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安永發布2018-2019年保險業風險管理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2018年壽險原保費呈7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7萬億元,同比下降3.41%。四家上市壽險公司總利潤共計1,070億元,平安人壽表現極為亮眼,淨利潤高達732.71億元,同比大增111.45%。而國壽股份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行影響,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淨利潤同比負增長63.56%。非上市壽險公司在2018年總計實現淨利潤約182億元,有24家公司盈利水平較去年有所提升。在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泰康人壽表現突出,淨利潤突破百億大關,高達117.10億元,位居壽險業淨利潤第四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多家保費規模高達百億的壽險公司處在轉型陣痛期,存在承保虧損的情況。

安永表示,壽險市場保費收入下滑的背後是保險行業“迴歸保障本源、嚴控風險”和保險機構積極轉型、迴歸保障的體現,不代表價值的負增長。事實上,與保費收入負增長相反,2018年壽險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強,約6成壽險機構實現盈利,壽險市場轉型初見成效。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形勢的良好勢頭,客觀上為壽險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公眾風險保障理念逐漸深化,老齡化、二胎現象使得壽險需求的不斷增加,保險資產在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佔比不斷提高,中國壽險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向好。

"

8月19日,安永發布2018-2019年保險業風險管理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2018年壽險原保費呈7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7萬億元,同比下降3.41%。四家上市壽險公司總利潤共計1,070億元,平安人壽表現極為亮眼,淨利潤高達732.71億元,同比大增111.45%。而國壽股份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行影響,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淨利潤同比負增長63.56%。非上市壽險公司在2018年總計實現淨利潤約182億元,有24家公司盈利水平較去年有所提升。在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泰康人壽表現突出,淨利潤突破百億大關,高達117.10億元,位居壽險業淨利潤第四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多家保費規模高達百億的壽險公司處在轉型陣痛期,存在承保虧損的情況。

安永表示,壽險市場保費收入下滑的背後是保險行業“迴歸保障本源、嚴控風險”和保險機構積極轉型、迴歸保障的體現,不代表價值的負增長。事實上,與保費收入負增長相反,2018年壽險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強,約6成壽險機構實現盈利,壽險市場轉型初見成效。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形勢的良好勢頭,客觀上為壽險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公眾風險保障理念逐漸深化,老齡化、二胎現象使得壽險需求的不斷增加,保險資產在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佔比不斷提高,中國壽險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向好。

安永:壽險市場由“重規模”轉向“重質量”逐步迴歸保障本源

圖為:四家上市壽險公司淨利潤表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數據,2019年中國壽險市場逐步回暖。2019年1月壽險實現保費收入6,272億元,同比上升23.5%,“開門紅”戰績好於預期。另外,2016年原保監會對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採取的一系列監管措施成效顯著,2017年1月以萬能險保費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收入僅為971.59億元,同2016年1月2,041.4億元的此項收入相比,大幅度減少了52%。

從盈利模式來看,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壽險公司經歷了產品體系建設,具備專業化的風險定價能力,收入主要來源於負債管理。隨著市場的日益成熟以及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保險業也逐步向國際先進同業看齊,積極主動的調整業務結構,一方面主動壓縮中短期存續產品,另一方面加大長期保障型產品佈局。壽險市場正逐漸迴歸保險本源,由規模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

2018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從產品條款、產品責任、產品費率、產品精算師和產品申報等方面對壽險產品進行了規範管理。結合之前原保監會發布的3月21日前下架一年期(不含一年)以內的短期保險理財產品的要求與《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壽險產品的設計面臨更高要求,急需迴歸“保險姓保”的本源以發揮保險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受監管要求和市場環境的影響,理財型保險產品收益率普遍偏低,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截至2018年11月,理財型業務負增長48%。在銷售端,2018年保險代理人規模同比幾乎沒有擴大,這也成為影響壽險產品銷量的因素之一。

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分化愈加明顯

基於對銀保監會公開數據的分析發現,儘管壽險市場整體呈負增長,2018年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壽險公司中,除人保壽險和富德生命人壽外,所有公司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均有小幅上漲;其中,平安人壽表現亮眼,2018年保費收入為4,469億元,同比上漲21%。另外,受原安邦集團事件的負面影響,活躍在前十榜單多年的原安邦人壽在2018年原保費收入僅為196億元,同比大幅下跌89.7%,掉出前十名;天安人壽首次進入前十名。

"

8月19日,安永發布2018-2019年保險業風險管理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2018年壽險原保費呈7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7萬億元,同比下降3.41%。四家上市壽險公司總利潤共計1,070億元,平安人壽表現極為亮眼,淨利潤高達732.71億元,同比大增111.45%。而國壽股份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行影響,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淨利潤同比負增長63.56%。非上市壽險公司在2018年總計實現淨利潤約182億元,有24家公司盈利水平較去年有所提升。在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泰康人壽表現突出,淨利潤突破百億大關,高達117.10億元,位居壽險業淨利潤第四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多家保費規模高達百億的壽險公司處在轉型陣痛期,存在承保虧損的情況。

安永表示,壽險市場保費收入下滑的背後是保險行業“迴歸保障本源、嚴控風險”和保險機構積極轉型、迴歸保障的體現,不代表價值的負增長。事實上,與保費收入負增長相反,2018年壽險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強,約6成壽險機構實現盈利,壽險市場轉型初見成效。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形勢的良好勢頭,客觀上為壽險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公眾風險保障理念逐漸深化,老齡化、二胎現象使得壽險需求的不斷增加,保險資產在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佔比不斷提高,中國壽險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向好。

