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太古匯 Prada 首飾 市場營銷 魔都商業狗仔 2017-05-06

5月4日,年度最受關注項目——興業太古匯,攜手星球大戰主題展迎來試營業。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沿街道旗宣傳

這一天,是星球大戰日,May the 4th be with you!因此,該IP選擇五四舉辦盛大開幕式無可厚非,而作為一家商場,興業太古匯在選擇可能離正式開業尚有半年有餘的情況下就進行“試營業”,勢必引來話題和爭議無數。

作為業內人士,超級IP活動雖然作為營銷案例同樣值得關注,但我也知道大家一定更多關心的還是太古匯本身,而本文也將著重分享首次探訪帶給我的直觀感受。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幾個問題:

  1. 5月4日,是太古匯攜星戰主題活動正式對外宣佈“試營業”,因此,我們需要以試營業的視角來看待這家店,但不代表沒有訴求。

  2. 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不管是試營業、軟開業、還是盛大開業,商場開門迎客即意味著將要迎接眾人評判,開業率可以低,但各種基本設施、軟件服務等,是業內外客人對一家店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

  3. 結合上述兩點,因為開業率不高,本文會相對弱化對場內品牌的介紹,但你幾乎能看到目前整個太古匯的全部。

關於定位

興業太古匯選址核心商圈,但正是因為這點,反而限制了其商場以及品牌招商定位方面的自由度。

南京西路作為商業街,從石門一路端至靜安寺氛圍幾乎不間斷,一站路的地鐵,如果你像我這樣經常走街,應該不會覺得累,因為不出幾百米就是一個商場或是品牌旗艦店。

就在這兩站路間,已經存在的商業定位包括食物鏈頂端的恆隆廣場;新興一、二線的靜安嘉裡中心、芮歐;老牌準二線的中信泰富、梅龍鎮廣場;上海最佳百貨商場久光;H&M、優衣庫、GAP、OLD NAVY等一眾快時尚品牌旗艦店;主打中低端年輕市場的吳江路等……

從OLD NAVY到LV,幾乎囊括了全客層定位,太古的幾個經典案例又都是以零售消費為主打,在南京西路商圈,礙於客層和交通方面的限制,也並不適合做家庭、親子等更生活化的定位。

綜合各種因素,留給興業太古匯的定位空間,如同其商場的“形”般,只能蜿蜒在夾縫中進行挖掘。向來高品質的“名聲”可能會讓太古匯在這個區域搖擺不定,畢竟在我看來,進入市場有點晚。

如何在品牌定位無法拔高的情況下,在該區域做出品質,是太古匯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能感受到的解決方案是——特色品牌+化妝品。

前者雖然在眾多稿件中能夠感受到,例如太古匯包含多少個品牌,其中多少個是首次引進,多少個是旗艦店等等。這些當然是亮點,也一定是我之後二刷這家店的主要關注點。

而後者才是我覺得興業太古匯在殘酷競爭中能令人長舒一口氣的藥方。近幾年由於百貨商場的走低,不管是購物中心還是化妝品品牌方,都增加著相互聯繫,各大主流商場都在逐年擴充這個品類,而化妝品也需要更大更好的空間來獲取粉絲。

興業太古匯作為核心商圈具有優質背書的新項目,對化妝品品牌的吸引力自然不會少,而從實際入駐情況來看,商場主要在一層對內以及對外商戶引進了二十餘個化妝品品牌。

如此集中呈現在購物中心中當屬少見,相信會令如今正期望擴充化妝品品類的同行眼饞。這種做法確實幫助商場找到了差異化優勢,並確立定位。但反過來講,相對限制了佈局規劃的靈活性。

興業太古匯和靜安嘉裡、iapm、新天地、K11等任何一家商場做類比都是錯位的,你不能把用運動品牌做門面外街的商場和用PRADA、BURBERRY、GUCCI做外立面的商場去做比較。但在體驗感受方面,這些港資商場各自秉承著優良傳統。

關於各樓層品類的細分,下文詳述。

整體感受

此前讓我最擔心的,是興業太古匯如此狹長的結構。

上海以“長”見長的商場,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家,世博源和月星環球港,前者通過將商場分成5個區,一方面減少相對距離,同時也幫助客人導覽進行更好地定位;後者則通過多箇中庭、大商戶以消化更多面積,以減少商場的整體動線長度。

