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賣油饊子,油饊子……”

如果你住在熱鬧的老小區,也許會看到小販推著堆滿了饊子的三輪車在街頭巷尾叫賣,被塑料布包裹著的饊子整整齊齊,像極了金燦燦的豐收年景。菜市場邊上有時也能看到手藝人炸饊子的現場表演,邊上圍繞著聰明的食客,他們等待最新鮮的饊子出鍋,第一時間品嚐充溢著濃郁油香的那口酥脆。

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我最喜歡在偷懶的早晨,拿出成片的饊子掰下一塊,放進加了糖的牛奶或者豆漿裡泡著,冬天也可以放在微波爐裡熱上一會兒,香甜的泡饊子就新鮮出爐了。

泡好的饊子賣相不佳,但味道卻是一等一的好,吸飽了汁水的饊子條鼓漲漲的,泡發前末端未炸酥的面塊經過糖水的軟化、滲透,又韌又甜還帶點脆,吃起來竟然有吸溜麵條一樣的爽快感。

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饊子百搭的特性讓它在全國各地吃貨的手中開發出不一樣的美味,糖饊子、米粥饊子、羊湯饊子、饊子捲餅、饊子炒肉……湯水多的菜餚是饊子的好搭檔,炒過的饊子口感奇特、滋味濃厚,火鍋裡的饊子更是讓人慾罷不能。

粗的饊子泡著豆漿最好吃,細的饊子則是空口吃更香脆。

小時候我最愛細的油饊子,就著電視就能空口吃下一大袋,脆得掉渣的饊子經過咀嚼後透著一股子鹹香,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伴著咔嚓咔嚓聲過去了。

麵粉、鹽、油,中國美食裡最普通也是最百變的組合,不同的烹調方式賦予了他們截然不同的滋味和口感。因為喜歡吃饊子,我也按照網上的方子試著做了幾次,但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炸的饊子總沒有街邊買的好吃。

懷著這個疑惑仔細觀察了路邊炸油饊子的店家才發現,他們做饊子的時候不會加上多餘的配料,只要油、鹽、水、面這幾樣最簡單的食材,就能變出噴香的饊子。

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和麵是件技術活,做饊子的老師傅揉好的麵糰光滑柔韌,把起筋的麵糰餳好,搓成條狀再抹上油盤在盆子裡,這樣面的彈力才會恰到好處。接著像拉麵一樣將麵條抻開拉細,勁道的麵條可以抻得粗細均勻連續不斷,這時就可以下鍋油炸了。

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待炸的麵條繃在兩根筷子上,麵條接觸到高溫的油鍋立刻發出滋滋的聲響。老師傅輕輕翻動鍋中的饊子,看著它由白色逐漸變得金黃酥脆,空氣中瀰漫的著幸福的質樸味道。

饊子原先作為寒食節的代表食物,被稱作“環餅”、“寒具”,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蘇軾也曾吟詠饊子的形貌“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古代寒食節的特色食品傳到今天,已經不再是年節的專利,深入了尋常人家的餐桌生活,化為最接地氣的美食之一。

南通的油饊子有什麼好吃的?!

老人們總說饊子是滋補佳品,還有不少人遵循著傳下來的老方法,給坐月子的孕婦吃紅糖水泡饊子。從前物資匱乏的時候,高油高糖的食物撫慰了飢餓的靈魂,現在很多人也傳承了這種高熱量食物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的基因。美拉德反應帶來了霸道的香氣,各種烹調方式產生百變的口感,饊子就靠著它們俘虜了無數人,成為百姓的生活中最尋常也是最深情的一道風味。

許多南通人記憶中都有關於饊子的記憶和趣事

你最喜歡怎麼吃饊子?

來源:濠濱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