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林利軍 攝

奮進70年,農村公路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讓這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路蛻變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康莊大道,如同脈動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間帶動新的供給,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林利軍 攝

奮進70年,農村公路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讓這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路蛻變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康莊大道,如同脈動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間帶動新的供給,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助力經濟大發展

2003年,甬臺溫高速建成通車,我縣作為第29個互通出口掀開了三門交通發展嶄新的一頁,標誌著三門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從無到有,至此,蟹鄉人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從容。

2009年9月28日,隨著甬臺溫、溫福鐵路的試運營,三門縣火車站正式啟用,“和諧號”動車飛奔在杭甬、甬臺溫之間。三門縣火車站作為甬臺溫鐵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和中轉站,對完善台州、溫州、寧波地區鐵路路網布局,縮短我縣與寧波、溫州、福州之間的運輸距離,提高路網的機動靈活性意義重大。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林利軍 攝

奮進70年,農村公路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讓這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路蛻變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康莊大道,如同脈動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間帶動新的供給,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助力經濟大發展

2003年,甬臺溫高速建成通車,我縣作為第29個互通出口掀開了三門交通發展嶄新的一頁,標誌著三門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從無到有,至此,蟹鄉人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從容。

2009年9月28日,隨著甬臺溫、溫福鐵路的試運營,三門縣火車站正式啟用,“和諧號”動車飛奔在杭甬、甬臺溫之間。三門縣火車站作為甬臺溫鐵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和中轉站,對完善台州、溫州、寧波地區鐵路路網布局,縮短我縣與寧波、溫州、福州之間的運輸距離,提高路網的機動靈活性意義重大。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9年三門動車站建成通車

2015年,沿海高速三門段開工建設,2019年建成通車。沿海高速的通車,一路串聯起寧波、台州、溫州三地14個山海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市、區),真正構建甬臺溫三地大融合的旅遊新都市圈,挺進大美灣區大發展的旅遊“快車道”。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林利軍 攝

奮進70年,農村公路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讓這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路蛻變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康莊大道,如同脈動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間帶動新的供給,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助力經濟大發展

2003年,甬臺溫高速建成通車,我縣作為第29個互通出口掀開了三門交通發展嶄新的一頁,標誌著三門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從無到有,至此,蟹鄉人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從容。

2009年9月28日,隨著甬臺溫、溫福鐵路的試運營,三門縣火車站正式啟用,“和諧號”動車飛奔在杭甬、甬臺溫之間。三門縣火車站作為甬臺溫鐵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和中轉站,對完善台州、溫州、寧波地區鐵路路網布局,縮短我縣與寧波、溫州、福州之間的運輸距離,提高路網的機動靈活性意義重大。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9年三門動車站建成通車

2015年,沿海高速三門段開工建設,2019年建成通車。沿海高速的通車,一路串聯起寧波、台州、溫州三地14個山海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市、區),真正構建甬臺溫三地大融合的旅遊新都市圈,挺進大美灣區大發展的旅遊“快車道”。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18年7月1日,“鮮甜三門號”三門至上海G7532次動車始發開通,這是台州市除台州站外唯一一個始發站,也是省內第三個縣級始發站,從此,三門正式進入“寧波半小時、杭州1.5小時、上海3小時”交通圈。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林利軍 攝

奮進70年,農村公路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讓這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路蛻變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康莊大道,如同脈動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間帶動新的供給,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助力經濟大發展

2003年,甬臺溫高速建成通車,我縣作為第29個互通出口掀開了三門交通發展嶄新的一頁,標誌著三門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從無到有,至此,蟹鄉人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從容。

2009年9月28日,隨著甬臺溫、溫福鐵路的試運營,三門縣火車站正式啟用,“和諧號”動車飛奔在杭甬、甬臺溫之間。三門縣火車站作為甬臺溫鐵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和中轉站,對完善台州、溫州、寧波地區鐵路路網布局,縮短我縣與寧波、溫州、福州之間的運輸距離,提高路網的機動靈活性意義重大。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9年三門動車站建成通車

2015年,沿海高速三門段開工建設,2019年建成通車。沿海高速的通車,一路串聯起寧波、台州、溫州三地14個山海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市、區),真正構建甬臺溫三地大融合的旅遊新都市圈,挺進大美灣區大發展的旅遊“快車道”。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18年7月1日,“鮮甜三門號”三門至上海G7532次動車始發開通,這是台州市除台州站外唯一一個始發站,也是省內第三個縣級始發站,從此,三門正式進入“寧波半小時、杭州1.5小時、上海3小時”交通圈。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眼下,在抓住沿海高速通車機遇的同時我縣不斷深化交通接軌,確保228國道三門段、60省道三門段、蛇寧線建成通車,力爭上三高速東延全面開工,積極謀劃滬嘉甬高鐵南延、甬臨線三門段等項目,打造“三門灣半小時交通圈”。“十三五”期間,我縣還將圍繞全省“5411”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完成高速公路、國省道項目投資105億元,重點實施交通建設“3226”工程,新一輪的交通大變革正蓄勢待發。

"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脈,是歷史腳步的聆聽者與記載者。

70年滄海桑田,蟹鄉發展如日中天,四通八達的道路更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鉅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陳興長 攝

不斷優化交通佈局,興修擴建公路,打通農村“快車道”,境內公路總里程1338公里,到如今單是,農村公路就已建成1181公里……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 四通八達》 林偉君 攝

70年來,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我縣交通發展的新飛躍。

構築立體交通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公路又是交通建設的基礎。由於建制較晚,我縣交通發展水平一度滯後,建國初期,全縣公路大多為簡易土路,標準低,質量差,百姓出行十分不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70年代勞動群眾們只能踩著簡易的竹橋通行

