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閃動,兩週後就可能會引起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在戰爭史上同樣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二戰史上的那隻蝴蝶:美軍在一個荒島上撿到了一架日軍的寶貝飛機——零式戰機。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零戰”應運而生

二戰初期,鑑於第一款金屬戰鬥機96式艦載機存在速度不夠快,航程、滯空時間有限等缺陷,1937年5月,日本海軍提出了一項名為“十二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計劃。參與該項計劃競標的公司有兩家――日本三菱公司和中島公司。十二式艦載機於日本昭和十五年(天皇曆2600年)服役,因為紀年的後兩個數字剛好是兩個零,因而這款艦載機也被稱為零式戰鬥機,簡稱“零戰”。

在戰爭前期,日本國民並不知道這款飛機的正確名稱。報紙、廣播等在發佈戰果的時候,宣稱其為“海軍新銳戰鬥機”。美軍在1942年6月捕獲首架零式戰鬥機時,見其機翼下有“零”字樣,零在英文中是zero,後來盟國便稱其為“zero”。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最初,在零式戰鬥機論證會上,日本軍方內部分為兩派,雙方觀點相左,互不讓步。一派認為,飛機空戰主要取決於轉彎格鬥性能,為了獲得更加優越的格鬥性能,可以犧牲部分航程與速度;另一派則認為,日本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已經足夠優越,應該儘可能多增加其航程與速度,戰鬥機續航力應至少達到8小時、1300海里以上。至於格鬥性能,可以適當犧牲。

對於日本當時的科技和工業生產水平而言,要兼顧上面兩個要求,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此,中島公司知難而退,放棄競標,只留下三菱公司獨自支撐。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1939年3月,在飛機設計天才堀越二郎的領導下,三菱公司在名古屋工廠研製出了第一架零式戰鬥機,並於日本各務原陸軍機場進行了首次試飛。除了機輪剎車、滑油系統、螺旋槳出現了極小的故障外,試飛異常順利,並且非常成功。

鑑於軍方的苛求,“零戰”的優點與生俱來,成為日本飛機設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堀越二郎的精心設計下,它神奇地兼顧了飛機的機動性和續航力,並在技術上實現了多項第一。譬如,首次採用超硬鋁承力構造、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大口徑機關炮、恆速螺旋槳、大視界座艙、可拋棄大型副油箱等等。作為日本海軍航空兵二戰期間最著名的飛機,“零戰”也是二戰時日本飛機的招牌型號,在太平洋戰爭中,自始至終都是主力戰鬥機型。

“零戰”的設計之所以成功,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採用了日本住友金屬公司的“50嵐金屬”。這是一種當時最先進的超級鋁合金,其硬度大於鋼,重量卻比鋼輕數倍。三菱公司大膽地採用這種鋁合金製造“零戰”的框架、翼肋,甚至飛機的主樑。最終,在保證一定強度要求的情況下,飛機變得非常輕巧,重量大為減輕,空重(21型)僅1800千克。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重量輕”是“零戰”性能優勢的最大來源,它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保證了飛機2200千米的超大航程,同時也使得飛機獲得了更快的爬升速度――900米/分鐘。這些指標超越了同期的F-2A水牛、F-4F野貓、P-40小鷹、噴火等歐美戰鬥機。相比於當時普遍搭載空冷發動機的戰鬥機,零式戰鬥機氣動外形更佳,空氣阻力更低;加之轉彎半徑小,迴旋與低速格鬥能力出眾,故而在二戰初期的近距離空戰中佔盡了便宜。

零戰”神話,所向披靡

“ “零戰”最早的成名之戰為璧山之戰,這也是抗戰以來中國空軍最慘重的一次損失。當時,在日軍軍部的強烈要求下,1940年7月,“零戰”從日本本土經我國上海、南京、安慶到達漢口,加入日本12航空戰隊序列。這些“零戰”是還未完全定型的零式一一型(A6M1)。1940年9月13日,重慶璧山上空,13架日本“零戰”在6500米高空發現了飛行高度為5000米的中國空軍I-15編隊,緊隨其後的是I-16型飛機。中國空軍的混合機群共計有30餘架飛機。“零戰”隨即對中國空軍的機群發動突襲。對於具備高度優勢和裝備優勢的日本戰鬥機來說,這無疑是一次“一邊倒”的戰鬥。

