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206章 已完結(181—206章)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70章)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71—130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全唐詩 《共計900卷》(202——206卷)

全唐詩 《共計900卷》(352——354卷)柳宗元大全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的選編,參照了多種唐詩選本,提取各家精華,旨在於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詩讀物,從而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質! 唐詩是中華名族智慧的結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蘊藏著數不盡的珍寶。歷代人吟之誦之,藉此體味人生苦樂,感悟生活哲理,議論社會時弊……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目錄:

第181章 春 夜 喜 雨——杜甫

第182章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杜甫

第183章 華子崗——裴迪

第184章 楓 橋 夜 泊——張繼

第185章 滁 州 西 澗——韋應物

第186章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韓愈

第187章 暮江吟——白居易

第188章 錢 塘 湖 春 行

第189章 江雪——柳宗元

第190章 山行——杜牧

第191章 泊秦淮——杜牧

第192章 登 樂 遊 原——李商隱

第193章 春 江 花 月 夜——張若虛

第194章 行路難三首(其一)——李白

第195章 歲 暮 歸 南 山——孟浩然

第196章 春 泛 若 耶 溪——綦毋潛

第197章 登樓——杜甫

第198章 江漢——杜甫

第199章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第200章 汴河曲——李益

第201章 巫山曲——孟郊

第202章 遊終南山——孟郊

第203章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第204章 山石——韓愈

第205章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第206章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渾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81章 春 夜 喜 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成都浣花溪邊的草堂時寫了這首山水詩。通過對春夜降雨的美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這首五律詩處處流露著“喜”字,詩人從盼雨到聽雨、看雨,接著最後寫想雨,用細膩生動的筆觸描寫了可親可愛的春雨形象,情趣盎然,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詩文結構清楚,承接自然。詩中細節的捕捉和描繪非常精當,用字凝練優美。

第182章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經受離亂之苦後,終於在成都建了草堂,算是有了一個安身的地方,詩人為此非常高興。於是,詩人獨自漫步江畔,見春景生情,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首,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詩人最後還是繼續前行,映入眼簾的都是春天的美景,詩人一邊賞美景,“時時”還會聽到小巧可愛的黃鶯在樹枝間鳴叫,“時時”兩字表明詩人不是偶爾聽到,而是頻繁、總是能聽到。“嬌”字寫出鶯聲嬌柔輕軟的特點。“自在”兩字不僅是寫黃鶯的姿態,也在無形中傳達出黃鶯給詩人帶去的輕鬆愉快感覺。詩人以漫步為線索,通過視覺和聽覺角度,勾勒自己行進中的春景見聞,把春天描繪得生機盎然,紛繁熱鬧。最後詩文以黃鶯歌聲“恰恰”結束,餘味無窮。

這首小巧的七言絕句,優美自然,流暢和諧,靈動活潑,對景物的刻畫細緻入微,雖然只寫了“花”、“蝶”和“鶯”這三種事物,但是,從中我們能感受到這個春天的氣息,言簡而義豐。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83章 華子崗——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這首詩是裴迪和王維的唱和之作,王維隱居於藍田(今屬陝西)輞川別墅,別墅中就有華子崗、竹裡館、鹿柴等多處景色,王維和裴迪各賦五言絕句二十首,這就是其中一首,描寫了華子崗上優美的秋景。

這首五絕精選落日、松風、草露、雲光、山翠這些零散的景物,把它們巧妙地聯繫在一起勾勒了一幅聲色俱佳、動靜相宜的風景畫,語言簡潔,韻味豐富,情趣盎然。

第184章 楓 橋 夜 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在一個秋夜,停泊蘇州楓橋,看到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幽美景色,客居他鄉的詩人陶醉其中,寫下了這首清麗雋永的小詩。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85章 滁 州 西 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寫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詩人任滁州刺史時期。詩中主要寫了詩人在春遊西澗中看到的景色。

縱觀這首小詩,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心性高潔,嚮往恬淡的生活,但是,他又憂國憂民,有濟世之志。可見,詩人內心是矛盾的,這種矛盾的心情在《寄李儋元錫》也有體現。

