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數據顯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遠超30%警戒線。實際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值。土地開發強度數值,反映了深圳可開發土地與用地需求緊張。因此,深圳向外擴容成為必然。

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外擴成深圳必然選擇

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的深圳備受矚目。目前深圳向東的發展由於地理因素比較緩慢,而向西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龍華、前海、大空港等發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擴展有限,外擴周邊城市成為新的趨勢。其中,和東莞惠州的“互動”頗多。去年的深莞惠經濟圈(3+2)聯席會議,明確提出要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把深莞惠經濟圈(3+2)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數據顯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遠超30%警戒線。實際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值。土地開發強度數值,反映了深圳可開發土地與用地需求緊張。因此,深圳向外擴容成為必然。

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外擴成深圳必然選擇

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的深圳備受矚目。目前深圳向東的發展由於地理因素比較緩慢,而向西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龍華、前海、大空港等發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擴展有限,外擴周邊城市成為新的趨勢。其中,和東莞惠州的“互動”頗多。去年的深莞惠經濟圈(3+2)聯席會議,明確提出要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把深莞惠經濟圈(3+2)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2017年《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總規劃師羅彥指出,深圳將參照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基本要在50公里範圍內配置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應有的資源。

如今深圳已從“三來一補”的製造工廠升級成為創新創意之都,並向東莞、惠州等地梯次轉移產業。東莞因其緊貼深圳、連接廣深的區位優勢在製造業承接上佔得先機,接受了深圳大量的創新生產環節外溢。東莞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已成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產業的重要載體。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 成為許多深圳企業的常態。

產業的轉移,帶來的是還有人口和購買力的轉移。以惠州為例,由於不限購,深圳客成為惠州樓市絕對的主力。據中原統計,2018年惠州全市成交客群中,深圳客佔比59%,遠遠超過惠州本地的21%。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數據顯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遠超30%警戒線。實際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值。土地開發強度數值,反映了深圳可開發土地與用地需求緊張。因此,深圳向外擴容成為必然。

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外擴成深圳必然選擇

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的深圳備受矚目。目前深圳向東的發展由於地理因素比較緩慢,而向西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龍華、前海、大空港等發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擴展有限,外擴周邊城市成為新的趨勢。其中,和東莞惠州的“互動”頗多。去年的深莞惠經濟圈(3+2)聯席會議,明確提出要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把深莞惠經濟圈(3+2)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2017年《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總規劃師羅彥指出,深圳將參照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基本要在50公里範圍內配置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應有的資源。

如今深圳已從“三來一補”的製造工廠升級成為創新創意之都,並向東莞、惠州等地梯次轉移產業。東莞因其緊貼深圳、連接廣深的區位優勢在製造業承接上佔得先機,接受了深圳大量的創新生產環節外溢。東莞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已成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產業的重要載體。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 成為許多深圳企業的常態。

產業的轉移,帶來的是還有人口和購買力的轉移。以惠州為例,由於不限購,深圳客成為惠州樓市絕對的主力。據中原統計,2018年惠州全市成交客群中,深圳客佔比59%,遠遠超過惠州本地的21%。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對於舉國關注的華為生產研發等部門搬遷到東莞,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於2018年做客界面樓市私享會,他認為:“華為是IT行業巨頭,它的入駐會帶動上下游企業進入松山湖。因此,松山湖也將是東莞高科技產業的領頭羊。”同時,華為帶來的高端產業人口會產生住房需求,對整個松山湖片區的樓市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目前,東莞的松山湖已經聚集了大量來自深圳的企業,萬科的建築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藍思科技、大疆的研發等等。而東莞松山湖的房價,也一直高企在3.5萬元/㎡左右,久居不下。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數據顯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遠超30%警戒線。實際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值。土地開發強度數值,反映了深圳可開發土地與用地需求緊張。因此,深圳向外擴容成為必然。

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外擴成深圳必然選擇

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的深圳備受矚目。目前深圳向東的發展由於地理因素比較緩慢,而向西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龍華、前海、大空港等發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擴展有限,外擴周邊城市成為新的趨勢。其中,和東莞惠州的“互動”頗多。去年的深莞惠經濟圈(3+2)聯席會議,明確提出要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把深莞惠經濟圈(3+2)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2017年《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總規劃師羅彥指出,深圳將參照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基本要在50公里範圍內配置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應有的資源。

如今深圳已從“三來一補”的製造工廠升級成為創新創意之都,並向東莞、惠州等地梯次轉移產業。東莞因其緊貼深圳、連接廣深的區位優勢在製造業承接上佔得先機,接受了深圳大量的創新生產環節外溢。東莞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已成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產業的重要載體。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 成為許多深圳企業的常態。

