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患者“病有良醫”

中醫 鄱陽湖 中藥 慈善 未來網新聞 2017-05-08

4月29日、30日系“五一”小長假,鄱陽縣的醫院、鄉村及湖堤、漁船活躍著20餘名操著鄉音又夾帶上海口音的白衣天使,他們馬不停蹄地分時段、分地點,為當地群眾義診,或親自坐鎮實施手術,向基層醫生現場解析業務難題。當地不少患者前來就診時,雙腳仍沾滿泥水,面對這些名醫不厭其煩地為其問診把脈,個個都感慨不已,“這些上海大名醫平時都特別忙,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找他們看病。就算我們自己花錢去上海找他們,也得掛號預約好幾天才也能見著面。可這次我們在家門口、在漁船上就見到了名醫。他們是百姓期盼的‘良醫’啊。”

贛籍上海名醫啟程江西義診

這20餘名“良醫”分別來自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長海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曙光醫院、中醫醫院及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等知名醫院,均為在滬贛籍名醫,其中有數人在全國肛腸外科、肝膽外科、腫瘤科、眼科等領域系權威醫學專家。他們曾在上饒市衛計委等部門組織下,連續11年走進上饒多個縣區開展義診愛心活動,此行鄱陽是他們全程參與由省衛計委、省政府駐滬辦、上海振興江西促進會主辦,省中醫藥志願者協會承辦的首次“健康扶貧進蘇區(貧困區)義診”大型公益活動進興國、瑞金、石城、井岡山之後的第五站。3月中旬至4月底活動期間,他們樂此不疲在滬贛兩地奔波,堅守本職工作之餘,連續7周14個雙休日中為這5個縣(市)區5300餘名群眾義診,並開展手術示教、“百姓健康大講壇”講座等活動,同時還走訪慰問老紅軍及特困戶,深受我省基層群眾及醫務工作者的感動和敬仰。

“健康扶貧進蘇區(貧困區)義診公益活動第五站鄱陽縣啟動現場”

省衛計委主任丁曉群表示,這些贛籍上海名醫通過此次活動,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優質的醫療服務送給老區,不僅增進老區人民健康福祉,更加快我省“健康扶貧”步伐。今後省衛計委將健康扶貧進蘇區(貧困區)公益活動與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改善基層醫療服務等工作相結合,逐步實現全省醫療衛生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推動省內外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基層醫院和基層群眾受益最大化,減少“因病致貧返貧”人口。

專家親自為貧困患者實施高難度手術,既挽救生命還幫其節省大筆醫療費

據瞭解,在鄱陽義診公益活動中,胡志前、彭亞軍、晏建軍、張秋林4位贛籍上海名醫分別為4名大病貧困患者實施了手術。這4名患者只需承擔藥品費、檢查費,治療費、護理費部分減免,手術費則全免,比常規渠道實施手術醫治的費用節省了逾一半(不含報銷費用)。

省衛計委、省扶貧辦領導隨贛籍上海名醫在鄱陽縣湖區慰問特困戶

71歲俞賽初是鄱陽縣山廟前鄉渡頭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人,十多年前她就患有結石病,她因擔心治病會加重家庭經濟負擔而未能及時治療,如今她體內膽管、肝臟內外積有數十枚大小不一的石頭,其中有5枚石頭比一元錢硬幣還大,經常痛得在床上打滾。因手術治療涉及切肝取石,三甲以下的醫院幾乎都不敢觸碰如此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她若去省城或省外大醫院治療,按新農合報銷規定只能報銷30%費用,需自行承擔的數萬元費用對她全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5胡志前教授在鄱陽縣漁村義診

慶幸的是,此行義診的晏建軍教授是我國中科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嫡親弟子,也是國內一位知名肝膽外科專家。他欣然挑重擔,在鄱陽縣醫院為俞賽初老人成功實施了手術。老人的兒子餘合理感激涕零地對記者說,專家在本縣為母親實施手術,不僅挽救了母親生命,還幫他家省下了近3萬元費用,他家為此只需花費9千餘元。

基層醫生護士近距離見證上海名醫義診,大大提升了醫技、醫德

此行義診活動受益的不只是患者,還有鄱陽全縣1000餘名醫務人員,尤其在該縣醫院由4位贛籍上海名醫親自實施的4臺高難度手術中,現場有100餘名醫生、護士觀摩學習,令他們受益匪淺。