這首七絕小詩寓情於景,詩人心境恬淡,情緒憂傷的情態完美自然地表現了出來。語言平淡,表達含蓄,意蘊悠遠。

第186章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從題目中可知,這首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詩中寫了雨中長安清新的早春景色。

詩人看著清新美麗的景色,不禁感嘆:“最是一年春好處”。詩人說完這句話還感覺無法表達對早春的讚美之情,於是又在最後加了一個對比,用“煙柳滿皇都”和早春之景對比。詩人認為早春草色要比滿城處處煙柳春色不知要好過多少倍。因為,青青春草色,嬌柔細嫩,飽含水分,它預示春回大地,充滿勃勃生機,非常珍貴。而滿城都是煙柳,已經是尋常景色,到處色彩絢爛,反倒不那麼讓人喜愛了。

這首七絕詩沒有濃墨重彩地渲染春景,僅寫春草,用極簡樸的語言,卻把早春特殊的清新之氣,寫得傳神,妙趣橫生。可見詩人觀察之細膩,視角之獨特。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87章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系列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詞一句中融入真率自然的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日落西山到新月當空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對照描寫。前兩句寫夕陽餘暉中的江面。“一道殘陽鋪水中”,快落山的太陽照射在江面上,“鋪”字恰到好處,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確像“鋪”在江面上,很有畫面感。從動作角度,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溫馨、閒適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江水靜靜地流著,江面偶爾濺起細小的水花。光照面積大的部分,呈現一片神奇的“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發現江面上的兩種顏色,描繪出夕陽照射下,江面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萬變的奇景。詩人陶醉了,把自己的心緒蘊含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後兩句寫新月升起的夜色。詩人欣賞著眼前的美景,直到初月升起,露水散佈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低頭一看:呵呵,綠色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露珠,就好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喻露珠,很貼切,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光照下,露珠閃爍的晶瑩的光澤。偶一抬頭:喲,一彎新月冉冉升起,這就像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明亮的弓!詩人由低到高,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裡——“露似真珠月似弓”。從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的夜晚,不禁脫口讚美它的皎潔,直抒胸臆,把感情推向高潮。

詩人通過對“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麼和諧自然、寧靜悠遠的意境!用這樣神奇巧妙的比喻來著力為大自然真實著色,描景寫形,歎為觀止。由描繪江上落日,到讚美皓月清露,這中間好像少了一個時間上的“接頭”,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承接起來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在江邊,從落日黃昏一直觀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七言絕句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途中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88章 錢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是長慶三年(823)或四年(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就是西湖。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這首詩,就是真的看到了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倩影,更加真切地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精妙。白居易在杭州時,寫了許多以湖光山色為主題的詩作。這首詩注重把握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塗上春天色彩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美不勝收。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湖上風光,視野非常寬廣,它從“孤山”一句生髮出來;後四句則著重寫“湖東”景色,最後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指明地理環境,然後展開寫景;後面是先寫景色,後介紹環境。

全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結,由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空間輪迴轉換,不著一絲痕跡。結構的巧妙、條理包含在渾成的筆意之中,如果不細心體味,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看似一般,其實它和“白沙堤”存在著緊密的聯繫:春天來了,西湖周圍哪兒都是綠草遍地;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如織,來往頻繁。唐朝時候,西湖堤上騎馬遊春的風俗盛行。詩中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的景色。

這是一首七律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於淋漓盡致的細緻刻畫,而在於情景相融,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視覺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第189章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在“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司馬,這首詩就是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時所作,詩中以寫江南雪景,寄託自己堅忍不拔、抑鬱苦悶的情感。

這首詩從題目上看是寫雪,但是詩人在前三句都沒有正面描寫雪,最後點出雪,卻把雪和江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知道江是不存雪的,雪到江中就化成了水,而只有在遠處,才會有江中覆雪的錯覺,無論是天上地下,到處都被大雪覆蓋,一片蒼茫,使人產生了一種空濛、遙遠意境,天地間只有老翁獨釣這一景,這就使漁翁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這樣寒冷寂靜的日子裡,漁翁卻仍然江中專心釣魚,他清高孤傲、淒涼倔強的形象就很清晰地展現了出來。詩人沒有說漁翁是否釣到了魚,釣了多長時間,而僅僅敘述他垂釣的形象。詩人感覺那孤獨垂釣的形象融入了白茫茫的大雪之中,給人無限虛白空寂之感,詩人生髮無限遐思,韻味無窮。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0章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秋景圖。

