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不僅僅是因為中氣下陷,可能還有三個原因!快來看看有你嗎!

腹瀉 中醫 便祕 藥品 冷飲 五行五臟館 2019-05-14

很多人都問我:“我這麼胖,是不是脾虛?我一直大便稀,是不是脾虛?我經常覺得很疲倦,是不是脾虛……”。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你可能犯了個最大的錯誤,就是直接拿病或者某個單一的症狀去跟脾虛對應。大多數情況下,這樣對應的結果往往都是錯的,所以才會有“脾虛溼盛”吃了參苓白朮丸這麼對症的藥還是不管用的事情發生。

脾虛不僅僅是因為中氣下陷,可能還有三個原因!快來看看有你嗎!

其實,脾虛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在中醫上,一般為分為以下這四種情況:

一、脾氣虛弱

①起因:脾氣虛弱往往是飲食失宜或者勞累過度,或者其它慢性疾病消耗導致。因此,這類人群除了服藥治療之外,還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其忌諱暴食暴飲。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的便是脾氣。

②症狀:當你肚子脹吃的少,飯後肚子脹加重,大便稀不成形又同時伴有身體疲倦、乏力、不想說話,又面色萎黃或晃白,身體消瘦或浮腫的時候,很可能你就是脾氣虛弱了。

脾氣虛弱的關鍵點是除了脾虛的“腹脹吃的少,飯後加重,大便不成形”之外,伴有明顯的乏力。這種情況,舌苔往往不厚,舌頭也不紅,可能也會有明顯的齒痕

③調理:中醫上的調理方向就是以補脾益氣,燥溼化痰,健脾、益氣為主。

二、脾陽虛弱

①起因:和脾氣虛弱相比,脾陽虛更著重於一個“冷”字。這種情況往往由於平時吃太多生冷、冷飲傷了脾臟陽氣所致。或者夏季過於貪涼,室內溫度過低也可以導致脾陽虛弱。所以,除了治療外,平時飲食溫熱,不吃生冷,注意保暖也是必須做的。

②症狀:有不少人說我覺得我是脾虛,大便一直以來都是稀的,也不想喝水。這時候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脾陽虛

而脾陽虛除了脾虛的“腹脹食少”之外,更常見腹痛、喜歡溫暖、喜歡捂著肚子,又怕冷手腳冰涼,大便比脾氣虛弱更稀,甚至每天多次腹瀉,還伴有身體困重,嚴重的還有浮腫,小便不利,女性還可以伴有白帶量多清稀。

這種情況舌苔除了胖大齒痕之外,舌頭伸出來的時候還會有水滴出來的感覺,這都是陰寒內盛導致的水溼停聚。

③調理:中醫上的調理方向就以溫中散寒,健胃、溫中健脾為主。

脾虛不僅僅是因為中氣下陷,可能還有三個原因!快來看看有你嗎!

三、中氣下陷

①起因:如果你的腹瀉便溏用過以上兩種還是沒有效果,那你就需要考慮中氣下陷了。當一個人脾氣虛弱得不到醫治的時候,病情會進一步發展,最終會因為中氣的虛弱而導致人體本應該向上走的清陽之氣下陷,從而引起反覆發作的腹瀉。

②症狀:中氣下陷還會引起臟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外陰脫垂、肛門脫垂等。這都是因為脾氣虛弱而升舉無力導致的。中氣下陷時也會導致脾不能輸布精微而反下流膀胱,致使小便渾濁如米湯。當然,脾氣虛弱的“乏力、倦怠、食少、食後腹脹”也是最基礎的症狀群。清陽之氣不能上榮於腦,也會引起頭暈、記憶力減退。

③調理: 而對於這種情況,則以補中益氣的方向為主來治療,升舉清陽之氣。這種情況往往跟腹瀉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錯誤,導致中氣受損有關。同時,錯誤的長期服用一些瀉藥治療便祕或減肥也可以導致清陽下陷。

四、脾不統血

①起因:往往見於思慮過度或慢性病對正氣的消耗

②症狀:還有的人身體虛弱,面色萎黃,同時又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如牙齦、鼻腔、紫癜等出血問題,往往屬於脾氣虛弱造成的氣虛不能統攝血液。但更常見的是女性月經量大,這在中醫屬於崩漏的範疇,如果伴有明顯的身體虛弱、面色萎黃或蒼白,脈象也弱,通常也是脾不統血引起的。

除了異常出血的症狀之外,一般都還伴有氣虛的基礎症狀如“食慾差,大便稀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等。

③調理:最常用的藥物是用收斂止血、活血化瘀、補血健脾,這一類藥物來健脾益氣止血,以幫助身體統攝血液。

根據起因可知道脾不統血都是思慮過度導致,所以除藥物以外還應該減少日常生活中各種對正氣的消耗活動,不要劇烈運動,不要熬夜,不要思慮過度。還可以經常煎些棗湯、吃些桂圓,對身體的恢復都是有幫助的。

脾虛不僅僅是因為中氣下陷,可能還有三個原因!快來看看有你嗎!

小結一下

我國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個方子都有其獨特之處,這篇文章主要是想想讓大家辨別清楚自己是屬於哪種,望大家能辯證後用藥,切不可私自亂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