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空調 平板電腦 電腦 物理 郭栩鵬 2019-07-15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繪圖 | 郭栩鵬

我曾以為空調的發明會像汽車取替馬車,輪船代替扁舟,即使大商場中隨處可見中央空調,可小場景裡,比如家,它仍是一個狠角色。

有多狠?

狠到蟬鳴一響,風扇仍有一席之位,不是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是常吹空調,電費扛得住,營養也跟不上。

因此風扇的需求仍在,只是更新頻率很慢,在這緩慢的發展裡,我還是想和你們聊聊風扇——

因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風。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從1880年起,美國人就把葉片裝在電機。葉片轉動,清風徐來。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問題來了,回看一百多年前的風扇,我想你們還能認出那是風扇,不像電腦、相機,壓根無法從它們的初代外觀認出功能,在這涉及一個物理因素——空氣動力學。

我花了很長時間搜——

為什麼扇葉不能是方?扇葉只能這造型?

未遂。

好像這問題很幼稚,以致沒一本正經的乾貨解釋。

依照這空氣動力學我們有了傳統風扇,所謂的“傳統”就外觀而言: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從更深層次則是: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國內著名“爸爸”馬先生說過一句話: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商機。

如今新的風扇都朝以下三大方面發展: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從外觀上,大家看膩了圓,然後就有了塔扇。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看著沒啥特別,忘了上色。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這貨我家有兩臺,造型上確實比傳統風扇有新鮮感,放在任何一個角落也毫無違和感,既然是“新鮮感”,新鮮感一過,很遺憾,我已著手要把它們換掉,先不討論風量、噪音,這看似簡單的造型,帶來了兩個不簡單的問題: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有些塔扇已經把高度做到不被遮擋,但仍不可避免這問題: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因為大量使用了格柵,清潔起來忒麻煩,別說用布擦這步,我手上這兩臺擰開螺絲後居然難以掰開外殼,是否害羞了,而且即便打開外殼也有一系列的步驟,因為結構決定它的功能: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塔扇是通過電機驅動貫流風輪把風“甩”出,流風輪上有眾多扇葉,迅速將風流細分切割,吹出來的風沒傳統風扇“硬”。又恰恰結構的緣故,最高檔的塔扇只與傳統風扇中檔風量接近,而且相同風量下塔扇的噪音更大。

所以塔扇註定無緣成為主流,至少清潔上是個很大的問題,雖然風很“柔”。

的確關於風,現在所有風扇都希望儘可能接近自然風。

什麼是自然風?

顧名思義大自然的風。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風感不斷裂、不亂,偶爾還會停,所以為啥風扇的自然風模式都是偶爾停一下,不會一直把人吹暈乎。若要解決風感不斷裂,辦法只有一個,不配扇葉。

無葉風扇因此而來,又是那回我才知道有一個牌子叫戴森。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無葉風扇的原理一句話就能說清:空氣被吸入基座內部,由氣旋加速器後噴出。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外觀時尚,因沒葉片,不覆塵,改善清潔問題同時也杜絕兒童誤傷手指。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為啥既有外觀又有自然風的它無法普及?

洗手間的幹手器大家都有用過吧,沒有扇葉同時也能吹出強勁的風,但幹手器有一個致命問題。

噪音。

先看一張聲音分唄圖。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大部分的風扇最高擋都在60—65之間,據說第一款戴森的無葉風扇噪音達70多。那回我買過其他品牌的無葉風扇。

低擋不涼,高擋不眠。

我以為買了一個鬧鐘,不夠一天立馬退貨。據說現在最新的戴森無葉風扇已大幅度改善噪音問題,但感覺風量仍是一個問題,還有三千多的售價,有買過的小夥伴不妨留個言。等你喔,麼麼噠。

在無葉風扇誕生前,還有一個“新”物種,就像筆記本和手機間多了平板電腦,那空調與風扇之間是否該有一“妖孽”?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空調扇。

看名字就感覺很涼快。

其原理還是和空調有本質區別,空調扇不配壓縮機: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用人話來講:就是把熱風吹向冷水,兌出冷風。

