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心理學 跳槽那些事兒 不完美媽媽 演講 愛的解析課 2019-08-19
"
"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女兒問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人是不是自信,要放到具體的壓力環境中去檢驗,自信是一個社會性概念,是在具體的社交環境中通過體驗壓力、應對和控制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社交環境,沒有對象物,那麼也就無所謂自信不自信,一個孤立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麼他的自信就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比如遇到危險,你看到一隻豹子在向你靠近,那麼你自信不自信並不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你不會因為自信而成功逃跑了,你不會因為沒自信而落入了豹口,能不能逃脫和生存下來,完全取決於你的生物體質和能力。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和同樣靠思想、語言、智慧、技巧來推動聯繫和合作的人在一起,他的自信與不自信才能對事物最後的結果產生或正或負的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下,自信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才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發展產生影響。

"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女兒問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人是不是自信,要放到具體的壓力環境中去檢驗,自信是一個社會性概念,是在具體的社交環境中通過體驗壓力、應對和控制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社交環境,沒有對象物,那麼也就無所謂自信不自信,一個孤立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麼他的自信就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比如遇到危險,你看到一隻豹子在向你靠近,那麼你自信不自信並不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你不會因為自信而成功逃跑了,你不會因為沒自信而落入了豹口,能不能逃脫和生存下來,完全取決於你的生物體質和能力。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和同樣靠思想、語言、智慧、技巧來推動聯繫和合作的人在一起,他的自信與不自信才能對事物最後的結果產生或正或負的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下,自信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才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發展產生影響。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從這一點上來說:自信並不是一個不變因素,它是可變的,一個人在某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自信,在另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得不自信。比如一個人在跟熟悉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表現得很活躍,能歌善舞,談笑風生,但她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他有可能會很拘謹,很安靜。

在前一個環境下,他對內外環境的刺激,對對象物的反應是有比較準確的預期和適度的把握的,他知道他的才藝能夠在這個環境中被人們認可,得到人們的稱讚,這時候他因為自信而有良好的表現;在後一個環境中,他對內外環境失去了適度的把控,對一些對象物,一些他者的表現不太瞭解,他不知道環境和他者會對他有什麼樣的刺激和反應,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些刺激,這時候他就會陷入恐慌當中,會產生“也許別人不太喜歡又唱又跳,也許我的歌聲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晒”這樣的心理認知,伴隨著這種認知的調動,他在生理上也會有一些消極的反應,臉紅心跳,手足無措,他會變得和前一個環境中的他判若兩人。

所以,自信不是一個不變量,是一個變量。一個人可以在某個環境中自信,在某個環境中不自信,一個人也可以在某件事情上自信,在某件事情上不自信。如果一個歌手去參加廚藝比賽,他不可能自信,如果一個廚師去參加郊遊,需要給大家做一頓晚餐,他就會有自信。

"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女兒問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人是不是自信,要放到具體的壓力環境中去檢驗,自信是一個社會性概念,是在具體的社交環境中通過體驗壓力、應對和控制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社交環境,沒有對象物,那麼也就無所謂自信不自信,一個孤立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麼他的自信就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比如遇到危險,你看到一隻豹子在向你靠近,那麼你自信不自信並不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你不會因為自信而成功逃跑了,你不會因為沒自信而落入了豹口,能不能逃脫和生存下來,完全取決於你的生物體質和能力。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和同樣靠思想、語言、智慧、技巧來推動聯繫和合作的人在一起,他的自信與不自信才能對事物最後的結果產生或正或負的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下,自信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才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發展產生影響。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從這一點上來說:自信並不是一個不變因素,它是可變的,一個人在某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自信,在另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得不自信。比如一個人在跟熟悉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表現得很活躍,能歌善舞,談笑風生,但她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他有可能會很拘謹,很安靜。

