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拌麵加扁肉,傳說中的“情侶套餐”,也是一份常見的長樂早餐

很多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長樂街頭也很常見。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幾道長樂地方菜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拌麵加扁肉,傳說中的“情侶套餐”,也是一份常見的長樂早餐

很多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長樂街頭也很常見。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幾道長樂地方菜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荔枝肉是閩菜的代表,有點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則形似荔枝,菜裡還應配有荸薺,但現在去吃,荸薺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拌麵加扁肉,傳說中的“情侶套餐”,也是一份常見的長樂早餐

很多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長樂街頭也很常見。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幾道長樂地方菜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荔枝肉是閩菜的代表,有點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則形似荔枝,菜裡還應配有荸薺,但現在去吃,荸薺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也是福建這一帶的特產。紅鱘飯裡有半隻鱘,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拌麵加扁肉,傳說中的“情侶套餐”,也是一份常見的長樂早餐

很多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長樂街頭也很常見。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幾道長樂地方菜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荔枝肉是閩菜的代表,有點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則形似荔枝,菜裡還應配有荸薺,但現在去吃,荸薺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也是福建這一帶的特產。紅鱘飯裡有半隻鱘,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糟魚也很好吃,有股淡淡的酒香。紅糟是紅曲米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長樂很喜歡用紅糟做菜,比如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炒小腸。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拌麵加扁肉,傳說中的“情侶套餐”,也是一份常見的長樂早餐

很多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長樂街頭也很常見。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幾道長樂地方菜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荔枝肉是閩菜的代表,有點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則形似荔枝,菜裡還應配有荸薺,但現在去吃,荸薺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也是福建這一帶的特產。紅鱘飯裡有半隻鱘,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糟魚也很好吃,有股淡淡的酒香。紅糟是紅曲米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長樂很喜歡用紅糟做菜,比如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炒小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興化炒米粉才是興化米粉的正確打開方式,加上小魷魚之類的海鮮炒在一起特別香。

即使已經走過了很多地方,

嘗過無數美味,

大家心裡最懷念的,

也許還是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不可複製的家鄉味,

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繩索,

始終牽著身在異鄉的我們。

世間美食不可辜負,

留言告訴我,

你最喜歡的長樂小吃是什麼?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

“吃”這個字在福州話裡被稱為“食”。

“食飯”、“食酒”、“食茶”。

在長樂,五花八門的“小食”,

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

對長樂人來說,

一碗小小的冰飯,

也是黃金都換不來的美味,

想忘忘不了,想戒戒不掉!

冰 飯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冰飯是長樂夏日夜宵界的永恆C位,一碗冰飯配一盤燒烤,早已成了最接地氣的活法。冰飯真正的起源已不可考,腦補一下的話,應該是某天某個熊孩子,早上起來餓極了,就把放進冰箱冷凍的隔夜飯,用涼白開泡泡,但是不夠飽,就把西瓜,椰果切了,一起拌著吃了。咦!驚喜發現,透心涼嘎崩脆。

鍋 邊 糊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鍋邊糊的製作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10元錢的鍋邊糊,料就很豐富

鍋邊糊看起來很隨意,有一種家常的親切感,不知不覺就能抱著吃一大碗,作為早餐來吃真的不錯。

魚 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魚丸

魚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魚茸剁碎再加澱粉,鉸的很上勁,有嚼頭,但又不會過分Q彈。確實是實打實的魚肉,裡面包的豬肉餡,很香。吃了兩顆就開始想怎麼才能買點帶回家,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正好。

肉 燕

▲肉燕,吃多了會有點膩哦!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啦。作為長樂小吃裡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很多人以為肉燕跟沙縣的扁肉差不多。其實,肉燕的奧義全在於燕皮。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沒錯,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

做燕皮要選用精豬瘦肉,用木錘錘成肉茸,再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肉燕細品起來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撈 化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豬血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長樂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據說現在好吃的豬血化越來越少。

滷 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長樂的滷味種類太多了,真是挑花眼。點一份打包帶走,店家把肥腸、牛肉分別用剪刀剪好後過滷水裝在小碗裡,還額外給了一份醬汁,吃的時候感覺特別入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肥腸和牛肉

拌 面 扁 肉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拌麵加扁肉,傳說中的“情侶套餐”,也是一份常見的長樂早餐

很多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長樂街頭也很常見。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幾道長樂地方菜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荔枝肉是閩菜的代表,有點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為在豬裡脊上劃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則形似荔枝,菜裡還應配有荸薺,但現在去吃,荸薺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鱘飯端上來真是誘人,看起來跟螃蟹長得很像。鱘是螃蟹的一種,紅鱘就是有紅膏的雌鱘,也是福建這一帶的特產。紅鱘飯裡有半隻鱘,紅鱘的鮮味會滲到飯裡,再加上香菇,美味。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紅糟魚也很好吃,有股淡淡的酒香。紅糟是紅曲米釀酒之後剩下的酒糟。長樂很喜歡用紅糟做菜,比如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炒小腸。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興化炒米粉才是興化米粉的正確打開方式,加上小魷魚之類的海鮮炒在一起特別香。

即使已經走過了很多地方,

嘗過無數美味,

大家心裡最懷念的,

也許還是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不可複製的家鄉味,

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繩索,

始終牽著身在異鄉的我們。

世間美食不可辜負,

留言告訴我,

你最喜歡的長樂小吃是什麼?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長樂小吃不小,有大來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