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兼愛非攻‘’的’墨家並沒有絕跡,只是轉化成了遊俠

儒家 國學 中國歷史 孟子 李子落 2017-03-31

眾所周知,墨家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學術流派,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和儒家並稱“顯學”,。

原來‘兼愛非攻‘’的’墨家並沒有絕跡,只是轉化成了遊俠

可是,先秦時期如此重要的一個學術流派,中經秦漢的轉換,至漢初,卻突然消失了。司馬遷寫史記時,對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後則更少有人提及。人們只知其大概,對這一學派的真實情況,卻少有了解。直到兩千年後,清人在整理《道藏》時,才發現被誤收入其中的墨子書,這才有了乾、嘉以來墨學研究的興起。現在想來,還真該感謝那位粗心的《道藏》編撰者,正是他的誤收,為我們保住了一部珍貴的學術典籍。

原來‘兼愛非攻‘’的’墨家並沒有絕跡,只是轉化成了遊俠

墨家,卻象謎一樣消失了。這是為何?

一墨家衰微,後繼無人

相比於儒家,道家等等,墨家後繼人物裡,沒有能夠繼續發揚思想,順應時代而變化,逐漸失去了發展性。隨著儒家勢力的擴大,與儒家尖銳對立的墨家學說必定遭到摒棄。立足於士階層的儒家猛烈批判底層手工業者的代表無等差兼愛天下的墨家,孟子就說,“墨氏兼愛,是無父也。”,隨著後面漢代儒家大興,在秦逃過一劫的墨家受到了主流社會的拋棄,逐漸消失。

二是統治階級和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法家的打擊。

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容忍墨家的存在。法家為了治國,會捨棄一切社會不穩定因素,所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就是說墨家那一群人不按規矩辦事,就憑著滿腦子中二熱血俠義精神行走江湖擾亂國家。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

所以無論當時的眾多國家,還是後世的統一政府外儒內法,都不願意墨家發展壯大。

先秦墨家作為一個學術流派突然消失了,但他們的精神與行為風格卻並沒消失。

原來‘兼愛非攻‘’的’墨家並沒有絕跡,只是轉化成了遊俠

司馬遷在史記中所寫的《遊俠列傳》,遊俠們那種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赴人之危厄、救人之急難等精神與行事,不就象墨家中人嗎?只是他們的名稱已不再是墨家或墨者,而是被稱作---遊俠!

雖然墨家沒落了,但是他依舊深刻影響著我們中華民族。

“俠義”精神的起源,為了崇高的理想而不計個人得失,堅定站在底層百姓身邊,以弱勝強,以俠制暴。

原來‘兼愛非攻‘’的’墨家並沒有絕跡,只是轉化成了遊俠

“雖千萬人,吾往矣。”

成為我們民族最純潔燦爛的精神追求

俠的精神,深深折服了後面一代代人。

在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我聽到了荊軻易水之上遠行的歌聲,看到了郭靖獨守襄陽城頭偉岸的身影,看到了在歷史的角落裡默默行走,玄衣孤獨的一群人,屬於黑色的一群人。

最終看到了在宋到楚遙遠的路途上,膚色和衣服一樣黑,沉默堅毅,黑衣破敗,行走著的那個身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