始透支下一個月的薪水。如此往復,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她工作多年,手裡卻沒有一點存款。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其實,不止小劉,現在“這樣的透支人生”幾乎已經成為當下中青年的現狀!

網絡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借貸,比如某唄,某條等等,大大地提升了人們享受物質的便利。

也讓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明明月薪只有4000元,卻分期付款用著8000元的手機,上萬塊的包包,以及各種昂貴的化妝品,整個人陷入狂熱的購買慾當中。

但正如世界三大傳記作家之一的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肆意買買買的背後,是自己頻頻赤字的經濟狀態。

人不能離開物質獨立生活,但人一旦放縱自己享受物質,只會掉進慾望的深淵。

對於日常用物,能用就行、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追求豪華和奢侈,正所謂“人為物役”,意思就是:人要是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終究也會受到利益所累,成為物質的奴隸。

老祖宗有句古話句叫“為人不要太貪,用物不要太榮”,也正是這個道理。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

以前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個村莊因為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莊稼和房屋都被沖毀,人們性命受到極大的威脅,好在村莊裡還有一座高聳的教堂在洪水的侵蝕下存留了下來,於是所有人都聚集到教堂裡,等待救援。

而救援開始的時候,神父卻一個人跪在神像前祈禱,即使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他也沒有向救援人員求助。

於是,救生員將救生艇劃到神父不遠的地方,伸手對他說:“神父,趕快上來吧,我們是來救你們的!”

神父搖搖頭拒絕道:“我不需要你們的救援,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吧。”

救生員無奈,只得先去幫助其他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倖存的村民很快就都被救出去了,但在撤離前,神父卻還在繼續祈禱,而這時洪水越來越高,淹過他的胸口。

又有一個救生員再次對他伸出手來說:“其他人都已經撤離了,神父,快上來吧,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

神父卻又拒絕道:“不用你們救我,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吧。”

眼看洪水慢慢湧入,救生員怎麼也說服不了神父,便只能忍痛離開。

直到洪水淹沒教堂,徹底將神父衝出祈禱的屋子時,一架直升飛機飛了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對他大聲道:“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直到這時還堅持拒絕道:“不,你們不用救我,我信奉的上帝一定會來救……”

洶湧的波濤之下,執拗的神父被洪水沖走了。

神父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的時候他很生氣:“主啊,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侍奉您,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沒有過懷疑,但是您為什麼不肯救我?”

上帝無奈道:“怎麼說我沒有救你呢?我三次派人去救你,你都拒絕了啊!”

是啊,正如佛家說的“放下我執,方得自在”,有時候放下執念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達到。

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撞了南牆需回頭,學會解開自我封鎖,不要畫地為牢。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做人不要太苛刻,該糊塗時且放過

除了讓自己享受更多的精神生活,逃離物質奴役,丟掉固執己見之外,一個人變好的最大跡象就是放棄追求刻意完美,對自己不再苛刻!

話說從前,有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它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得十分健康,出落得清秀可人。

但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於是這盆花托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可是突然有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臺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料正巧遇到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在地。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更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過了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的責怪。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是啊,老和尚養蘭花是為了欣賞蘭花的清幽靜美,而不是為了生氣。我們來人世間這一趟,也不是為了與人斤斤計較,爭個高低貴賤,而是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追求幸福快樂。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正如鄭板橋所言:“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做人忘記怨恨樂逍遙,做事難得糊塗萬事了。

所以,做人不要太苛刻,更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痴迷於眼前的些許得失,該糊塗時且糊塗。

老話說所謂的“庸人”,就是堅持自己才是正確的,並且“不見棺材不掉淚,撞了南牆不回頭”,但很多時候生活變著法來告訴我們:

一個人的福分其實是有數的,就像銀行裡的存款一樣,如果不加節制地揮灑浪費,總有一天會透支自己的氣運;

我們滿足感太少,是因為對人對己要求太高,所以做人不要太執拗,該糊塗時需糊塗,看透生活本質,不要鑽牛角尖,有時候退一步,有時候轉個彎,就能海闊天空。

正如這首小詩所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間。”為人不再貪嗔痴,人間再也無閒事。

古訓:一個人想要變好,只需做到“三不要”


*作者簡介:聆音,聆音察理,學文聽書,有詩書為伴,不覺人生苦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