產業的轉移,帶來的是還有人口和購買力的轉移。以惠州為例,由於不限購,深圳客成為惠州樓市絕對的主力。據中原統計,2018年惠州全市成交客群中,深圳客佔比59%,遠遠超過惠州本地的21%。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對於舉國關注的華為生產研發等部門搬遷到東莞,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於2018年做客界面樓市私享會,他認為:“華為是IT行業巨頭,它的入駐會帶動上下游企業進入松山湖。因此,松山湖也將是東莞高科技產業的領頭羊。”同時,華為帶來的高端產業人口會產生住房需求,對整個松山湖片區的樓市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目前,東莞的松山湖已經聚集了大量來自深圳的企業,萬科的建築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藍思科技、大疆的研發等等。而東莞松山湖的房價,也一直高企在3.5萬元/㎡左右,久居不下。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東莞松山湖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數據顯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遠超30%警戒線。實際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值。土地開發強度數值,反映了深圳可開發土地與用地需求緊張。因此,深圳向外擴容成為必然。

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外擴成深圳必然選擇

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的深圳備受矚目。目前深圳向東的發展由於地理因素比較緩慢,而向西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龍華、前海、大空港等發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擴展有限,外擴周邊城市成為新的趨勢。其中,和東莞惠州的“互動”頗多。去年的深莞惠經濟圈(3+2)聯席會議,明確提出要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把深莞惠經濟圈(3+2)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2017年《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總規劃師羅彥指出,深圳將參照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基本要在50公里範圍內配置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應有的資源。

如今深圳已從“三來一補”的製造工廠升級成為創新創意之都,並向東莞、惠州等地梯次轉移產業。東莞因其緊貼深圳、連接廣深的區位優勢在製造業承接上佔得先機,接受了深圳大量的創新生產環節外溢。東莞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已成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產業的重要載體。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 成為許多深圳企業的常態。

產業的轉移,帶來的是還有人口和購買力的轉移。以惠州為例,由於不限購,深圳客成為惠州樓市絕對的主力。據中原統計,2018年惠州全市成交客群中,深圳客佔比59%,遠遠超過惠州本地的21%。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對於舉國關注的華為生產研發等部門搬遷到東莞,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於2018年做客界面樓市私享會,他認為:“華為是IT行業巨頭,它的入駐會帶動上下游企業進入松山湖。因此,松山湖也將是東莞高科技產業的領頭羊。”同時,華為帶來的高端產業人口會產生住房需求,對整個松山湖片區的樓市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目前,東莞的松山湖已經聚集了大量來自深圳的企業,萬科的建築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藍思科技、大疆的研發等等。而東莞松山湖的房價,也一直高企在3.5萬元/㎡左右,久居不下。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東莞松山湖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松山湖華為總部

隨著交通軌道不斷完善升級,深莞惠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人們突破區劃侷限,越來越多深圳人開啟了工作在深圳, 生活在東莞惠州等臨深片區“雙城”生活模式。

大深圳生活圈 未來東莞將劃歸深圳?

作為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寸土寸金的深圳,中心區域土地超級稀缺。買房對於眾多在深圳奮鬥的追夢人來說,真是可望而不可及。但向外擴容的深圳,明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深圳市面積小,但全市平均人口密度6522人/平方公里,全國第一,可開發土地空間已幾乎達上限。坊間一度流傳深圳攜東莞、惠州成立直轄市的說法,但惠州和深圳的融合,有點坎坷,深惠城際鐵路項目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目前線路、站點尚未確定。深圳地鐵14號線惠州段,由於不符合3項硬性指標(一是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300億元以上,二是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三是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有待新政細則出臺方能明確是否可建。種種跡象表明,深惠融合可能性極小。

莞深融合不斷加快,根據規劃,至2035年,深圳將形成33條地鐵,東莞將建成12條地鐵,未來莞深將有6條地鐵((深圳12號、20號、11號、6號、22號、13號線))相連,往返莞深將會非常便捷。

"

大城市生活圈,是現如今國際大都市常見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方向。從巴黎、休斯頓,到東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很明顯地呈現了一種擴容之路。