晏建軍教授在鄱陽縣貧困村為患者義診

據瞭解,在患者眼球部位做手術,可操作空間僅有兩三毫米,需醫院具備相關高精尖儀器設備才能實施,但我省多數縣級醫院尚不具備添置該設施的條件。彭亞軍教授是國內一位知名眼科專家,此前11年的回鄉義診中,受縣級醫院設備條件影響,從未親自實施手術。而此行中他了解到鄱陽縣醫院添置了一臺超聲眼科乳化治療儀,便主動領取一臺眼科手術示教任務。當他走進手術室時,發現這臺儀器配置較低,相對於上海更為先進的儀器,兩者如同普桑和奔馳。習慣了駕駛奔馳的車手突然間改換成駕駛普桑,顯然有諸多不適,但他並未因此而退卻,而是淡定從容,花了近2個小時反覆調試、操作該儀器,確保萬無一失後,才開始實施手術。僅在一刻鐘內他就輕鬆順利地完成了手術,之後他在朋友圈發微信慶賀,瞬間贏得上海家中年近九旬的老父親點贊,令他開心得像個孩童,歡呼雀躍。這一切全被現場觀摩的醫務人員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彭亞軍教授在鄱陽縣醫院義務為貧困患者實施眼科手術

鄱陽縣人民醫院院長程關群表示,該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共有300餘名醫生、護士緊隨贛籍上海名醫參與了此次活動,他們學習的不只是這些專家的醫技,更深受感染的是,專家始終保持嚴謹務實的敬業精神,以及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將治好患者當作快樂的醫德、醫風。這有助於基層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

鄱陽縣基層醫生跟隨彭亞軍教授義診

為貧困患者義診不僅是贛籍上海名醫的習慣,也是他們的享受

省政府駐滬辦相關部門負責人杜文昌向記者介紹,當前統計到的副教授或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的在滬贛名醫逾300名。參加此次活動的胡志前、彭亞軍等20餘名專家平時都非常忙,每天坐診接待大量患者,還要帶研究生以及外出講學。為能全身心支持並參與家鄉的公益活動,他們連續7周放棄了14天休息日,更毅然回絕了受邀外地會診的掙錢機會。做公益已成了他們的習慣,他們將此當作人生享受。

程勇教授為鄱陽縣8貧困患者義診

江西中醫藥志願者協會會長、省中醫藥研究院黨委書記魏佐軍告訴記者,參與此次公益活動的還有省內數十位名醫。當前活動雖已圓滿結束,但近幾天仍有不少在滬贛籍名醫向他“預定”下一次的回鄉義診名額。

魏佐軍還透露一個細節,晏建軍教授此前並不在鄱陽義診名單之列,因原計劃參加活動的一名專家臨時有事而缺席,活動啟動前一天即4月28日,他獲悉該情況後,毫不猶豫取消了自己“五一”小長假休閒安排,“替補”參加鄱陽愛心活動。由於假期車票票源緊張,他不得不揣著該“缺席”專家的車票上火車。在往返上車檢票中,他因出示的車票與身份證信息不一致而均被拒絕放行,經隨行專家集體說服檢票工作人員後,最終才得以放行。他雖受了委屈,但毫無怨言。他說,為家鄉貧困群眾服務,受點委屈也值得。

發揮名醫“傳、幫、帶”作用,增強基層醫院人才隊伍建設

在蓮湖鄉境內的鄱陽湖堤壩上,胡志前、彭亞軍等教授專家現場為湖區漁民忙完義診後,又隨愛心企業負責人帶著慰問金走訪了朱金珠等特困戶。這些特困戶有的是家中頂樑柱因病早逝,有的正處於大病治療中。

省內名醫隨行贛籍上海名醫同臺義診

胡志前教授表示,青壯年患者往往都是家中頂樑柱,在持續12年的義診中,這類人群一直是他們重點幫困對象。此行義診並不是最終目的,充分發揮名醫“傳、幫、帶”作用,幫基層醫院培養人才並建立自己的名醫隊伍,解決患者看病難問題,減少因病致貧返貧人群,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時政府層面還需加大支撐力度,推進醫聯體分級診療實施。

省內名醫細心地鄱陽縣貧困患者義診

隨行參與義診活動的省衛計委副主任程關華、省扶貧辦副主任胡躍民均表示,從現實情況來看,因病致貧返貧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如何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精準實施“健康扶貧”戰略,一直是國家和地方黨委、政府探索問題。近年來,我省出臺了《江西省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構建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四道保障線”,緩解了因病致貧返貧壓力。2016年全省因病致貧戶數減少了10.76萬戶,佔當年脫貧總戶數的44.73%。

程關華表示,不可否認,當前患者看病都是圍著醫生轉,良醫在哪裡,患者就追到哪裡。患者對大醫院趨之若鶩,情有獨鍾就是直奔良醫去的。根據初步調查統計,當前僅在上海、北京、廣州工作的贛籍名醫達600餘人,其中逾一半人為醫學博士或博士後。省衛計委正全面整合北、上、廣贛籍優質醫療資源,以此充實我省優質醫療資源,並下沉到縣鄉,力求在解決因病致貧返貧難題中有所突破,打造健康中國“江西樣板”。

贛籍上海名醫和志願者在鄱陽湖堤壩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自古以來,良醫代表著人心的走向和美好的象徵。這種態度和信仰,不僅需要醫生“德技雙馨”,更需要政府層面創造培育良醫的土壤,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讓更多良醫下到基層,幫助基層醫院培養一批自己的良醫隊伍,進而激活基層醫療良性循環,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看大病。

江西日報記者童夢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