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荷葉、蓮子都是寶,不僅可觀賞還有這些大用處'

"

#每日醫聊##清風計劃##超能健康團#

在十種名花中,有“出水芙蓉”或“水中芙蓉”之譽者,唯荷花而已。

其品高潔,其態雅美,歷代文人騷客多有呤詠,其一家十有七八,都能“不計名利”、“捨身”入藥入膳。

甚至為人遮風擋雨、用作包裝,如荷葉、荷葉蒂、荷梗、蓮房、蓮子、蓮鬚、石蓮子、蓮子心,以及蓮藕和藕粉等。

今擇其五六簡述之。

"

#每日醫聊##清風計劃##超能健康團#

在十種名花中,有“出水芙蓉”或“水中芙蓉”之譽者,唯荷花而已。

其品高潔,其態雅美,歷代文人騷客多有呤詠,其一家十有七八,都能“不計名利”、“捨身”入藥入膳。

甚至為人遮風擋雨、用作包裝,如荷葉、荷葉蒂、荷梗、蓮房、蓮子、蓮鬚、石蓮子、蓮子心,以及蓮藕和藕粉等。

今擇其五六簡述之。

荷花、荷葉、蓮子都是寶,不僅可觀賞還有這些大用處

美而不妖,“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學名蓮花,《詩經》中稱“菡萏”,《古今注》中稱水花、芙蓉。藥物著作《日華子本草》中有載,在“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四。

蓮花性味苦甘平,入肝、胃二經。功能散瘀止血、去溼消風,可用於嘔吐、尿血、崩漏下血,以及無泡溼瘡、嘴脣上生瘡、疥癬瘙癢。

並可用於清心潤肺、解暑除煩、月經不調和益色養顏。內服:研粉服,1次1~1.5g;入湯劑6~9g;外用多以鮮品貼患處。

但內服時,忌同時服食地黃、蔥、蒜,因本品季節性較強,採摘、保存較難,故臨床使用並不普遍。

清暑、昇陽、利溼化濁覓荷葉

荷葉,在早期辭書《爾雅》中,稱之為“蕸”,唐時的《食療本草》中以“藕葉”為名載之。為蓮之葉片,多產於湖南、福建、江蘇、浙江等地。

採收多在6~9月,除去葉柄,晒至七、八成幹,對摺成半圓形,再晒一下。夏季有用鮮荷葉或初生嫩葉者。以葉片大、完整、色綠、無斑點者為佳。

以往,有以八成乾的荷葉,作為出售糖、鹽等副食品的包裝者,也有一些少年兒童摘取帶梗荷葉,作為臨時遮雨遮陽之用,入藥多切為絲片。

荷葉性味苦澀平,主入心、肝、脾經,現代普遍認為:其功為清暑利溼、升發清陽、止血,多用於暑溼洩瀉、眩暈、水腫、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產後血暈等症。

被歸入清熱解暑藥內,為時令暑溼證的常用藥,有良好的清暑熱、利溼濁之功,以及良好的止血作用,能用治熱入血分、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證,還可用於癰腫瘡毒,特別是溼瘡溼疹。

對脾氣清陽不升、溼邪困脾所致的大便洩瀉、痢疾,以及溼邪所致的肌膚水腫,亦有較好療效。

現代尚有人利用其化濁降脂之功,用於降脂減肥。入湯劑:幹品多用3~10g,鮮品可用15~30g,內服亦可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散、研末摻或煎水洗,但本品質輕、升散,久用有耗氣散精之弊,故不宜長時使用、虛弱之人不宜用。

蓮子得天地清芳之氣,具益腎固精之功

蓮子,亦稱蓮實、蓮子肉、蓮肉、藕實、水芝丹、澤芝。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研究者均認為:“蓮子得天地清芳之氣,合稼穡之味,為脾之果”,自古以來就是公認的老少皆宜的滋補品,味美亦美人,為極常用的藥食兩用之品。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本草綱目》稱能“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溼,止脾洩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

當代中醫用為補脾止瀉、益腎澀精、止帶、養心安神之藥,多用於脾氣虛弱之面色萎黃、納少腹脹、嘔逆、久瀉久痢。

以及腎氣不足、精關不固之遺精、白濁;脾腎虧虛之帶下;心腎不交之虛煩、驚悸、失眠等病症。

小兒營養不良及單純消化性不良、慢性腸炎、神經衰弱、支氣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可辨證用之。

現代研究證實:主含黃酮類成分、蛋白質、脂肪、澱粉。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健胃、抗炎及抗腎缺血等藥理作用。

入湯劑多用9~15g,作為配菜、煮粥、做羮、燉湯,用量可適當增加,但也應注意不宜大劑量常食,因長時大劑量服食可致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甚至痞滿痞脹或大便祕結。

清心安神、止血澀精用蓮子心

蓮子心,即蓮心,為蓮的成熟種子中的綠色胚芽。入藥多以胚芽大、色青綠者為佳。

《食性本草》較早載入,《隨息居飲食譜》概括為能“斂液止汗、清熱養神,止血固精”,本品味苦澀性寒,入心、腎經。

長於清心火,善治熱擾心神、發熱神昏,或心煩失眠之證;因苦寒之品能清洩、澀味能收斂,故又能清熱涼血、收澀止血,用治血熱吐血。

既能苦澀固斂而入腎,故可斂腎固精而止遺,用於遺精滑洩之證。

本品含蓮心鹼、異蓮心鹼、荷葉鹼等生物鹼,並含鈣、鐵、錳等多種微量元素,尚含黃酮及其糖苷、多聚糖、核酸、蛋白質等成分。

具有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可起到一定降壓作用,並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抑制心肌收縮力。有文獻報道,以蓮子心配遠志、酸棗仁,水煎服,防治高血壓有效。

入湯劑用量為1.5~3g。因苦寒之品易損人體陽氣,故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散瘀止血用蓮房

蓮房,亦名蓮蓬殼、蓮蓬、蓮殼,見《食療本草》,為蓮的花托,多於9~10月果實成熟時,割下蓮蓬,除去蓮子及梗,晒乾而成。

質疏鬆,破碎面海綿樣,棕色,氣微,有苦、澀味而性平和。入藥多撕成碎塊或經炒炭後用。

功在化瘀止血、去溼解毒,多用於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血痢、尿血及瘀血腹痛、惡露不盡等出血證及出血兼有瘀滯證的治療;尚可用於痔瘡、皮膚溼瘡、乳裂及睪丸鞘膜積液等症的治療。

入湯劑可用5~15g,亦可入丸、散劑用。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調敷。

需要注意的是:用治崩漏時多炒炭入藥,內無瘀滯者應慎用,孕婦應慎用。

需要說明的是:還有用於解暑去溼、止血、安胎的荷葉蒂;用於解暑清熱、理氣化溼的荷梗;可清心益腎、澀精止血的蓮鬚即蓮花的雄蕊。

功能清熱利溼、開胃進食、除煩、澀精的石蓮子,亦稱“甜石蓮”,即蓮的老熟果實。尚有散瘀止血的藕節和主供食用的蓮藕(藕)與藕粉,奈於篇幅,怒不盡述。

(編輯Rachel,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 主任藥師 劉紹貴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