國內來說,北京先後將宛平縣、房山、良鄉、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縣納入行政範圍,上海先後將吳淞區、寶山縣、嘉定縣、松江縣、青浦縣、南市區納入行政範圍,而廣州先後將番禺、從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劃入廣州行政範圍。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歷經數次擴容,現北京總面積達16412平方公里,上海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廣州則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眾所周知,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擁有軟件和硬件雙核心競爭力的深圳,是這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口密度達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遠遠領先其他3城。未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深圳的城市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雖然是土地面積小市,但深圳卻是經濟大市,2018年GDP達24221.98億,連續3年超越廣州,成為廣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緊張

從南海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到國際超一線城市, “深圳速度”不斷登頂奇蹟的金字塔尖,以現代化超大城市的華麗轉變,完美逆襲。

但是,作為超一線城市,深圳土地面積不僅小,多湖多山的複雜地貌,更是佔去了一大部分可開發資源。土地稀缺,向來是深圳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對“供應緩,需求急”的緊張局勢,少許供應+緩慢舊改,根本無法解決旺盛的購房需求。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數據顯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遠超30%警戒線。實際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經接近這個數值。土地開發強度數值,反映了深圳可開發土地與用地需求緊張。因此,深圳向外擴容成為必然。

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外擴成深圳必然選擇

去年,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的深圳備受矚目。目前深圳向東的發展由於地理因素比較緩慢,而向西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龍華、前海、大空港等發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擴展有限,外擴周邊城市成為新的趨勢。其中,和東莞惠州的“互動”頗多。去年的深莞惠經濟圈(3+2)聯席會議,明確提出要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把深莞惠經濟圈(3+2)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2017年《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總規劃師羅彥指出,深圳將參照國際大都市發展經驗,基本要在50公里範圍內配置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應有的資源。

如今深圳已從“三來一補”的製造工廠升級成為創新創意之都,並向東莞、惠州等地梯次轉移產業。東莞因其緊貼深圳、連接廣深的區位優勢在製造業承接上佔得先機,接受了深圳大量的創新生產環節外溢。東莞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已成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產業的重要載體。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 成為許多深圳企業的常態。

產業的轉移,帶來的是還有人口和購買力的轉移。以惠州為例,由於不限購,深圳客成為惠州樓市絕對的主力。據中原統計,2018年惠州全市成交客群中,深圳客佔比59%,遠遠超過惠州本地的21%。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對於舉國關注的華為生產研發等部門搬遷到東莞,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於2018年做客界面樓市私享會,他認為:“華為是IT行業巨頭,它的入駐會帶動上下游企業進入松山湖。因此,松山湖也將是東莞高科技產業的領頭羊。”同時,華為帶來的高端產業人口會產生住房需求,對整個松山湖片區的樓市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目前,東莞的松山湖已經聚集了大量來自深圳的企業,萬科的建築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藍思科技、大疆的研發等等。而東莞松山湖的房價,也一直高企在3.5萬元/㎡左右,久居不下。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東莞松山湖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松山湖華為總部

隨著交通軌道不斷完善升級,深莞惠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人們突破區劃侷限,越來越多深圳人開啟了工作在深圳, 生活在東莞惠州等臨深片區“雙城”生活模式。

大深圳生活圈 未來東莞將劃歸深圳?

作為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寸土寸金的深圳,中心區域土地超級稀缺。買房對於眾多在深圳奮鬥的追夢人來說,真是可望而不可及。但向外擴容的深圳,明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深圳市面積小,但全市平均人口密度6522人/平方公里,全國第一,可開發土地空間已幾乎達上限。坊間一度流傳深圳攜東莞、惠州成立直轄市的說法,但惠州和深圳的融合,有點坎坷,深惠城際鐵路項目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目前線路、站點尚未確定。深圳地鐵14號線惠州段,由於不符合3項硬性指標(一是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300億元以上,二是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三是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有待新政細則出臺方能明確是否可建。種種跡象表明,深惠融合可能性極小。

莞深融合不斷加快,根據規劃,至2035年,深圳將形成33條地鐵,東莞將建成12條地鐵,未來莞深將有6條地鐵((深圳12號、20號、11號、6號、22號、13號線))相連,往返莞深將會非常便捷。

深圳領航大灣區城市群,東莞價值將不斷刷新

同時,穗莞深城際軌道預計9月全線通車運行。該城際始於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新塘站,跨越廣深鐵路後經由廣州、東莞、深圳一路向南鋪設,止於深圳機場站,共設15座車站。通車後,沿線市民可以通過該城軌直達深圳機場。 ​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今年4月在深圳表示,未來深圳將超過上海和硅谷,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在深圳崛起的過程中,東莞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站在風口的東莞,未來走向暫不可知,但作為大灣區的尖子生,未來可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