根據當時中國空軍自己的記錄,出擊的34架I-15、I-16飛機中,13架被擊落,11架受傷迫降,飛行員10死8傷。在日軍的對外宣傳中,這次戰鬥被渲染為27∶0,日軍完勝,即日軍擊落中國飛機27架,自己無一傷亡。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零戰”更是接連擊毀中國戰鬥機近百架,自身卻僅有兩架因為地面起火而被焚燬。在零式戰鬥機投入中國戰場的1年時間裡,中方由於無法從戰場上搞到1架零式戰鬥機甚至其殘骸,進而完全不能一窺零式戰鬥機的真容。

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戰鬥機也給東南亞盟軍的飛行部隊造成了空前的災難,給予盟軍巨大的打擊。當時,零式戰鬥機的性能超過了包括美軍F-2A水牛、F-4F野貓、P-40小鷹等所有盟軍飛機,特別是其機動性和續航力,無人能比。其實,戰爭初期的日軍僅有300架零式戰鬥機,其中250架投入太平洋戰場。然而,就憑藉這區區250架零式戰鬥機,日軍在開戰後幾個月內就把盟軍部署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機消滅了2/3。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艦剛換裝的81架零式戰鬥機,作為護航戰鬥機參加了兩個攻擊波的空襲。憑藉超強的續航能力,數十架從航母上起飛的“零戰”完全掌握了瓦胡島上空的制空權,壓制住任何企圖強行起飛的美軍飛機,同時,掃射美軍機場。珍珠港一役,美軍損失慘重,188架飛機被擊毀。“零戰”僅有9架未能返航。

在當時的香港、新加坡、菲律賓、東印度,甚至印度洋,零式戰鬥機統治了整個天空,為日軍登陸作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攜帶炸彈的“零戰”也可以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有“萬能戰鬥機”之稱。那時,對盟軍飛行員來說,遭遇“零戰”就是噩夢。

零式戰鬥機由此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創造了所謂的零戰鬥機神話,被視為不可能被擊敗的“無敵戰鬥機”。成就這一神話的,包括以下幾方面因素:

首先,“零戰”的“囂張”來自其“超越時代”的設計,以及盟國空軍的過於輕敵。當時,美英等西方國家普遍不相信,日本製造的戰鬥機性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他們設想的水平。因為那不符合事實——彼時,日本最先進的發動機引擎的功率比西方差了約1/5,如此條件之下,要設計出“零戰”,無異於天方夜譚。堀越二郎卻將這一切從夢想變成了現實。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其實,“零戰”剛在戰場上露面,其性能就引起了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陳納德的高度關注,他向美國軍方提出了警告。可惜這份情報並未受重視,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對“零戰”的情況仍一無所知。

其次,初期與零式戰鬥機遭遇時,盟軍飛行員普遍犯了教條主義,錯誤地憑藉以往的經驗與“零戰”對陣,結果被打得七零八落。當然,這也與盟軍將太平洋戰區視為次要戰區的態度有一定關係。

此外,戰爭初期日軍的武士道精神也不可小覷。當時,日本海軍航空隊擁有一大批優秀的飛行員,他們訓練紮實,實戰經驗豐富,作風硬朗。這些出色的戰士配上性能卓越的“零戰”,當然所向披靡。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致命弱點,空中打火機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中,一架載滿燃油的零式戰鬥機在即將起飛前不幸被擊毀於航母飛行甲板。這是“零戰”從得意到失意的一個轉折點。同年6月3日,日軍飛行員小賀駕駛的一架零式戰鬥機因燃料洩漏,迫降在荒島阿庫坦島的苔原上。鬆軟的苔原陷住了機輪,機身翻倒,折斷了小賀的脖子。5個星期後,一支美軍搜索隊發現了這架幾乎完好無損的零式戰鬥機。這也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最重要的繳獲品。經過數次試飛和測試,美軍很快發現了“零戰”的缺陷:機體脆弱,防彈能力差;在高速俯衝時,可能解體。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破解“零戰”的祕訣由此產生。美軍發現,“零戰”的爬升率大、轉彎半徑極小,能輕易超過F-4F野貓和P-40,在低空時,用這兩種飛機和“零戰”進行纏鬥,無異於自殺;但是,如果在高空飛行時,“零戰”優異的垂直機動性能會開始惡化,其副翼動作呆滯,反應變緩。此外,“零戰”的俯衝速度不快,在戰鬥中如果被“零戰”咬尾,應立即以高速度俯衝並滾轉,通常可以擺脫其糾纏。這主要是因為“零戰”的結構減重過於苛刻,其重量比美軍的P-40戰鬥機輕了近900千克。

