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除了以上7個絕招外,雲南米飯的做法還有很多,最有特色的還有這樣一些:

巍山豆燜飯

大理巍山縣城邊種滿了蠶豆,每年青蠶豆上市,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豆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

把米掏洗乾淨煮熟,然後在大鍋裡把老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出鍋前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再稍微加鹽調味,混合蠶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燜飯就完成了。豆燜飯可以說源自巍山,可是在全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製作豆燜飯,除了用青蠶豆,還能用青豌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除了以上7個絕招外,雲南米飯的做法還有很多,最有特色的還有這樣一些:

巍山豆燜飯

大理巍山縣城邊種滿了蠶豆,每年青蠶豆上市,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豆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

把米掏洗乾淨煮熟,然後在大鍋裡把老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出鍋前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再稍微加鹽調味,混合蠶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燜飯就完成了。豆燜飯可以說源自巍山,可是在全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製作豆燜飯,除了用青蠶豆,還能用青豌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江川銅鍋洋芋飯

玉溪江川縣有著名的一道菜叫做銅鍋清湯大頭魚,乳白色的魚湯和大塊的魚肉,實在是鮮嫩可口,這個時候,如果再配上一碗油亮亮香噴噴的銅鍋洋芋飯,那這頓飯才能叫吃得圓滿。

大大的一口銅鍋裡,用削好皮的洋芋墊底,然後再搭配上炒好的肥瘦適宜的火腿丁,把事先悶熟的米飯放到銅鍋中,加上適量的油,與洋芋、火腿一起燜制,等洋芋熟透火腿冒香,這時候就可以連鍋一起上桌了。飯勺直接伸到鍋底,把經火腿油燜烤得有些焦黃酥脆的洋芋翻到面上來,和米飯拌上一拌,盛到碗裡,米飯粒粒“油光滿面”,洋芋塊塊外酥裡沙,火腿丁則“高興”地香氣亂冒,端起碗來,就著魚湯和濃烈辛辣的作料,整個人真是一爽到底。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除了以上7個絕招外,雲南米飯的做法還有很多,最有特色的還有這樣一些:

巍山豆燜飯

大理巍山縣城邊種滿了蠶豆,每年青蠶豆上市,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豆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

把米掏洗乾淨煮熟,然後在大鍋裡把老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出鍋前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再稍微加鹽調味,混合蠶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燜飯就完成了。豆燜飯可以說源自巍山,可是在全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製作豆燜飯,除了用青蠶豆,還能用青豌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江川銅鍋洋芋飯

玉溪江川縣有著名的一道菜叫做銅鍋清湯大頭魚,乳白色的魚湯和大塊的魚肉,實在是鮮嫩可口,這個時候,如果再配上一碗油亮亮香噴噴的銅鍋洋芋飯,那這頓飯才能叫吃得圓滿。

大大的一口銅鍋裡,用削好皮的洋芋墊底,然後再搭配上炒好的肥瘦適宜的火腿丁,把事先悶熟的米飯放到銅鍋中,加上適量的油,與洋芋、火腿一起燜制,等洋芋熟透火腿冒香,這時候就可以連鍋一起上桌了。飯勺直接伸到鍋底,把經火腿油燜烤得有些焦黃酥脆的洋芋翻到面上來,和米飯拌上一拌,盛到碗裡,米飯粒粒“油光滿面”,洋芋塊塊外酥裡沙,火腿丁則“高興”地香氣亂冒,端起碗來,就著魚湯和濃烈辛辣的作料,整個人真是一爽到底。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佤族雞肉爛飯

將雞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裡煮,稍煮一陣放人一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麵、食鹽、辣椒麵,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在佤族寨子裡來上一桌佤王宴,左手直接伸向芭蕉葉上擺滿的各種烤肉和小菜,右手端著一碗雞肉爛飯胡吃海塞,頗有豪氣,這時候再和佤族兄弟幹上滿滿一竹筒當地的好酒,聽著他們奔放的歌聲,人生的幸福和美妙就是這麼簡單。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除了以上7個絕招外,雲南米飯的做法還有很多,最有特色的還有這樣一些:

巍山豆燜飯

大理巍山縣城邊種滿了蠶豆,每年青蠶豆上市,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豆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

把米掏洗乾淨煮熟,然後在大鍋裡把老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出鍋前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再稍微加鹽調味,混合蠶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燜飯就完成了。豆燜飯可以說源自巍山,可是在全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製作豆燜飯,除了用青蠶豆,還能用青豌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江川銅鍋洋芋飯