在前一個環境下,他對內外環境的刺激,對對象物的反應是有比較準確的預期和適度的把握的,他知道他的才藝能夠在這個環境中被人們認可,得到人們的稱讚,這時候他因為自信而有良好的表現;在後一個環境中,他對內外環境失去了適度的把控,對一些對象物,一些他者的表現不太瞭解,他不知道環境和他者會對他有什麼樣的刺激和反應,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些刺激,這時候他就會陷入恐慌當中,會產生“也許別人不太喜歡又唱又跳,也許我的歌聲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晒”這樣的心理認知,伴隨著這種認知的調動,他在生理上也會有一些消極的反應,臉紅心跳,手足無措,他會變得和前一個環境中的他判若兩人。

所以,自信不是一個不變量,是一個變量。一個人可以在某個環境中自信,在某個環境中不自信,一個人也可以在某件事情上自信,在某件事情上不自信。如果一個歌手去參加廚藝比賽,他不可能自信,如果一個廚師去參加郊遊,需要給大家做一頓晚餐,他就會有自信。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既然自信是一個可變量,那麼怎麼才能建立起自信呢?

一是不必強求你時時都能做到自信

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夠把控和適應的環境和領域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永遠自信,始終自信,如果不是神人,就是傻子。你只需要做到在某一個環境中,某一個領域中自信就可以了

那麼,這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既然自信取決於對環境刺激和外來壓力的適應能力,那麼你只需要熟悉那個環境,並且有針對性地提高對那個環境有可能產生的刺激的應對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說你要去參加面試,那麼你瞭解一下面試的規格、流程,以及面試的場所環境,這都有利於你建立自信,同時,如果你能對面試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並且做過相應的強化培訓的話,你就會產生自信。

閏土抓著鋼叉站在田野裡的時候他是自信的,魯迅在課堂上背詩文的時候是自信的,就此而言,不必強求自信,就才能真正自信起來。

如果你強求自信,那麼你在許多你不熟悉的環境和領域遭受失敗,那麼你的自信就會被打擊了,你就會錯誤地以為自己真不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種認知會改變你的思維和行為,讓你畏首畏尾,什麼也不敢去嘗試,什麼也不能去創造了。

"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女兒問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人是不是自信,要放到具體的壓力環境中去檢驗,自信是一個社會性概念,是在具體的社交環境中通過體驗壓力、應對和控制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社交環境,沒有對象物,那麼也就無所謂自信不自信,一個孤立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麼他的自信就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比如遇到危險,你看到一隻豹子在向你靠近,那麼你自信不自信並不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你不會因為自信而成功逃跑了,你不會因為沒自信而落入了豹口,能不能逃脫和生存下來,完全取決於你的生物體質和能力。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和同樣靠思想、語言、智慧、技巧來推動聯繫和合作的人在一起,他的自信與不自信才能對事物最後的結果產生或正或負的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下,自信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才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發展產生影響。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從這一點上來說:自信並不是一個不變因素,它是可變的,一個人在某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自信,在另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得不自信。比如一個人在跟熟悉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表現得很活躍,能歌善舞,談笑風生,但她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他有可能會很拘謹,很安靜。

在前一個環境下,他對內外環境的刺激,對對象物的反應是有比較準確的預期和適度的把握的,他知道他的才藝能夠在這個環境中被人們認可,得到人們的稱讚,這時候他因為自信而有良好的表現;在後一個環境中,他對內外環境失去了適度的把控,對一些對象物,一些他者的表現不太瞭解,他不知道環境和他者會對他有什麼樣的刺激和反應,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些刺激,這時候他就會陷入恐慌當中,會產生“也許別人不太喜歡又唱又跳,也許我的歌聲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晒”這樣的心理認知,伴隨著這種認知的調動,他在生理上也會有一些消極的反應,臉紅心跳,手足無措,他會變得和前一個環境中的他判若兩人。

所以,自信不是一個不變量,是一個變量。一個人可以在某個環境中自信,在某個環境中不自信,一個人也可以在某件事情上自信,在某件事情上不自信。如果一個歌手去參加廚藝比賽,他不可能自信,如果一個廚師去參加郊遊,需要給大家做一頓晚餐,他就會有自信。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既然自信是一個可變量,那麼怎麼才能建立起自信呢?