安永:壽險市場由“重規模”轉向“重質量”逐步迴歸保障本源

圖為:四家上市壽險公司淨利潤表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數據,2019年中國壽險市場逐步回暖。2019年1月壽險實現保費收入6,272億元,同比上升23.5%,“開門紅”戰績好於預期。另外,2016年原保監會對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採取的一系列監管措施成效顯著,2017年1月以萬能險保費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收入僅為971.59億元,同2016年1月2,041.4億元的此項收入相比,大幅度減少了52%。

從盈利模式來看,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壽險公司經歷了產品體系建設,具備專業化的風險定價能力,收入主要來源於負債管理。隨著市場的日益成熟以及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保險業也逐步向國際先進同業看齊,積極主動的調整業務結構,一方面主動壓縮中短期存續產品,另一方面加大長期保障型產品佈局。壽險市場正逐漸迴歸保險本源,由規模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

2018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從產品條款、產品責任、產品費率、產品精算師和產品申報等方面對壽險產品進行了規範管理。結合之前原保監會發布的3月21日前下架一年期(不含一年)以內的短期保險理財產品的要求與《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壽險產品的設計面臨更高要求,急需迴歸“保險姓保”的本源以發揮保險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受監管要求和市場環境的影響,理財型保險產品收益率普遍偏低,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截至2018年11月,理財型業務負增長48%。在銷售端,2018年保險代理人規模同比幾乎沒有擴大,這也成為影響壽險產品銷量的因素之一。

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分化愈加明顯

基於對銀保監會公開數據的分析發現,儘管壽險市場整體呈負增長,2018年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壽險公司中,除人保壽險和富德生命人壽外,所有公司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均有小幅上漲;其中,平安人壽表現亮眼,2018年保費收入為4,469億元,同比上漲21%。另外,受原安邦集團事件的負面影響,活躍在前十榜單多年的原安邦人壽在2018年原保費收入僅為196億元,同比大幅下跌89.7%,掉出前十名;天安人壽首次進入前十名。

安永:壽險市場由“重規模”轉向“重質量”逐步迴歸保障本源

圖為:2018年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前十名佔比情況

2018年,保費收入前十大保險公司的原保費收入佔壽險行業整體的73.49%,該比例較2017年的71.31%略有提高,壽險市場集中度再度增強。另一方面,中小保險公司保費佔比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無法有效攤薄費用,難以實現承保的盈虧平衡,整個保險行業的盈利始終集中在少數大保險公司手上,中國保險市場的高集中度格局已經形成。

2018年人身險行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5%,遠高於監管標準,行業整體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值得注意的是,該數據較去年下降10%。此外,約有7成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另一方面,提升風險綜合管理能力對壽險公司也十分關鍵,高水平的風險管控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價值的全面提升。在2018年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四家壽險公司中,只有一家壽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綜合評級均不達標,另外三家公司都是由於風險綜合評級低於B而不達標。

對於上述現象,安永認為,壽險公司面臨諸多挑戰,需把握市場的關鍵轉型期、提升綜合競爭力以應對市場變化。一方面是受歷史因素影響,前幾年大量銷售的高現價高收益的產品已進入剛性兌付期,集中性滿期給付會給很多壽險公司帶來流動性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市場大環境影響,低利率市場環境不僅存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更對保險公司投資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外,行業競爭壓力愈發激烈,隨著監管政策調整,壽險行業轉型著陸壓力加大,大中型公司基礎好、轉型早,其原有品牌、渠道、管理、機構優勢進一步強化,行業引領作用突出,馬太效應愈發凸顯,市場集中度仍有提高的可能性。

產品創新為突破困境之道

不論是市場角度還是監管角度都對壽險公司產品設計提出了轉型要求。然而,多數中小型壽險公司仍舊缺乏開發受市場歡迎的保障型產品的經驗數據及精算能力,產品開發壓力較大。另外,銷售保障型產品使得公司負債久期拉長,隨著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行業整體面臨的市場風險擴大,壽險公司的償付能

力充足率也受到影響。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也逐漸向長期化、複雜化轉變,對公司產品戰略、投資、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管理、運營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壽險公司應當抓住轉型機會,積極打造產品創新能力和機制,開發出符合客戶保障需求的創新產品,才是勝出的關鍵。與國際上的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壽險市場目前產品結構和渠道結構仍舊較為單一。產品同質性高、優質數據少、風控難也是被壽險企業普遍提及的三大挑戰。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調研中發現,產品附加服務、新科技應用、新型態產品等三大創新機會獲得了行業內高管的普遍認同。壽險市場經歷數十年的發展,產品形態的創新空間已十分有限。“產品”+“服務”的模式可以更好落實保障,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在產品設計上,可以藉助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信科技,實現對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化定價。在產品銷售模式上,互聯網平臺的普及將為壽險公司以及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安永認為,成立於2012年的某小型保險公司在成立首年即實現盈利並持續至今,現有總資產超過300億元。公司致力於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其中,保障類產品涵蓋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等險種,費率低,客戶人均保額為業內平均保額的3-5倍;財富類產品以穩健、高收益為特色,覆蓋萬能、投連等險種,所有在售財富類產品歷史結算利率及歷史投資回報率均達成預期。該公司不設個險代理渠道,大力發展互聯網渠道。2014-2016年間,其互聯網渠道保費收入佔規模保費收入比重持續升高,在2016年時達到93%。2017年,該公司利用定價和產品形態突破產品貴、陷阱多等痛點,引入“超賠醫療”概念,推出創新重疾產品,在業內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