這類風扇我沒買過,在別人家體驗過。的確有冷感,還能對空氣加溼,但這冷感的營造需要各方面配合:

1:冰塊夠

2:溫度不超30°

3:空氣不潮

說白了這貨比塔扇還不省心,時間一長,冰盒融化後冷感不強,內部的水若長時間存放容易滋生細菌,即便它能給你享受別於傳統的涼感,但朋友們,你只要是個人都有惰性。好比你用過無線充電你就不想用“插菊花”方式充電。

風扇的操作,本質就按一個開關啟動,若要你加水再添冰晶,雖不頻繁,幾次後你可能還不如拿起遙控開空調。

空調扇我是個人最不推選,沒有之一。

那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

這文是隻為吐槽。

且慢,鄉村父老們,我還有最後一款,現在由小弟為你們隆重介紹——

“直流變頻電風扇”(電視購物看多了,上腦了)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它的樣子看上去還挺傳統,別於傳統的是它採用直流電機,傳統風扇是交流電機。

什麼是交流電機什麼又是直流電機?

父老們這得從“電”開始聊起——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我們接觸到的電分直流電、交流電。

在電的本質上兩者各有優勢,這樣說吧,直流電好比飛機,點對點直飛。交流電好比列車,迂迴前行,雖沒飛機平穩,但方便上下站。

傳統的風扇都由交流電驅動交流電機,直流變頻電風扇則把交流電轉為直流電再驅動直流電機。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採用直流電,非得從交流電轉換?

曾經愛迪生,沒錯就是發明電燈泡那哥們,也推崇發電站直接採用直流電輸送給各家各戶,他還為了證明交流電的危害,直接用交流電電死過一頭大象。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問題還是無法全面推廣發電站採用直流電,因為直流電不利於長距離傳送,若各家各戶都要不轉換用上,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發電站到你家之間每公里建一個。

親,你們還嫌樓價不夠貴麼?

交流電的優勢則是它適合長距離傳播,缺點則是不穩,所以不少電子產品才要內置轉換器把交流電改為直流電。

終於……

近些年這事終於來到風扇上,被賦予直流電機後的風扇優勢如下:


夏季來臨,和你們聊聊電風扇


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這貴不至買了後導致你無法奶茶自由、小龍蝦自由、沐足自由,普通的也就比傳統風扇貴一兩百(但為了美觀,圖中的風扇是按照售價三千的巴慕達所畫)。

我家有兩臺直流電變頻風扇,即便不是巴慕達,但那風讓每晚我都幻想她就是名江南女子,情意溫柔纏綿。

直流變頻風扇註定會是這時代的主流“風”,在風的範疇上,均採用七片扇葉,即使做不到無葉風扇的純粹,相比傳統,它更柔和更像這時代的原土著產物,有些扇葉還帶海鷗仿生學比方日本的kamomefan(有沒有小夥伴買過,我有入手的慾望)。

結語:

雖然風扇的發展一如開篇:緩慢。

但它的確沒被空調取代,我出生的時候這時代就有風扇,到現在,它還在,而且它已取代了扇子,如今幾乎看不見扇子,滿街都是手持電風扇。在這緩慢的堆積迭代裡,只要時間足夠長,包括我做這期內容時也明顯感覺到——風扇還是以前的風扇,但又並非以前的風扇。

說是“以前”,因為它只管“吹”,說“不是”,它承載了不少科技,除上述提及的普通風、自然風,還新增了ECO風,即風量隨環境溫度進行調節,每升高一度,風量自動增加。

有的還能語音操控,搖頭的幅度也從傳統的60 °、90°變成120°,這些看似不“炸”的功能,在風扇這小家電中慢慢堆疊、沉澱、賦能。

不誇張說現在你去挑一臺風扇比買一臺手機更有驚喜感,這驚喜感或許不大,恰恰又是這小小的驚喜感,使人感受到這時代在快速發展中把一切都徹底化了。再怎麼不顯眼、功能簡單的,只要不被淹沒,它自然有新的姿勢。

當我們面對一個又一個新的姿勢時,會發自內心、會由衷覺得——

這是最好的時代。

然後被我們遇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