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200條背街小巷華麗轉身 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靈江 陳國慶 交通 水汙染 浙江新聞 浙江新聞 2017-09-14
椒江200條背街小巷華麗轉身 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背街小巷,作為連接城市主幹道的交通“毛細血管”,不僅具有基礎設施保障功能,還承載著沿線居民消費、文化、休閒等生活服務功能。這種長短不一的小巷子,在臺州椒江區有200條之多,由於過去的基礎設施落後,衛生環境髒亂,不僅影響城市文明形象,更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隨著全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全面展開,椒江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啟動了背街小巷的專項整治。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完成首輪200多條小巷的環境治理,沿線的交通、市政、綠化、亮化和環境衛生面貌大幅改觀,群眾的生活環境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髒、亂、差,是背街小巷的共性問題。垃圾無人清掃、汙水無法納管,致使小巷髒臭;亂停車、亂拉線、亂擺攤,導致小巷雜亂;地面破損、立面無序、設施破舊,造成小巷感觀很差。在椒江的200多條背街小巷裡,都曾或多或少的存在。

家住五中南巷附近的徐大伯告訴記者,五中南巷是一條三四百米長的小路,兩側曾經堆放了許多雜物,有臨時堆放也有長期佔道的,給來往接送學生的車輛帶來很大不便。特別是在早晚上學放學的時候,車子亂停、小攤亂擺的問題也非常突出,加劇了行車難問題。

“當時的電力巷、海棠路等路段,不僅小攤小販佔道經營的問題普遍存在,還有生活汙水亂排,各種管線亂拉亂扯的問題。別看這些問題不大,但要解決的難度可不小。” 椒江區多城同創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國慶說,由於涉及城建、城管、交警、工商,以及市政、電力、移動、電信等幾十個部門和單位,需要充分協調和溝通,按照傳統的體制機制管理達不到預期效果。

椒江200條背街小巷華麗轉身 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因此,椒江區下大力氣,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共拿出了3300多萬元對115條背街小巷的排水、排汙管網、路燈、綠化、停車位,以及立面進行改造提升。同時加強了對背街小巷的管理,“軟硬兼施”、“雙管齊下”。

陳國慶說,他們在解決流動攤販問題時,“堵”“疏”結合,把不該擺攤的地方堵住,在合適的區域提供了自產自銷點;在解決商販越門經營、保潔保效問題時,進一步深化了“門前三包”責任落實;在解決空中管線上改下等複雜問題時,區政府將任務分片包乾到全區60多個部門和單位,形成合力,促成實效。

街景立面的整治中,重點清除了戶外廣告和五花八門的店招。對立面的遮陽棚、空調外機、晾衣架,以及門店招牌等進行了規範和統一,對LED廣告牌的公益標語播放率,還特別提出了要求,凡未達標的店鋪都將被責令整改。

記者注意到,椒江在背街小巷整治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修舊如舊,哪怕是一口井,也要還原它的基本功能,賦予它原本和文化底蘊。在海門老街一帶,整治工作主要營造了當地特色商業、旅遊和文化融合發展的氛圍。

“下階段的背街小巷改造,還要擴大海門老街的面積,利用周邊大量老街老屋,充分做好老街旅遊的大文章。”陳國慶說,背街小巷改造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更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