太古匯內部設計之低調,多年未見。至少從試營業的情況來看,沒有刻意設置矚目的吸睛點,沒有華麗的藝術裝置……整家店就是呈S形動線的“長廊”,但由於流線型的設計,導致你在任何一個位置,都不會感受到“遙無邊際”的距離感,視線範圍內幾十米就會遇到“拐角”,在本文的圖中,將會有大量這樣的畫面。

從動線大方向的感受以及兩側的商戶呈現方式來看,興業太古匯比較像加長版的恆隆,但極具港味的暖色照明,米黃的主打色,流線型的品牌開面,又讓我感覺與ifc的逛感相似,與嘉裡中心的硬朗大相徑庭。

作為一個時尚購物消費為主導的商場,誰會是興業太古匯的主力消費群體,我覺得它理應與嘉裡中心類似,週中各自做附近中高端辦公人群的生意即可,週末則更取決於後期運營的導向,試營業期間判斷還尚早。

看圖遊走

說了這麼多,以下部分才正式通過圖文方式分享興業太古匯的具體觀感。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由於商場“戰線”過長,即使是官方照片,除了航拍,幾乎也無法展現興業太古匯的全貌。通常來說,我們把它看成在南京西路上的項目,因此,在該路段,街角的主畫面就是這樣的。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上文已經說到,太古匯的沿街駐場是運動品牌,南京西路端,NIKE和adidas兩家均已經初步呈現,NIKE更是已經開門迎客。當初在不清楚定位的情況下,看到這兩個品牌以及浪琴佔據南京西路門面,基本也就大致瞭解一二了。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鏡頭拉近,說實話我不喜歡太古匯的外牆風格,不過品牌的櫥窗設計還是彰顯水準的。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南京西路東側露頭的是dyson旗艦,尚未開業,以至於朋友覺得太古匯內的洗手間是否用的是全套dyson設備。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轉角石門一路,PUMA站臺。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在這一側沿街,更多體現出“混搭風”,既有KENZO、McQ這類時尚老牌。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也有EXI.T這樣的潮流品牌首店。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TESLA進駐購物中心已不是新鮮案例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但蔚來汽車絕對是新鮮出爐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雙立人之家令人期待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內街的沿街鋪位,則能看到類似SWAROVSKI、植村秀這類時尚美妝飾品品牌,前者還是全國旗艦。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另有部分化妝品尚未開業,並且由於互動搭臺,也無法近距離觀察到,改日再報。

以上這些即使不進店就能看到的品牌,構成了太古匯對外的名片,不論是倡導運動,還是生活方式輸出,亦或是傳統的愛美人士購物之選,他們是否能與目標客群產生共鳴,是太古匯開業後至第一輪調整前的重要問題。

如何進場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由於星戰主題展搭臺封場,因此商場主入口無法得到完美呈現,我昨天是從這個側門進入的,正好碰到星戰角色“迎賓”。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通道兩側的商鋪均未開業,由商場主形象和slogan進行裝飾。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討巧的是該入口直線行走,就可到達近期星戰主題活動的周邊展賣點位。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連通地鐵的部分,站內也已被太古匯進行了佈置並添加指示。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LG2通往地鐵站的通道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從地鐵進到商場LG2,是一個橢圓形大廣場,想必正式開業後,此處將會成為客流重地,如同ifc通地鐵站的那一段路。畫面遠處是主力商戶之一城市超市。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從LG1俯瞰LG2廣場觀感,如此地面拼接方式,不論好壞,但設計語言整體性是保證了。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LG2目前只開了2家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另一側三家品牌也圍板,整體空間以輕餐飲為主,在大客流區域,毋庸置疑。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而從地下車庫進場的入口,目前尚未開放,能看到商場在一些公共空間做了商戶指引。

縱向觀感

下文部分,將會集中在內場的介紹。由於興業太古匯夠長,因此,它的垂直空間相對就比較容易看完,先睹為快。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通透頂幕是整家店中少有的吸睛點,但面積足夠覆蓋全場,會有彩虹天幕呈現。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由於地面只有三個樓層,因此即使在LG1廣場,抬頭就能望到頂。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交錯複雜的手扶梯如今運用得非常頻繁,太古匯由於空間感不大,因此錯位感更顯著。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在各個共享空間觀感基本如此,夠“穩”。