“我們那會從小雄到縣城,基本都是靠兩條腿,從小雄走到花橋,從花橋走到橫渡,然後再從橫渡走到亭旁,最後才到縣城,整個路程都在翻山越嶺,要走一天的時間。再看看現在多方便,小雄到縣城搭個車1個小時就到了。”對87歲的翟財富來說,這些年三門交通的發展他深有感觸。

✦直至1955年,國防公路寧(寧波)高(高梘)線三門支線建成,拉開了我縣交通業發展的序幕。

✦同年10月,位於杭(杭州)溫(溫州)公路的高梘車站建成,成為縣內第一個汽車站。

✦1957年嶺三公路海遊至健跳段建成,開啟了一通百通的交通新紀元,幾十年來,這條59公里的銀色長帶不斷延綿向海,一車車的蝦魚蟶蟹經嶺三線銷往遠方,一批批的遊客經嶺三線湧入三門,“蟹鄉”的名字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間越來越響亮。嶺三線沿線經濟總量已經佔全縣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經濟走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80年代彭賴公路通車

1978年,三門交通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公路建設風起雲湧,發展聲浪一波高過一波,2001年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2006年雙向四車道74省道海健公路和水嶴門大橋建成;接著S314、S214、G228,條條大道通四方……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農產品貨暢其流,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1年11月健跳大橋建成

大道如網、長路似虹

縱橫交錯

至2018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1338.559公里,其中高速3條56.639公里、國道1條42.345公里、省道3條58.641公里,農村公路1180.934公里;高速和一級公路62.064公里、二級公路150.641公里、三級公路43.497公里、四級公路1025.718公里。

全縣7個鄉鎮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框架,國省幹線公路為輻射,縣鄉村三級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絡,“出門硬化路、抬腳即上車,日行千里路”的夢想成為現實,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嶺口互通

打通最後“一公里”

上世紀40年代,我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發展條件滯後,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絕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面,鄉與鄉之間、鄉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路不通”現象大量存在,全縣能通行汽車的公路屈指可數。

“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先要走山路和砂石路到健跳,再坐船渡過健跳港,下船以後繼續乘車才能到縣城,有時候時間不趕趟,只能在海遊親戚家借宿一晚,等第二天才能趕回家裡。”健跳鎮觀海村村民何小撐告訴記者,跟以前相比,到縣城的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行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城鄉樞紐 鄭海港攝

“現在出村幾分鐘就能開上四車道寬闊的瀝青路,到縣城也就40來分鐘,交通方便了,村子也跟著發展了。每年到木勺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何小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疏港公路通向木勺沙灘景觀道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為改變農村交通的落後面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70年來,蟹鄉人攻堅克難,農村公路建設高歌猛進,截至2013年底,鄉鎮公路通鄉率、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公路通暢率為98.43%,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健浬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構築起“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品質提升的新走勢。在構建通達、美麗、便捷、經濟、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基礎上,串起了山水林田湖,連接起城鎮鄉村景,勾勒出天光海色、漁韻花鄉獨具特色的“鮮甜之旅”,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群眾增收的互促共進,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美麗公路黃四線

近幾年,我縣又推出公路旅遊概念,先後對亭流線、獅白線、六橫線等以旅遊景觀道路的標準進行提質改造,在行道兩旁種植了櫻花、桃樹、珊瑚樸,打造節點小品和多功能驛站,美麗公路建設超200公里。經過建設,一張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網初見端倪,不斷延伸向海塘、田園、山莊、產業園區……農村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林利軍 攝

奮進70年,農村公路拉近了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讓這些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路蛻變成為一條條美麗的康莊大道,如同脈動的一根根血管,阡陌之間帶動新的供給,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助力經濟大發展

2003年,甬臺溫高速建成通車,我縣作為第29個互通出口掀開了三門交通發展嶄新的一頁,標誌著三門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從無到有,至此,蟹鄉人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從容。

2009年9月28日,隨著甬臺溫、溫福鐵路的試運營,三門縣火車站正式啟用,“和諧號”動車飛奔在杭甬、甬臺溫之間。三門縣火車站作為甬臺溫鐵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和中轉站,對完善台州、溫州、寧波地區鐵路路網布局,縮短我縣與寧波、溫州、福州之間的運輸距離,提高路網的機動靈活性意義重大。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09年三門動車站建成通車

2015年,沿海高速三門段開工建設,2019年建成通車。沿海高速的通車,一路串聯起寧波、台州、溫州三地14個山海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市、區),真正構建甬臺溫三地大融合的旅遊新都市圈,挺進大美灣區大發展的旅遊“快車道”。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2018年7月1日,“鮮甜三門號”三門至上海G7532次動車始發開通,這是台州市除台州站外唯一一個始發站,也是省內第三個縣級始發站,從此,三門正式進入“寧波半小時、杭州1.5小時、上海3小時”交通圈。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眼下,在抓住沿海高速通車機遇的同時我縣不斷深化交通接軌,確保228國道三門段、60省道三門段、蛇寧線建成通車,力爭上三高速東延全面開工,積極謀劃滬嘉甬高鐵南延、甬臨線三門段等項目,打造“三門灣半小時交通圈”。“十三五”期間,我縣還將圍繞全省“5411”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完成高速公路、國省道項目投資105億元,重點實施交通建設“3226”工程,新一輪的交通大變革正蓄勢待發。

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

胡傳鬥 攝

宏圖繪就風帆起,滿懷豪情向未來。70年來的輝煌,對三門來說只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激流勇進,乘勢而上的蟹鄉人民,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正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交通發展的大道上,向著更高的目標闊步前進。

(原標題:《70年鉅變!三門時空感就這樣被不斷刷新,你體會到了嗎?》,編輯楊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