玉溪江川縣有著名的一道菜叫做銅鍋清湯大頭魚,乳白色的魚湯和大塊的魚肉,實在是鮮嫩可口,這個時候,如果再配上一碗油亮亮香噴噴的銅鍋洋芋飯,那這頓飯才能叫吃得圓滿。

大大的一口銅鍋裡,用削好皮的洋芋墊底,然後再搭配上炒好的肥瘦適宜的火腿丁,把事先悶熟的米飯放到銅鍋中,加上適量的油,與洋芋、火腿一起燜制,等洋芋熟透火腿冒香,這時候就可以連鍋一起上桌了。飯勺直接伸到鍋底,把經火腿油燜烤得有些焦黃酥脆的洋芋翻到面上來,和米飯拌上一拌,盛到碗裡,米飯粒粒“油光滿面”,洋芋塊塊外酥裡沙,火腿丁則“高興”地香氣亂冒,端起碗來,就著魚湯和濃烈辛辣的作料,整個人真是一爽到底。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佤族雞肉爛飯

將雞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裡煮,稍煮一陣放人一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麵、食鹽、辣椒麵,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在佤族寨子裡來上一桌佤王宴,左手直接伸向芭蕉葉上擺滿的各種烤肉和小菜,右手端著一碗雞肉爛飯胡吃海塞,頗有豪氣,這時候再和佤族兄弟幹上滿滿一竹筒當地的好酒,聽著他們奔放的歌聲,人生的幸福和美妙就是這麼簡單。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除了以上7個絕招外,雲南米飯的做法還有很多,最有特色的還有這樣一些:

巍山豆燜飯

大理巍山縣城邊種滿了蠶豆,每年青蠶豆上市,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豆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

把米掏洗乾淨煮熟,然後在大鍋裡把老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出鍋前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再稍微加鹽調味,混合蠶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燜飯就完成了。豆燜飯可以說源自巍山,可是在全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製作豆燜飯,除了用青蠶豆,還能用青豌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江川銅鍋洋芋飯

玉溪江川縣有著名的一道菜叫做銅鍋清湯大頭魚,乳白色的魚湯和大塊的魚肉,實在是鮮嫩可口,這個時候,如果再配上一碗油亮亮香噴噴的銅鍋洋芋飯,那這頓飯才能叫吃得圓滿。

大大的一口銅鍋裡,用削好皮的洋芋墊底,然後再搭配上炒好的肥瘦適宜的火腿丁,把事先悶熟的米飯放到銅鍋中,加上適量的油,與洋芋、火腿一起燜制,等洋芋熟透火腿冒香,這時候就可以連鍋一起上桌了。飯勺直接伸到鍋底,把經火腿油燜烤得有些焦黃酥脆的洋芋翻到面上來,和米飯拌上一拌,盛到碗裡,米飯粒粒“油光滿面”,洋芋塊塊外酥裡沙,火腿丁則“高興”地香氣亂冒,端起碗來,就著魚湯和濃烈辛辣的作料,整個人真是一爽到底。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佤族雞肉爛飯

將雞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裡煮,稍煮一陣放人一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麵、食鹽、辣椒麵,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在佤族寨子裡來上一桌佤王宴,左手直接伸向芭蕉葉上擺滿的各種烤肉和小菜,右手端著一碗雞肉爛飯胡吃海塞,頗有豪氣,這時候再和佤族兄弟幹上滿滿一竹筒當地的好酒,聽著他們奔放的歌聲,人生的幸福和美妙就是這麼簡單。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雲南普米飯腸

雲南普米飯腸是一道美味食譜,屬於風味小吃菜系,其主材料為豬腸、穀米,這道菜老少皆宜。把豬腸(大腸)洗淨後翻過來,灌進包穀米或大米飯(飯不能太熟,飯裡要拌入香油調料),再放進開水鍋裡煮一陣便熟了。食用時用刀切成小截,在火塘邊用炭火烤燒著吃。

倒一碗清涼的苦茶,邊吃飯腸邊飲茶,美味濃郁的茶與飯腸,相互交融增進食慾,令人無比歡暢。

"

米飯看似平常,但云南人世世代代對它卻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每一個雲南人都會有一段與米飯的故事,其實米飯的做法都不是宮廷祕製,也不是什麼珍饈美味,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是我們的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普普通通的米飯,在每一箇中國家庭尚且有那麼多的吃法和故事,而在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民俗風情獨特的雲南,米飯的做法更是異彩紛呈,說它有“72變”也不為過。

7大絕招

第1招—染色

代表:羅平布依族五色飯、屏邊壯族花米飯

花米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把上好的糯米淘淨晒乾,同時到山裡採摘各種有利於身體的植物熬成紅、黃、藍、橙、黑等顏色,之後將洗淨的糯米分別浸泡於各類植物染料中,待各種鮮豔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質,米的顏色已徹底改變,再將它拿到水邊淘洗乾淨,然後放到甑子裡蒸熟。

此時,滿甑子紅、黃、藍、橙、黑,鮮豔的色彩在濃濃蒸氣中熠熠閃爍,純粹的香味滿屋飄溢,這樣製作出的米飯,不僅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更是將飯做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花盤”,順便說一句,這種染色才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安全健康無公害的。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2招—炸