商場的L1主要以化妝品、飾品、時裝為主打品類,當然要打造小資生活方式,餐飲品類也不可或缺,很多朋友都對星巴克臻選望眼欲穿,但並不意外,尚未開業。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化妝品是一層的絕對主力品類,也是整個商場的亮點品類,除了已經包含了百貨、購物中心的常客外,更有眾多“首店”進駐,但整體都處於裝修狀態。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服裝鞋帽零售方面,側門入口處的COACH也為太古匯確立了定位,上限輕奢,點到為止。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有朋友說層高偏低,我並不這麼認為,只能說各有所好。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一層後區(靠近威海路)大面積圍板被做成了“牆面DM”,播報了商場5月份的整體活動計劃。

二層以服裝、飾品、鞋帽零售為主,定位中高端,從該樓層的品牌引進來看,確實已經能體現出商場在招商方面的束縛。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二層的開業率要比一層高不少,不過絕大多數仍處於準備階段。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男女同框的品牌也不少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本以為二層會以女裝為主,不過從實際情況看,男裝比例不低,兩者相互穿插混搭。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與其他購物中心一致,鞋履品類也不是太古匯的主打,不過從引進的品牌來看,既有滿足辦公通勤的舒適型品牌,也有符合南京西路“嗲”女人的性感路線品牌。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眼鏡、帽子、首飾等配飾品類也都各有涉及。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野獸派等品牌則作為生活方式品類進行點綴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樂高和迪士尼是商場中少有的兒童業態,不過這些更多還是用於零售消費產出。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從外場樓梯可以直接進到二層中庭,以後這裡也將會成為舉辦各種活動的重地。

三層在白天自然光照射下明顯要比其他樓層更為明亮。品類方面依舊以服裝零售為主打,弱化了配飾品類,增加了生活方式以及體驗業態品牌,同時配有更多餐飲商戶。四層則配有屋頂花園,以及餐飲、Club等業態,目前尚未開放。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三層的服裝品牌定位更年輕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配有戶外運動品類,再次見到NIKE和adidas。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餐飲商戶比例有顯著提升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生活方式品牌也大多集中在三層

最後來聊一聊LG1,這也是眾多購物中心活力最高、人氣最旺的樓層之一,太古匯在對該樓層的打造上,主要以潮流時尚零售品牌為主打,與ifc等幾家店異曲同工。而這些品牌往往憑藉色彩感的裝修、動感的音樂,讓整個樓層的氛圍更具生活感和社交感。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i.t是該樓層面積最大的零售商戶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Superdry次之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不論是已經開業的,還是圍板的品牌定位上都更為親民,與多數商場會產生交集,但也應該是消費者最容易“逛”的店。不出意外,商場的客流佔比應該會趨同於ifc,我個人對該樓層的期望相對較高。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輕食、甜品等成為該樓層餐飲的主要選項。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商場在該樓層設服務檯的做法也與ifc如出一轍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MISS SIXTY和Aape兩店中間是通往LG2廣場的通道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扶梯下去,即可到達最初介紹的橢圓形廣場,至此,太古匯的整體大致介紹完畢。

設施部分

看商場先看廁所,似乎成了我們判斷 一家商場好壞的標準之一,太古匯在指示系統、衛生間設施方面只能說做得中規中矩,好於絕大多數的商場,但稱不上頂級。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指示系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衛生間整體觀感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衛生間隔間,部分配有嬰兒安全座椅。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母嬰室觀感及設施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母嬰室隔間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直達梯廳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商場的部分品牌宣傳指示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 由於仍有大量商戶未開業,因此商場中不乏圍板,除了品牌自行設計外,商場設計部分會裝飾有主題畫面、活動宣傳、會員細則、商戶列表等不同內容。

以上,是興業太古匯初次探班的基本介紹和感受,考慮到開業率以及眾多讀者希望先睹為快的心情,本文附上了大量的現場照片,這基本就是你能看到的全部。

5月即開始的試營業,雖然有朋友解釋為,就如同這家店從拿地到開業以來的一貫風範,不緊不慢,但畢竟這不是隻有業內朋友前往參觀的“博物館”,而是會接待更多普通消費者。我個人認為,考慮到接下去必定會面臨的大面積施工問題,商場可以給到一些溫馨提示,而這家店最終如何,要不等正式開業後再做一篇吧。

興業太古匯初探圖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