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莊子》這兩本書是道家思想的經典,裡面內容很多,無所不包。今天我們結合老子和莊子的思想,來聊聊世間萬物中的“道”,也就是說,在道家思想中,世間萬物都有哪些道理和規律,我總結起來有四個層次。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首先,萬物齊一,眾生平等

《易經》說陰陽,而道家講“道”,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是道家關於宇宙生成論的一段經典描述,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段了。這裡老子說到“一”、“二”、“三”,就是指“道”創生萬物的過程。主要講述了一、二、三這幾個數字,並不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淮南子·天文訓》是最早對道家思想哲學上的解釋:“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按照《淮南子》的解釋, “二”是“陰陽”,三是“陰陽合和”,“陰陽”相互作用,才創生了萬物,謂之“三生萬物”,萬物都是從道而來的,都是一樣的。另外,老子在《道德經》也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都是一樣的,從無而來,沒有什麼不一樣。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底下的萬物都和芻狗一樣並沒有被差別對待。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其次,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在《易經》中認為,萬物都是陰陽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而事物都有“陰陽”兩面。在老子和莊子的思想中,有無、好壞、難易、強弱、美醜、高下、等等完全不同的特性,只是事物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而已。任何事物都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性,只是什麼時候多,什麼時候少而已。在《老子》的第五十八章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倚,好壞並存,好中蘊含著壞,壞中也蘊含著好。

第三,事物的“兩面性”都是相對的

萬事萬物除了具有兩面性之外,這兩面還是相對的。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意思是說,天底下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等等都是相對的概念,並不是絕對的,你在眼中是善的,可能在別的眼中就是惡的。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在莊子的《莊子·齊物論》中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說,毛嬙、麗姬是大家眼中的大美女了,但是,魚兒見了她們就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就飛到高空;麋鹿見了她們就趕緊逃跑。我們覺得是美的,魚、鳥、麋鹿卻避之唯恐不及,這四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是什麼?

在莊子的《莊子·逍遙遊》中,還講述了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大鳥在天空翱翔,有它的理想和追求,而小鳥在林間有穿梭,也有它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所以,快樂和幸福也是相對的概念。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第四,萬物歸一,物極必反

世間萬物,除了具有兩面性、相對性之外,這兩面還是會相互轉化的,物極必反,這才是“道”的終極規律。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意思是說“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在我們一般人眼裡,直是好的而彎曲不好,但是在道家思想中,不管是在莊子,還是老子的思想中,他們更在乎的是事物的另外一面。

比如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論述中說,正是因為“無”的作用,才發揮了“有”的價值。比如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意思是說,舊事物的分解,意味著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意味著舊事物的毀滅。其實,從事物的本質來看,所有的事物並沒有形成與毀滅的區別,它們都是由相同的元素組成的。只有通達事理的人,才能懂得事物的這種相通為一的道理,因此他們不用分成或成毀的觀點來看問題,而是把自己的觀點應用於日常的事務之中。所謂日常的事務,就是天天去應用這個觀點;天天去應用這個觀點,就可以做到通達事理;能做到通達事理,就會有所得,這樣也就接近於道了。所謂道,就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在道家思想中,相對於“強”、“有”,他們更加強調“弱”、“無”的價值和意義,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但人死了反而變得僵硬;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而死掉的之後就變成了僵硬的枯槁。

在《道德經》第四十章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一句正是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這裡說到“反者”相對於“正者”,也有“往返”的意思;而“弱者”是相對於“強者”,有了反者才有正者,這叫做陰陽。反者道之動,“道”這裡用一句非常究竟的話來說明“一陰一陽之謂道”。弱者,強者 也是陰陽。有了陰陽道才能動,才有作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形,有形生於無形。道的作用萬物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返動迴歸,在“強弱”、“高低”、“有無”這些兩極之間來回運動。任何事物生於無,最終從有返回到無,比如人未出生之前,屬於無的狀態,生下來之後就是有,死了迴歸於無。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叢生到死的過程,經歷初成,長大,強壯,最終被道所弱化迴歸至無!同時這一過程到始終伴隨,不離不棄!這一種思想與佛家的“斷滅空”有相似之處,與“法性真如”的本源思想也是有共同之處。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有這四個規律,而且層層遞進

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說有一段經常論述,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意思是說,盡力使心靈達到一種虛寂的狀態,牢牢地保持這種寧靜。萬物都在蓬勃生長從而觀察到了循環往復的道理。萬物紛繁茂盛,最終各自又返回到它的根本。萬物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無的過程,這裡的“各復歸其根”就是回到原點,是“無”也是“道”的意思。

小結以今天的內容,今天我們分享了老子和莊子道家思想中對世間萬物規律的四個層次的闡釋,從萬物平等、到萬物都具有兩面性、再到萬物的兩面性都是相對的、最後講到了萬物的兩面性是會相互轉化,周而復始地運動變化。道家思想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可以說已經講的非常透徹和清晰。除此以外,道家思想還對人性、道德、和國家治理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後續我將繼續為大家分享。最後,歡迎大家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