一是不必強求你時時都能做到自信

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夠把控和適應的環境和領域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永遠自信,始終自信,如果不是神人,就是傻子。你只需要做到在某一個環境中,某一個領域中自信就可以了

那麼,這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既然自信取決於對環境刺激和外來壓力的適應能力,那麼你只需要熟悉那個環境,並且有針對性地提高對那個環境有可能產生的刺激的應對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說你要去參加面試,那麼你瞭解一下面試的規格、流程,以及面試的場所環境,這都有利於你建立自信,同時,如果你能對面試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並且做過相應的強化培訓的話,你就會產生自信。

閏土抓著鋼叉站在田野裡的時候他是自信的,魯迅在課堂上背詩文的時候是自信的,就此而言,不必強求自信,就才能真正自信起來。

如果你強求自信,那麼你在許多你不熟悉的環境和領域遭受失敗,那麼你的自信就會被打擊了,你就會錯誤地以為自己真不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種認知會改變你的思維和行為,讓你畏首畏尾,什麼也不敢去嘗試,什麼也不能去創造了。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二是預設有利於產生良好生理和情緒反應的環境背景

心理學上有過試驗,如果把成績本來差不多的孩子會成兩組,一組被告知他們是天才組合,是天才班,學校對於他們安排了特優師資,一組被告知他們是普通班,學校也是按普通班給他們安排了師資,一段實驗時間之後發現,被當作天才班對待的學生成績普遍提升向好,而被當作普通班對待的一組學生,成績也保持了普通班的水平。

人在社交環境中,預設什麼樣的認知就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和自信心效果。

比如,當一個演講者在上臺演講之前,被告知臺下聽講的都是一些學生志願者,或者被告知臺下聽講的都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高管,它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和自信心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顯然,前一種情況下,他會表現得更自信一些。

"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女兒問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人是不是自信,要放到具體的壓力環境中去檢驗,自信是一個社會性概念,是在具體的社交環境中通過體驗壓力、應對和控制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社交環境,沒有對象物,那麼也就無所謂自信不自信,一個孤立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麼他的自信就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比如遇到危險,你看到一隻豹子在向你靠近,那麼你自信不自信並不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你不會因為自信而成功逃跑了,你不會因為沒自信而落入了豹口,能不能逃脫和生存下來,完全取決於你的生物體質和能力。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和同樣靠思想、語言、智慧、技巧來推動聯繫和合作的人在一起,他的自信與不自信才能對事物最後的結果產生或正或負的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下,自信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才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發展產生影響。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從這一點上來說:自信並不是一個不變因素,它是可變的,一個人在某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自信,在另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得不自信。比如一個人在跟熟悉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表現得很活躍,能歌善舞,談笑風生,但她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他有可能會很拘謹,很安靜。

在前一個環境下,他對內外環境的刺激,對對象物的反應是有比較準確的預期和適度的把握的,他知道他的才藝能夠在這個環境中被人們認可,得到人們的稱讚,這時候他因為自信而有良好的表現;在後一個環境中,他對內外環境失去了適度的把控,對一些對象物,一些他者的表現不太瞭解,他不知道環境和他者會對他有什麼樣的刺激和反應,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些刺激,這時候他就會陷入恐慌當中,會產生“也許別人不太喜歡又唱又跳,也許我的歌聲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晒”這樣的心理認知,伴隨著這種認知的調動,他在生理上也會有一些消極的反應,臉紅心跳,手足無措,他會變得和前一個環境中的他判若兩人。

所以,自信不是一個不變量,是一個變量。一個人可以在某個環境中自信,在某個環境中不自信,一個人也可以在某件事情上自信,在某件事情上不自信。如果一個歌手去參加廚藝比賽,他不可能自信,如果一個廚師去參加郊遊,需要給大家做一頓晚餐,他就會有自信。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既然自信是一個可變量,那麼怎麼才能建立起自信呢?