秋季的蕭瑟,常常讓人產生傷秋之感,而詩人在詩中歌頌了秋色的美麗,表現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滿生機和活力。結尾戛然而止,情韻悠長,餘味無窮。

第191章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七律詩是詩人在赴任揚州刺史時,路過六朝古都建康。雖然此時唐朝的都城不在建康,但秦淮河兩岸,依舊酒旗招展,絲竹聲聲,一派熱鬧繁華勝過京城。

整首詩表達委婉,情感悲愴。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2章 登 樂 遊 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遊原,建於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為樂遊苑,因此地地勢開闊,人們便以“原”稱之。登上此原,長安城盡覽。

古代詩人在登樓望遠時,總是引起他們的國恨家仇等各種情緒,如陳子昂一登上幽州臺,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而李商隱登高也會引起心中無限情懷,不過這次,他登樓不是抒發感慨,而是想排遣自己“向晚意不適”的情懷。不知道什麼原因,傍晚時,詩人心中有些不快,便驅車而來,登上古原。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3章 春 江 花 月 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xiá)。

斜(xié)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開篇“春江潮水連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見”八句,詩人描繪了一幅奇美的春江月夜畫面,春天的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升起,好像是和潮水一起湧出來的。月光照耀著江面,隨著波浪閃耀到千萬裡外,什麼地方的江水沒有在明亮的月光朗照中呢?江水蜿蜒曲折地繞過花草豐茂的原野,月光灑在滿是鮮花的樹林中,星星點點,好像是粒粒雪珠在閃爍。月光皎潔,使人感覺不到空中飛霜,看不到江水中小洲上的白沙。其中江潮彷彿和大海連成一片,烘托了江景的宏大氣勢。月光湧動,一個“生”字賦予了潮水和月亮以生機,使靜態的畫面活了起來。各種花草在月光點綴下有一種靜謐神奇的美。因為月光的普照,整個世界都變成了月光的顏色,感覺不到有飛霜、看不到小洲中的白沙,渾然一片,只有皎潔的月光高掛空中了。詩人寫月光下的景物時,由遠及近,由大到小,非常細膩傳神地描繪了這樣一個空靈寧靜的月夜景,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難免陶醉其中。細細品味這幾句詩,意境美不勝收。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意思是江水、天空成為一色,沒有一點細微的灰塵,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高懸在空中。整個世界都在月光照耀下,成為了銀白的天地。在這種環境中,詩人想到了永恆的月亮和人世變遷。於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祕,感懷宇宙永恆,生命短暫。但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說明雖然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可人生代代無窮無盡,就和永恆的月亮共生於宇宙中了。詩人突破了個人情感窠臼,想到了整個人類綿延不絕,這表現了詩人對生命的執著和熱愛。詩人不因個人生命短暫而悲傷,從人類的綿延中找到了生命永恆這個滿意的答案。緊承上一句,詩人寫道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綿延不絕,江月年年歲歲如此。不知道這“江月”在等待著誰,一直在這裡徘徊卻總是等不到那個人。在月光下,只有長江水永不停息地奔騰向遠方。詩文在這裡寫出了江月徒徒等待,江水無情年年奔流。這為下面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做了一個鋪墊。

“白雲一片去悠悠”到“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四句概述了春江月夜中思婦和遊子分離兩地的深深思念之情。這裡“白雲”指代遠去他鄉的遊子,“青楓浦”常常用來指分別的地方。“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裡“扁舟子”指代的是行蹤不定的遊子。這兩句和上邊兩句的意思一樣,只不過是用問的形式,“誰家”、“何處”兩句互文見義,進一步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情感。