代表:普洱、騰衝、德宏一帶的紫米粑粑

紫米因呈紫色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紫米是極珍貴的水稻品種,有“藥谷(米)”之稱,《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

紫米粑粑的主要原料就是紫糯米,配以多種原料精心祕製而成,在油鍋裡煎炸熟透後,撒上白糖,或者蘸蜂蜜,香糯爽口,脣齒間流動著濃郁的紫米稻香,可謂是人間極品美食。並且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色氨酸、核黃素、硫氨素、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是上等的營養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3招—炭燒

代表:雲南燒餌塊

餌塊是雲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都常見的傳統食品。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是使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的。餌塊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塊狀、絲狀、片狀。製作方法也很多樣,燒煮煎炸都可以,其中尤以燒餌塊最為大家所喜愛。

燒鉺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腐乳等,還可夾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條,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4招—水果

代表:菠蘿飯、芒果飯

我們很難想象,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的米飯結合是怎樣一種情形,但是我們勤勞勇敢的雲南傣族人民就發明了一道兩者完美結合的美味——菠蘿飯。

菠蘿飯的做法非常簡單。把菠蘿的上部切下一個小蓋,用勺子挖出裡面的菠蘿肉然後切成小塊,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蘿塊拌在一起放入做好的菠蘿盅裡,蓋上切下的小蓋,蒸30分鐘就可以吃了。記得不要加得太滿哦,不然蒸熟了會溢出來。

菠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檸檬酸,香香軟軟的糯米,加上清甜可口的菠蘿,既好吃又營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5招—竹子

代表:傣族竹筒飯

雲南傣族竹筒飯是融糥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是雲南民族美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於西雙版納、德宏、普洱、臨滄等地。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竹筒飯風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香氣飄飄,口感柔韌,味道極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6招—米線

代表:蒙自過橋米線、端仕小鍋米線、墨江紅米線

雲南米線用米制成,長條狀,截面為圓形,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是雲南最有名的主食和小吃,雲南人是有名的“家鄉寶”,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不開那一碗有滋有味的雲南米線……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第7招—米酒

代表:雲南各地的小鍋酒、紫米封缸酒

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群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

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

1捂酒飯

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

2烤酒

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裡,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除了以上7個絕招外,雲南米飯的做法還有很多,最有特色的還有這樣一些:

巍山豆燜飯

大理巍山縣城邊種滿了蠶豆,每年青蠶豆上市,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豆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

把米掏洗乾淨煮熟,然後在大鍋裡把老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出鍋前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再稍微加鹽調味,混合蠶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燜飯就完成了。豆燜飯可以說源自巍山,可是在全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製作豆燜飯,除了用青蠶豆,還能用青豌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江川銅鍋洋芋飯

玉溪江川縣有著名的一道菜叫做銅鍋清湯大頭魚,乳白色的魚湯和大塊的魚肉,實在是鮮嫩可口,這個時候,如果再配上一碗油亮亮香噴噴的銅鍋洋芋飯,那這頓飯才能叫吃得圓滿。

大大的一口銅鍋裡,用削好皮的洋芋墊底,然後再搭配上炒好的肥瘦適宜的火腿丁,把事先悶熟的米飯放到銅鍋中,加上適量的油,與洋芋、火腿一起燜制,等洋芋熟透火腿冒香,這時候就可以連鍋一起上桌了。飯勺直接伸到鍋底,把經火腿油燜烤得有些焦黃酥脆的洋芋翻到面上來,和米飯拌上一拌,盛到碗裡,米飯粒粒“油光滿面”,洋芋塊塊外酥裡沙,火腿丁則“高興”地香氣亂冒,端起碗來,就著魚湯和濃烈辛辣的作料,整個人真是一爽到底。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佤族雞肉爛飯

將雞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裡煮,稍煮一陣放人一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麵、食鹽、辣椒麵,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在佤族寨子裡來上一桌佤王宴,左手直接伸向芭蕉葉上擺滿的各種烤肉和小菜,右手端著一碗雞肉爛飯胡吃海塞,頗有豪氣,這時候再和佤族兄弟幹上滿滿一竹筒當地的好酒,聽著他們奔放的歌聲,人生的幸福和美妙就是這麼簡單。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雲南普米飯腸

雲南普米飯腸是一道美味食譜,屬於風味小吃菜系,其主材料為豬腸、穀米,這道菜老少皆宜。把豬腸(大腸)洗淨後翻過來,灌進包穀米或大米飯(飯不能太熟,飯裡要拌入香油調料),再放進開水鍋裡煮一陣便熟了。食用時用刀切成小截,在火塘邊用炭火烤燒著吃。

倒一碗清涼的苦茶,邊吃飯腸邊飲茶,美味濃郁的茶與飯腸,相互交融增進食慾,令人無比歡暢。

來雲南 看一碗米飯的“72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