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源於溼”,溼氣很可怕?快來看,教你如何祛溼!

中醫 穴位 養生 365養生館 2019-05-05

中醫有“萬惡源於溼”的說法,中醫認為身體的致病因有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而最可怕的就是溼邪,很多人突然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臉上黏膩不舒服,頭髮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殊不知這些都是溼氣過重的典型表現,今天就溼氣的起因和種類以及調理方法給大家普及一下。

“萬惡源於溼”,溼氣很可怕?快來看,教你如何祛溼!

首先要知道溼氣是怎麼來的?

①夏天高發

溼是夏天六月的主氣,此時溼氣旺盛,穿的又少,不注意就感染了;而且容易和暑氣相結合成暑溼,整個氣候都充斥著暑溼。咱們在講夏季養生時,講到重點強調要防暑溼。

②環境潮溼感染

比如居住地,住在樓房底層,常年不見陽光,臥室過於陰暗,地下室等等;再比如職業環境潮溼,長年水中作業等等;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也容易感染溼邪。

③飲食不節

飲酒過量,時間久了,啤酒肚就出來了;吃肉過多,無肉不歡;肥甘厚膩吃太多,損傷脾胃運化不力,生溼;喝太多濃茶;過吃生冷寒涼之物,比如大量吃水果,冷飲,海鮮,涼菜等等,都會損傷脾胃之陽氣,導致運化不力。

④情志失調

長期肝鬱,鬱悶等傷及肝膽,根據五行理論,肝木之氣過盛侵犯脾土,也會傷及脾胃,導致運化失調。

⑤縱慾無度

縱慾損失腎陽,腎陽為全身陽之根本,這個不足了,脾陽必然受其影響,導致運化不力,容易生溼。

⑥思慮過度

“思傷脾”,正常思考當然沒事,就怕思慮過度,進入死衚衕,走不出來了,特別是一些消極念頭,會導致脾氣鬱結,影響運化。

上述提到的這些原因裡,其中①、②屬外溼,溼從外入,溼邪主要侵犯體表,導致頭重如裹,全身沉重睏倦,胸悶,口不渴,關節肌肉疼痛甚至腫脹。

③、④、⑤、⑥屬內溼,主要是脾胃受損,運化失常,無法完全運化水液以及食物,運化得了的轉化為津液等精微物質被吸收轉化為氣血,運化不了的半成品成溼邪,排不出去又吸收不了,滯留體內,通過經絡侵犯各臟腑。

其次,什麼症狀就是有可能患病,也就是有哪些特點和危害呢?

“萬惡源於溼”,溼氣很可怕?快來看,教你如何祛溼!

①粘膩停滯,纏綿不休

"如油入面","千寒易除,一溼難除",這是古人對溼氣的描述,可以想象下多難纏吧!大便粘膩不爽,不好衝都是表現。

②溼性汙濁

既然是外邪,自然不會多純潔了,汙濁不堪。舌苔厚膩也是此特點表現。

③脾胃首受其害

溼氣產生往往和脾胃有直接關係,脾胃也會受其傷害,比如阻滯氣機,本來脾氣升胃氣降,現在可能都無法升降了,吃飯消化都成問題了。比如不口渴不想喝水是溼邪阻礙了正常運化。

④溼可分散到身體各個部位

溼可以通過經絡侵襲到任何地方,小腹,胸部,頭,四肢,五臟六腑都可能沾染溼氣。比如口粘是脾胃溼氣上蒸所致,侵犯頭部導致頭重如裹,侵犯四肢導致身體沉重,侵犯腹部導致腹部多肉,散佈全身則出現浮腫。

知道了溼氣的病因和種類,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萬惡源於溼”,溼氣很可怕?快來看,教你如何祛溼!

按照中醫的原理,“健脾才能祛溼”中醫講的脾可不是西醫講的器官。中醫講脾,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作用,脾主四肢,脾主運化。醫講脾主運化,運化什麼?水和谷。把水和谷進行了運化之後才能輸布到全身,意思就是,溼氣重,多由飲食不當所致的脾虛和外部溼氣侵蝕共同所致,針對寒溼和溼熱,是完全不同的調理方法:寒溼,應當注意少吃寒涼食物;多吃溫性祛溼的食物;注意避免外部寒邪入侵,空調溫度不要調得過低,26度左右就行,可以常備一件薄外套保暖,多開窗通風。溼熱則少吃甜食、飲料、油膩、辛辣、酒精等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溼熱淤積。多吃祛溼、清熱的食物。還有就是從根源上儘量避免產生,從而杜絕。

現在大家都知道如何預防及祛除

體內溼氣了吧

你還在等什麼呢

趕緊對溼氣說拜拜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