從“可憐樓上月徘徊”到“魚龍潛躍水成文”這八句上承“何處相思明月樓”句,寫樓上婦人思念離人。詩人沒有直接寫思婦的愁思,而是又通過“月”這一景物襯托她的懷念之情,“可憐樓上月徘徊”到“搗衣砧上拂還來”,詩人將“月”擬人化,描繪月亮徘徊在空中不離去,它照著梳妝檯、房中的簾子、搗衣的砧石,卷不走,拂不去。一個“卷不去”,一個“拂還來”,這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思婦被月光牽起的思念之情讓她分外煩惱。“徘徊”兩字既描繪了月光浮動、遊移不定的情景,又將月光擬人,月光可憐思婦在樓上徘徊不肯離去。一詞雙關,很是精妙。“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此時此刻,月亮不也同樣照著遠方的人嗎?雖然我們共同看著同一輪月亮,但是彼此不能相知。我真希望隨著月光而去照耀著你啊,用月亮寄託我的思念。“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思婦仰望長空,想到鴻雁不停地飛翔,也不能飛出月光之外,魚龍從水中跳躍出來,卻也只是在水面上留下圈圈波紋。思婦和離人相隔太遠,即使是魚雁這些傳遞音訊的動物也無法聯繫到離人,這更增添了她的愁思。

“昨夜閒潭夢落花”到最後八句寫的是在外的遊子思鄉之情。“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說的是遊子昨夜夢見潭水上漂滿了落花,看見春天已經過去大半,但是他卻還不能回家。“可憐”兩字道出了遊子思念家鄉的無盡愁緒和感傷。“江水流春去欲盡”到“碣石瀟湘無限路”的意思是:江水流動中春天已經過去,時間飛逝,江中落月日復一日地掛在天空,遊子青春也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江潭落月沉沉,深埋在了海霧中,天空變得黑暗,遊子的心也更加淒涼,想到回家的路途那麼遙遠,遊子心中備感孤悽。“沉沉”兩字增顯了環境的凝重,渲染了遊子的孤寂心情,“無限”兩字形容遊子和家人相隔兩地,相距遙遠,同時這個詞也表現了遊子內心無限的思念之情。“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遊子看著月亮在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趁著這月光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此刻遊子內心千頭萬緒的思念,綿延不絕,伴著月光星星點點地灑滿了江邊的樹林,詩文融情於景,留給人一個無限遐想。

這是一首宮體詩。整首詩貫穿“月”這個主體,將各種思想和月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月亮的升起、高懸、西斜、隱沒是整首詩感情色調起伏的標誌。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潮”、“花林”、“白沙”、“明月樓”、“妝鏡臺”、“玉戶簾”等等景物組合在一起,情寓景中,景色含情,再加上月光的襯托,一幅色彩斑斕充滿生活哲理和趣味的畫卷躍然紙上,融情、景、理於一體。整首詩被點染上了靜謐、空靈的藝術色彩。同時,該詩的韻律節奏平和、抑揚有致。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韻律圓美而富於變化。每一處由景寫人後又由人寫到景的轉換自然,銜接緊密,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全詩雖然寫的是相思之愁,但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是直抒胸臆,表達愁緒的,而在月景這個大環境的襯托下,思念之情也變得淡淡的、靜靜的了。詩文寫得曲折委婉,但不矯揉造作,如水流一樣自然流暢,表達的思愁卻更加深刻,這綿延不盡的思念即使到詩文最後也沒有斷絕,餘音嫋嫋。詩人筆下的思念哀而不傷,控制得恰到好處,可見詩人的文墨功力之深。

後人點評

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4章 行路難三首(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大約是詩人在天寶三年(744)離開長安時所作。李白寫《行路難》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詩中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抑鬱愁苦和對政治昏暗、仕途不順的憤怒感情。

詩文的前四句主要寫朋友準備了豐盛的酒食,盛情款待詩人的宴會上的場景。“金樽”、“玉盤”、“鬥十千”、“直萬錢”極力描寫了朋友不惜金錢,大擺宴席,表明了朋友對詩人的深厚情誼。但是詩人內心愁苦抑鬱,無心飲食。“停杯”、“投箸”、“拔劍”、“四顧”這一系列動作的描寫,真實生動地刻畫了詩人因為內心抑鬱、激盪的心情。詩人拔劍四顧,卻看到茫茫然一片,他的內心該是怎樣的愁悶、痛苦啊。