“零戰”早期的組裝照片顯示,在構成飛機機體的金屬框架上遍佈空穴,覆蓋機翼和機體的鋁合金僅厚1毫米。當“零戰”高速俯衝後向上拉起時,由於機翼厚度不足,機翼會出現褶皺變形,並可能進一步導致機體顫抖、失控並最終解體。更為嚴重的是,為了減輕重量,“零戰”居然沒有安裝自密封油箱和任何自動滅火裝置,飛行員也沒有裝甲保護,再加上新採用的50嵐鋁合金中含有大量易燃的鎂,一旦機體表面中彈,就非常容易著火;故而盟軍後來將“零戰”戲稱為“空中打火機”,大量經驗豐富的日軍飛行員因此與“零戰”一同葬身火海。

“零戰”的致命弱點終於被美國人發現了。飛行測試報告迅速傳送到太平洋一線戰場。得到這些寶貴的信息後,沮喪的盟軍飛行員欣喜若狂,立即著手改進戰術,再加上後來針對“零戰”弱點的新型戰鬥機的不斷補充,稱霸太平洋上空6個月之久的零式戰鬥機最終被擊敗了。

自殺式攻擊,走向衰亡

“零戰”性能解密後,美軍在研發新式戰鬥機時有了明確的針對性。與此同時,在專門對付“零戰”的新式戰鬥機F-6F與P-47/51問世以前,盟軍也找到了一系列立足現有機型對抗“零戰”的有效戰術,成百上千的盟軍飛行員生命因此得到挽救,因“零戰”造成的盟軍空中局勢急劇惡化的局面就此終止,空戰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有效扭轉。

對於曾經不可一世的“零戰”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1944年6月15日,美軍打響塞班島登陸戰。塞班島是日軍保護日本本土的重要防線,它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塞班島上的機場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一旦佔據塞班島,美軍續航能力達6600千米的新型B-29轟炸機就可以從這裡起飛,直接轟炸日本本土。

在戰役中,日軍以“零戰”為主力,派出473架飛機參戰;美軍方面參戰飛機956架。當第一波128架日軍飛機接近目標之時,立刻遭遇了F-6F的高空俯衝攻擊……是役,“零戰”被擊毀近200架。日軍的空戰力量事實上已被消滅。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因為實戰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大都已戰死,負隅頑抗的日軍最後竟將陳舊的“零戰”改裝成“神風特攻機”,由十六七歲的青少年組成自殺性質的敢死隊——“神風特攻隊”,他們駕駛著零式戰鬥機,攜帶250千克炸彈衝向對方,以求和對方同歸於盡。

毫無技戰術可言的自殺式攻擊收效甚微。與年輕的生命同歸於盡的不是對方的戰艦,而是被專用於“神風特攻隊”攻擊的“零戰”。太平洋戰爭的最後階段,數以百計的“零戰”就以這樣的方式走向滅亡。

二戰期間,日本曾先後生產了1萬餘架各型的零式戰鬥機。直至今日,“零戰”依然可以稱得上是世界航空史上設計最為成功的經典戰鬥機之一。零式戰鬥機在設計理念上依照低翼負荷的設計思路,飛機的減重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並由此收穫了相應的出色性能。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零戰”的過分減重也帶來了飛機結構強度問題,從而造成零式戰鬥機結構不足以支撐其大幅度飛行動作所產生的應力。此外,刻意減輕重量使得零式戰鬥機在發動機設計安裝以及搭載彈藥上存在致命的缺點。譬如,較小的發動機安裝空間,使得飛機後期無法改裝大功率的發動機;再如,零式戰鬥機上輕機槍威力過小,無法穿透許多美國戰鬥機的裝甲板。

1976年,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在採訪堀越二郎後指出,日、美兩國對待生命的不同態度,是決定太平洋戰爭勝負的關鍵。美軍飛機的設計出發點是駕駛員的生命,“零戰”則不是。

技術上的比拼,最終比拼的是人性。“零戰”的設計,從一開始就以人的生命為代價來追求性能的卓越,它的滅亡是註定的。堀越二郎設計了超越時代的作品,但他忽略了一點,技術是有底線的,人們可以為了某種目的去突破它,但必不長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