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石刻之龍門石窟
請叫我小賤賤
1/7 在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原有基礎上,耗時4個月對龍門石窟景區進行亮化提升。遊客夜遊龍門,可以領略到金碧輝煌、如夢似幻的萬尊佛像夜景圖。
2/7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洛陽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00餘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680餘品。
3/7 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
4/7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80萬2366個,後因為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計劃中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5/7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潛溪寺的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潛溪寺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是佛教淨土宗信仰的對象
6/7 禹王池位於石提右側的山崖下。沿數級石階而上,便可看到一方水池,池中清泉翻湧,綠草茵茵,這便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泉水在龍門諸泉中是最盛的,池東有一出水口,雕有一石蛤蟆,稱“蛤蟆嘴”,翻騰著的泉水由此飛瀉而下,狀若懸瀑,噴珠濺玉,直入伊水。
7/7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於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汙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
2017-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