接著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到“多歧路,今安在”,詩人直接抒發內心的苦悶,“冰塞川”、“雪滿山”,形象地比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而詩人當時被賜金放還不就是如遇冰川和雪山一樣嗎?自己的滿腔抱負無處施展,政治仕途坎坷不平。但是,詩人沒有就此消沉下去,他想到了姜太公和伊尹兩人的故事,雖然他們也曾一度處於困境,但是最終還是登上仕途,成就了一番偉業,所以,這讓詩人信心倍增。

雖然兩個歷史人物的事蹟給了李白很大的信心,但是當他想到現實的時候,又再次感慨,並茫然一問,“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表現了詩人對仕途的失望,世事艱難,有多少崎嶇之路啊,表現了詩人當時矛盾的心情。但是,詩人總是樂觀而自信的。最後他喊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路途坎坷不平,但仍會有乘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彼岸的時候,感情豪邁,慷慨激昂。

這首七言樂府真實地再現了詩人在宴會上從內心彷徨氣餒,到最後重新回到自信的情感掙扎過程。感情激盪起伏,不斷變化。在這層層疊疊的感情起伏變化中,既顯示了當時政治黑暗,詩人因此失落失望,也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憤懣、抑鬱和不平,最後突出了詩人自信、倔強和勇敢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5章 歲 暮 歸 南 山——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

這首詩是開元十六年(728年)詩人在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之後寫的。孟浩然曾經閉門苦讀詩書,滿腹經綸。當時他的文章也得到了王維、張九齡等人的讚譽,有一定名望,但是,這次應試落第,讓他非常苦悶,想要直接上書皇上又有些猶豫,心中又不免煩惱,於是,作此詩發洩內心憤懣之情。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該詩看似寫得很明朗,其實內中充滿了詩人陰鬱的情緒;看似自責,其實怨天尤人。或反語或暗喻,句句曲折蘊含詩人對才不被世用的怨氣和無奈。詩意含蓄深遠,耐人回味。

據傳,孟浩然被王維邀請到內署,恰逢唐玄宗到來,於是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出了其中的抱怨,非常生氣,於是將孟浩然放還老家。

第196章 春 泛 若 耶 溪——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這首五言古詩大概是詩人歸隱後所寫。若耶溪傳為西施浣紗處,春水清澈,倒映山影,優美如畫。詩人置身其中,內心產生無限情懷。

詩人在上文通過對晚風、花路、南鬥、潭煙、林月等景物的細緻描繪,展現了一幅幽美、寧靜、迷濛的春遊圖。本來就心懷“幽意”的詩人,置身在這種幽靜的環境中,更覺得塵世繁雜喧擾,心更向往歸隱生活,所以,他最後寫“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人生世事就像這溪水上迷濛的煙霧,縹緲變幻,我還是做一個若耶溪邊垂釣的隱者吧。

整首詩以行舟為線索,細緻入微地描寫了泛舟沿岸的自然美景,無矯揉造作之色。隨著地點和時間的推移,景色也不斷更換,顯得豐滿不瘦薄,畫面不斷跳動,也使清幽的環境變得令人輕鬆舒暢,使人陶醉。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7章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樑甫吟。

這首詩是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杜甫在成都所寫。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上一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但十月吐蕃攻陷長安,郭子儀收復京師。年底,吐蕃又攻陷劍南、西山等地,國家陷入戰亂之中。

這首七律寄景抒情,將國家的動盪、自己的感懷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滲透,用字凝練,對仗工整,語勢雄壯,意境宏闊深遠,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詩風。

第198章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從夔州出峽,漂泊於湖北公安,在此作下了這首詩,這時他已五十六歲。詩人到老仍如浮雲一樣漂泊不定,飽嘗艱辛,心中自當頗多感慨,但是,詩人並不因此而悲觀消極,而是表現出了暮年壯心不已的頑強精神。