一是不必強求你時時都能做到自信

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夠把控和適應的環境和領域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永遠自信,始終自信,如果不是神人,就是傻子。你只需要做到在某一個環境中,某一個領域中自信就可以了

那麼,這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既然自信取決於對環境刺激和外來壓力的適應能力,那麼你只需要熟悉那個環境,並且有針對性地提高對那個環境有可能產生的刺激的應對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說你要去參加面試,那麼你瞭解一下面試的規格、流程,以及面試的場所環境,這都有利於你建立自信,同時,如果你能對面試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並且做過相應的強化培訓的話,你就會產生自信。

閏土抓著鋼叉站在田野裡的時候他是自信的,魯迅在課堂上背詩文的時候是自信的,就此而言,不必強求自信,就才能真正自信起來。

如果你強求自信,那麼你在許多你不熟悉的環境和領域遭受失敗,那麼你的自信就會被打擊了,你就會錯誤地以為自己真不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種認知會改變你的思維和行為,讓你畏首畏尾,什麼也不敢去嘗試,什麼也不能去創造了。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二是預設有利於產生良好生理和情緒反應的環境背景

心理學上有過試驗,如果把成績本來差不多的孩子會成兩組,一組被告知他們是天才組合,是天才班,學校對於他們安排了特優師資,一組被告知他們是普通班,學校也是按普通班給他們安排了師資,一段實驗時間之後發現,被當作天才班對待的學生成績普遍提升向好,而被當作普通班對待的一組學生,成績也保持了普通班的水平。

人在社交環境中,預設什麼樣的認知就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和自信心效果。

比如,當一個演講者在上臺演講之前,被告知臺下聽講的都是一些學生志願者,或者被告知臺下聽講的都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高管,它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和自信心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顯然,前一種情況下,他會表現得更自信一些。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預設社交環境背景來建立自信,在一定的社交場合,我們可以預設“我面對的都是通情達禮的人,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們之所以見面,是為了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我們有緣分,他們想的跟我想的也是一樣的”這類社交背景,這時候你就會產生更大的自信了。

三是提高壓力環境下的耐受性

人們總是對未曾經歷過的環境,未曾從事過的工作有更多的壓力感和無力感,由此失去自信。如果我們能夠主動迎接挑戰,將自己暴露在多重壓力環境下,接受一些挫折,也迎接一些成功,從挫折中錘鍊耐力,從成功中煥發自信,那麼當再次面對陌生的社交環境和新的任務和挑戰時,就會有更多的力量感和把控感。

研究同樣證明,如果持續遭受同樣強度的刺激,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也會大大降低。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被上司批評過,他因為某件事情被狠剋了一頓,那麼他就會產生巨大的挫折感。如果說他經常有這一方面的壓力體驗,那麼可能就不會有太多的激烈反應,他也更有可能去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面對複雜的社交環境時,也不會因為對內外環境的無知而感到焦慮和不安,因為他對一些負面的刺激是有一定的預期和耐受性的。

"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女兒問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人是不是自信,要放到具體的壓力環境中去檢驗,自信是一個社會性概念,是在具體的社交環境中通過體驗壓力、應對和控制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社交環境,沒有對象物,那麼也就無所謂自信不自信,一個孤立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麼他的自信就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比如遇到危險,你看到一隻豹子在向你靠近,那麼你自信不自信並不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你不會因為自信而成功逃跑了,你不會因為沒自信而落入了豹口,能不能逃脫和生存下來,完全取決於你的生物體質和能力。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和同樣靠思想、語言、智慧、技巧來推動聯繫和合作的人在一起,他的自信與不自信才能對事物最後的結果產生或正或負的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下,自信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才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發展產生影響。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從這一點上來說:自信並不是一個不變因素,它是可變的,一個人在某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自信,在另一個社交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得不自信。比如一個人在跟熟悉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表現得很活躍,能歌善舞,談笑風生,但她跟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他有可能會很拘謹,很安靜。

在前一個環境下,他對內外環境的刺激,對對象物的反應是有比較準確的預期和適度的把握的,他知道他的才藝能夠在這個環境中被人們認可,得到人們的稱讚,這時候他因為自信而有良好的表現;在後一個環境中,他對內外環境失去了適度的把控,對一些對象物,一些他者的表現不太瞭解,他不知道環境和他者會對他有什麼樣的刺激和反應,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些刺激,這時候他就會陷入恐慌當中,會產生“也許別人不太喜歡又唱又跳,也許我的歌聲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晒”這樣的心理認知,伴隨著這種認知的調動,他在生理上也會有一些消極的反應,臉紅心跳,手足無措,他會變得和前一個環境中的他判若兩人。

