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以大足區、潼南縣、銅梁縣、璧山縣為範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唐、宋時期的石刻造像藝術。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區是重慶市市轄區,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區,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區,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區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區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神聖殿堂。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幾十年前,大足石刻還藏在山中,20世紀70年代初,一個叫郭相穎的人來到這裡。

罕見的石刻群令郭相穎著迷,在照相機和現代繪圖技術還沒有普及的歲月,他開始一龕一窟地描畫佛像,為它們建檔。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20多年前,《話說長江》攝製組用當時最先進的影像設備詳細拍攝了名不見經傳的“大足石刻”。在這之前,外界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這一年,郭相穎剛剛完成了他持續畫了多年的石刻檔案。這是一幅長達20米的畫卷,它包括大足北山、寶頂山的所有重要的洞窟和石刻造像。學過美術的郭相穎當時並沒想到大足石刻將會有怎樣的命運,他只是希望用這種原始的方法把一些日漸消蝕、變化的佛像記錄下來。將近20年後,長卷開始體現出它的歷史價值。它與郭相穎那些積累半生的手稿一起,成為大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過程中的重要文檔。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數十年前的一個夜晚,郭相穎開始描畫的第一尊佛像,位於現在標號136號的北山石窟中。136號窟為北山石刻的經典,是北宋時期的造像。在這個石窟中,造型精緻的經藏轉輪中柱是全窟的支柱,又像佛教輪迴中轉動的巨輪。窟中,自內而外20餘尊佛教造像神態各異,它們是中國男人和女人的形象。

男人形象的雕刻,線條粗拙有力。女人容貌秀麗,她們的衣飾和形態被賦於很多細節,圓潤的肌膚下彷彿有血液在流淌。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郭相穎曾用去整整兩月的時間手繪寶頂佛灣中的千手觀音造像,這也是讓他備感神祕的造像。緊臨千手觀音造像的是同樣令人驚歎的釋迦涅槃造像,它們莊嚴靜穆,氣勢恢宏。關於它們的建造者,在大足民間有著種種傳說。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許多年後,郭相穎在翻閱典籍時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公元1159年,16歲的大足僧人趙智鳳前往川西修行。在那裡承啟佛教宗師柳本尊宗法,20歲左右回大足寶頂山開山造像。柳本尊於公元855年生於古時的樂山,在時間和地域上都與樂山大佛密切相關。樂山大佛建成100餘年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佛教石刻造像活動,在大佛東邊的大足開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