這兩聯詩的意境,蘇軾曾深得其妙,他貶謫嶺外、晚年歸來時,曾有詩云:“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韻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擊迫害,而改變自己匡國利民的態度。“孤月此心明”實際上就是從杜詩“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猶壯”兩句化用而成的。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這兩句再次體現了詩人壯心不已的精神。詩人在這裡拿“老馬”自比,表明自己雖然人入暮年,但像老馬那樣還有用途。其中隱含了詩人憤怒不平的心情和心思報國的積極豪邁的情懷。

這首五律用字凝練,比喻恰到好處,情景相融,具有強烈感染力。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99章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鍾,泊舟微徑度深鬆。

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唐代詩中有畫之作為數甚多,而這首小詩別具風味。詩中提到雨停停船,可以猜測詩人大概是在水上正遇下雨。待到雨過天晴,詩人便饒有興趣地停泊船隻,登山欣賞雨後美景。

第200章 汴河曲——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這是一首懷古詩。隋煬帝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開鑿通濟渠,為他遊覽江都提供方便。汴河就是通濟渠的一段。隋煬帝在汴水岸邊建造華麗的行宮,所以,這條汴河見證了隋煬帝窮奢極欲、勞民傷財最後滅亡的整個過程。詩人作《汴河曲》抒發弔古傷今之情。

詩人感慨之餘想到了現世,隋朝的歷史之鑑,現在的統治者熟視無睹,詩人對國事深切擔憂,所以有“風起楊花愁殺人”的深深愁緒。

這首七言絕句以對比的運用,使隋煬帝自取滅亡的歷史教訓更加深刻。詩人將弔古傷今之情融入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後傷今之筆,將詩人憂國愁緒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201章 巫山曲——孟郊

巴江上峽重複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溼豔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這首詩主要寫的是巫山神女的傳說。

這首七言古詩成功地描繪了神女的形象,寫得形象而又縹緲,用語恰當。同時,詩人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神女峰的傳說、峽中景色完美地融在了一起,傳神地表達出了詩人在行舟峽中的特殊感受。語言凝練優美,意境奇幻幽豔,餘味無窮。

第202章 遊終南山——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大。詩人置身在終南山中,眼中只能看見終南山,仰望終南山,它與天相連;環顧四周,也看不到其他的地方。最後,詩人便產生了南山塞滿天地的獨特感受。日和月從“石上生”,語出驚人,但是,這也是詩人遊覽中的真實感受。詩人遊在終南山中,四周都是高大的山石,他見日月從高山中升起,便有一種“石上生”的錯覺。這和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感受相似。有人誤解詩人同時寫日月,是日月同時升起的意思,其實,詩人來到終南山多日,他把日月並寫是朝暮之間,屢次看到日升、月出景象的意思。詩人雖然語言驚人、突兀,但卻反映的是他的真情實感,很貼切,從中我們也看出詩人陶醉山間景色,興味正濃。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兩句仍然寫得很驚奇。這裡的“景”是日光的意思。那麼,“夜”和“景”就不能同時存在,而詩人卻偏偏把它們寫在一起,讓人感覺很奇怪,但細細品味,又很真實,並沒有違背常理。這句話只不過是寫終南山其他的地方都已經籠罩在漆黑的夜色中,終南的高峰還有些許落日的餘暉,突出了終南高峰之高。而下一句詩人將“晝”和“未明”放在一起,初讀感覺突兀,但細品來,寫的就是其他地方已經灑滿陽光的白天了,而終南的深谷還是一片漆黑,極言深谷之深。這寫得也很真實。這兩句詩人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充分體現了終南山的高險深廣,我們可以想象到終南山層巒疊嶂、千巖萬壑的壯觀景象。