所以,自信不是一個不變量,是一個變量。一個人可以在某個環境中自信,在某個環境中不自信,一個人也可以在某件事情上自信,在某件事情上不自信。如果一個歌手去參加廚藝比賽,他不可能自信,如果一個廚師去參加郊遊,需要給大家做一頓晚餐,他就會有自信。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既然自信是一個可變量,那麼怎麼才能建立起自信呢?

一是不必強求你時時都能做到自信

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夠把控和適應的環境和領域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永遠自信,始終自信,如果不是神人,就是傻子。你只需要做到在某一個環境中,某一個領域中自信就可以了

那麼,這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既然自信取決於對環境刺激和外來壓力的適應能力,那麼你只需要熟悉那個環境,並且有針對性地提高對那個環境有可能產生的刺激的應對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說你要去參加面試,那麼你瞭解一下面試的規格、流程,以及面試的場所環境,這都有利於你建立自信,同時,如果你能對面試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並且做過相應的強化培訓的話,你就會產生自信。

閏土抓著鋼叉站在田野裡的時候他是自信的,魯迅在課堂上背詩文的時候是自信的,就此而言,不必強求自信,就才能真正自信起來。

如果你強求自信,那麼你在許多你不熟悉的環境和領域遭受失敗,那麼你的自信就會被打擊了,你就會錯誤地以為自己真不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種認知會改變你的思維和行為,讓你畏首畏尾,什麼也不敢去嘗試,什麼也不能去創造了。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二是預設有利於產生良好生理和情緒反應的環境背景

心理學上有過試驗,如果把成績本來差不多的孩子會成兩組,一組被告知他們是天才組合,是天才班,學校對於他們安排了特優師資,一組被告知他們是普通班,學校也是按普通班給他們安排了師資,一段實驗時間之後發現,被當作天才班對待的學生成績普遍提升向好,而被當作普通班對待的一組學生,成績也保持了普通班的水平。

人在社交環境中,預設什麼樣的認知就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和自信心效果。

比如,當一個演講者在上臺演講之前,被告知臺下聽講的都是一些學生志願者,或者被告知臺下聽講的都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高管,它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和自信心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顯然,前一種情況下,他會表現得更自信一些。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預設社交環境背景來建立自信,在一定的社交場合,我們可以預設“我面對的都是通情達禮的人,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們之所以見面,是為了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我們有緣分,他們想的跟我想的也是一樣的”這類社交背景,這時候你就會產生更大的自信了。

三是提高壓力環境下的耐受性

人們總是對未曾經歷過的環境,未曾從事過的工作有更多的壓力感和無力感,由此失去自信。如果我們能夠主動迎接挑戰,將自己暴露在多重壓力環境下,接受一些挫折,也迎接一些成功,從挫折中錘鍊耐力,從成功中煥發自信,那麼當再次面對陌生的社交環境和新的任務和挑戰時,就會有更多的力量感和把控感。

研究同樣證明,如果持續遭受同樣強度的刺激,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也會大大降低。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被上司批評過,他因為某件事情被狠剋了一頓,那麼他就會產生巨大的挫折感。如果說他經常有這一方面的壓力體驗,那麼可能就不會有太多的激烈反應,他也更有可能去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面對複雜的社交環境時,也不會因為對內外環境的無知而感到焦慮和不安,因為他對一些負面的刺激是有一定的預期和耐受性的。

積極心理學:想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強求自己時刻自信

我們在孩子的養成過程中需要理解“挫折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講,自然而來的一些挫折和壓力不會打擊孩子,相反,他能成就孩子的自信心。當他有“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也並沒有被打趴下”意識的時候,他就會有更強的自信心了。小至個人,大至民族和國家,無不如此,我們從艱難險阻中風雨走來,又何懼未知的明天!明天只會更加美好。

歡迎關注愛的解析課,我的成長需要你,你的幸福需要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