詩人觀景時不由得產生了一些想法,於是寫到“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意思是行走山中的人心性正直,即使山路艱險,心中看來也是平的。詩人用“路險”反襯了自己心中坦蕩正直。此時,胸懷寬廣、大義凜然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上兩句只是詩人在觀景的一個插曲,接下來詩人調筆繼續寫景。“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長風好像在驅趕松柏,風過之處,萬頃松柏林發出波濤般的聲音。“驅”字寫得惟妙惟肖,生動地展現了風颳松柏,枝葉向一邊傾斜的情景。“聲”本是無形的、看不到的,而詩人用一“拂”字,將松柏枝葉隨風飄拂同時發出的聲音這一視覺和聽覺形象完美地統一了起來。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詩人看到高山險峰、聽到滔滔鬆聲,心中為之陶醉,心曠神怡。這優美的景色和紛繁的塵世形成了強烈反差,所以,詩人最後嘆道後悔讀書,厭惡追名逐利。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這首五古詩寫景語出驚人,既奇又險。在寫景的過程中又穿插了詩人的感悟,如“山中”兩句和最後兩句,讓人感覺意味深長,內涵深沉。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203章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這是一首山水詩,寫詩人清晨遊寺後禪院時的所見所感,描寫了幽美的山景和古樸的寺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興志。

這是一首五律詩,其重點用樸素的語言,巧取意象,創造出了禪院中禪意的幽靜氛圍。語言平實樸素,寄情於景,景中含情,情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204章 山石——韓愈

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鬆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這是韓愈在德宗貞元十七年(801)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從徐州到洛陽的途中,留宿洛陽北面的惠林寺時,寫下的一篇遊記詩。該詩按照行程順序,寫了從“黃昏到寺”、“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時的見聞和感受。

全詩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八句。主要寫詩人安寢之前的見聞和感受。“山石犖确行徑微”一句,寫去寺廟的路上情景,行路艱難,沿路山石險峻,山路狹窄,這都隨著詩人的前進而不斷轉換的景象。“黃昏到寺蝙蝠飛”,寫詩人“黃昏到寺”時看到的情景。“黃昏”是一個抽象的名詞,需要其他景象來反映這個時間名詞,詩人於是巧妙地選擇“蝙蝠”,蝙蝠本來就是夜間活動的動物,蝙蝠飛就讓我們聯想到暮色朦朧的黃昏景象。天色已經是黃昏,就要先找僧人安排食宿,於是,詩人便“升堂”。詩人遊興正濃,順勢就坐在臺階上欣賞寺中風景,剛剛下過雨,只見雨後“芭蕉葉大支子肥”,因為上邊寫到“新雨足”,所以,用“大”和“肥”形容芭蕉葉和梔子花就非常形象鮮明。那鮮綠的大葉子,肥美的梔子花,格外搶眼,讓人賞心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芭蕉葉和梔子花籠罩在夜色中,看不清楚了。這時,僧人便熱情和他攀談,寺僧誇讚寺中的“佛畫好”,並拿來火把,帶客人去看,壁上的畫依稀可見。這時,床鋪收拾好了,席子擦得很乾淨,齋飯也已經擺上,形象地表現寺僧的殷勤周到,可見,主客感情融洽。“疏糲亦足飽我飢”,這大概是主人對僧人的話,既表明詩人走了一天,很餓,也暗露自己閒散不拘束的性格。

第二部分(“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寫夜宿情景。夜深了,詩人靜靜躺在床上,四周一片寂靜,甚至於連蟲鳴的聲音都沒有,“絕”字突出了這種安靜的氛圍。我們不禁聯想到,大概在深夜之前,百蟲鳴聲不斷吧。在寧靜的夜裡,各種鳴聲交織在一起,自當別有情趣。夜深,蟲鳴聲沒有了,而“清月出嶺光入扉”的畫面接踵而至,於是,詩人又賞起月來,月色清明,靜靜照著,恬靜優美。寫夜宿雖然只用了兩句話,但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

第三部分(從“天明獨去無道路”到“水聲激激風吹衣”),寫天明離寺後的情景。天明離開時,“無道路”,表明天剛破曉,霧氣很濃,看不清道路,所以,詩人行走時說“出入高下窮煙霏”。詩人行走時,四周都是厚厚的“煙霏”,便摸索著前進,一會兒出現在高處,一會兒隱沒於低處,時高時低,時低時高,若隱若現。此情此景,趣味盎然,充滿詩情畫意。朝陽逐漸升起,煙霧漸漸散盡,“山紅澗碧紛爛漫”的亮麗景色便闖入詩人的眼簾。接著詩人發現“時見鬆櫪皆十圍”,這既豐富了詩人眼前的景色,也暗示詩人在繼續前行。詩人穿梭在高大的鬆櫟樹叢中,清風拂衣,流水淙淙。接著詩人脫鞋赤腳,涉過山澗,雙腳浸潤在清涼的澗水中,整個身心都陶醉在這美麗的山景中了。下山的畫面一個一個展現給讀者,畫面不斷更換,讀者也被這美麗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

第四部分是結尾四句,總結全詩。“人生如此”四字,概括了這次出遊山寺的整個經歷,然後用“自可樂”肯定出遊的經歷很美。後面的三句,以仕途生活作反襯,表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無限嚮往。

這首七言古詩選擇畫面非常精當,通過描寫特定時間、特定地點中的典型景色,使整個行程的畫面完整豐富。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205章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的紀遊詩。

全詩一共短短四句,不管是內容還是語言都好像沒有什麼深奧、出奇的地方,就像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簡單地做了一番記述和描繪。但細細品味,就會驚喜地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意境深邃,情趣盎然。

詩的開頭“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間是夏季的第二個月,正是大地春去,百花落盡的時候。但沒想到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登臨之前,就曾經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惆悵,而失望。因此,當這不曾期待的一片春景映入眼簾時,該詩使人感到無比的驚異和歡喜!

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記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發展──由一種愁怨不已的哀嘆春去之情,突然變為驚異、欣喜,以至喜笑顏開。在首句開頭,詩人就著意用了“人間”兩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真實世界,突然來到一個悠然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幻境。正是在這一情景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空間無比高遠。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想不到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遠去,只不過是像一頑皮的小孩子,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指代了春光,把春光寫得非常具體可感,清新自然,又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長了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它不僅有腳,你看它簡直還有頑皮的一面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如此生動可感,天真活潑,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眷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顆童心,哪能這麼風趣靈動?這首小詩值得稱讚的地方,正在立意新奇,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啟人神思,惹人憐愛,真是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明珠。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206章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許渾從故鄉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去長安的途中,經過潼關,他看到那裡的山川壯美,景色秀麗,於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五律。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詩人開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點出了時間、地點及事件。秋日行旅圖是這樣的:秋日的紅葉在傍晚顯得蕭瑟蒼涼,詩人坐在長亭上獨自飲酒。“蕭蕭”兩字,透露出詩人絲絲淒涼的情緒。後一句用筆乾淨利落,敘述了詩人獨飲的寂寞之感。

但詩人沒有就此消沉。接下來的“殘雲”四句,宕開一筆,用雄健的筆力,勾勒了潼關周圍蒼茫雄渾的景色。詩人放眼遠望,南面的華山上,“殘雲”歸岫;北面,黃河對岸,連綿蒼莽的中條山上,“疏雨”乍過。“殘雲”,表明天氣將要轉晴。中條山上疏雨乍過,給人一種雨過天晴後的清新感。“歸”和“過”兩個動詞,就使靜止的華山和中條山,顯出了靈活的氣息。

詩人將目光從遠處收回來,只見近處:“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蒼青的樹色,隨關城一直延伸到遠方。關外的黃河從北面奔騰而來,在潼關外轉向三門峽,波濤洶湧的江河水咆哮著湧入渤海。“遙”字,表現出了詩人站在高處遠望細聽的神態。這段描寫繪聲繪色,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寫再有一天行程,詩人就到達長安了。按常理,第一次去長安的詩人心情應該很激動,也很期待,此時,他正應該想著到長安後的安排。但是卻沒有,他還在夢想著故鄉的漁樵生活。這就含蓄地表露自己並非為追求功名利祿而來。最後寫得委婉得體,自然流暢,而又出人意料,構思新穎,獨具匠心。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生要讀的美麗唐詩》(181—206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