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4萬人越來越富,主要靠這6個辦法,這麼幹國家直接給你發錢

英德全市41461人實現脫貧,有勞動能力的脫貧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萬元……近年來,清遠英德市在開展扶貧工作中,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扶貧改革模式,通過基層治理、“百企扶百村”、“以獎代補”、利益聯結、項目管理、深度幫扶等六種創新舉措和模式,在全面推進扶貧工作過程中取得實效。

英德4萬人越來越富,主要靠這6個辦法,這麼幹國家直接給你發錢

01“支部建到村組、自治沉到村落、服務下到村裡”

英德地處粵北山區,貧困人口多、分佈散,有相對貧困村78個,貧困群眾43319名。近幾年,該市以“支部建到村組、自治沉到村落、服務下到村裡”為目標,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和農村公共服務“三個重心下移”,通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效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目前,英德在行政村一級設立黨(總)支256個,在村民小組(自然村)一級單獨或聯合設立黨支部1066個,引導建立村民理事會4746個,成立農村經濟聯合社285個,經濟合作社6070個,建立起了以黨(總)支部、村委會、村民理事會、經濟社“四駕馬車”為架構的基層治理體系。

02“百企扶百村”,民營企業結對幫扶

在扶貧工作中,英德還創新開展“百企扶百村”活動,動員、組織民營企業和商(協)會結對、村企共建的形式,參與扶貧,結對幫扶。為確保民營企業扶貧資源精準有效配置到戶,該市積極引導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和各村資源特點,通過農業扶貧、捐贈扶貧、就業扶貧等多種方式幫扶分散貧困戶。目前,英德市有121家企業結對幫扶155條分散貧困戶所在村,帶動28000多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像九龍鎮2016年引進英德市國業旅遊公司,成功開發了“農旅結合+精準扶貧”的九龍小鎮旅遊扶貧產業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基地提供300多個就業崗位,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通過引進企業幫扶,九龍鎮的村民、貧困戶不僅享有固定分紅,還可以在家門口就業,真正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構建了政企結合的扶貧格局。

03“以獎代補”,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英德市為調動貧困戶自力更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先後出臺了精準扶貧產業獎補、就業獎補等措施,堅持“先幹後補”原則,按其項目規模、務工收入的一定比例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

按照獎補標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種植或養殖項目達到一定規模的,最高可獲得4500元獎補資金;實現穩定就業的,最高可獲得3500元的獎補資金;單戶貧困戶既參與扶貧產業項目又實現穩定就業的,最高可獲得8000元的獎補資金。

據瞭解,自實施“兩獎補”政策以來,英德全市共發放獎補資金約6410萬元,參與獎補的有勞動力貧困戶累計2.3萬戶7萬人次,戶均收入提高約2710元。

04探索利益聯結機制,農旅結合

英德市還積極探索多種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等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實現多方共贏。

九龍鎮河頭村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整合了吳屋村、石下村連片閒置的農田,統一流轉給廣州雍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統籌產業基地建設、運營、管理、營銷,規模化種植黃金百香果、鷹嘴桃、紅薯等農產品,同時開發採摘體驗、觀光旅遊等項目。項目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可達400萬元,利潤按照“1234”(鎮政府10%、村委20%、企業30%、村小組40%)的比例分配,確保農戶獲得一份土地租金收入、一份務工收入、一份分紅收入,惠及建檔立卡戶52戶153人。

此外,九龍鎮以“公司+村級黨組織+農戶”的合作模式,整合流轉河頭村近1800畝土地,依託九龍豐富的峰林資源,大力開發鄉村旅遊產業,探索形成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從業者”的農村“新三變”模式,既促進經濟發展,又確保了村民收益。

05壓實“七大責任”,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

英德為確保扶貧項目精準投放,通過壓實“七大責任”,將有限的扶貧資金用在脫貧攻堅“刀刃”上。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項目類別,壓實鎮村項目謀劃主體責任;二是嚴格程序,壓實村、鎮、市層層公示責任;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壓實市級項目審批主體責任;四是壓實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對扶貧項目資金的監督責任;五是開展全市廉政專項監督工作,壓實基層一線的自督自查責任;六是設立脫貧攻堅特約監督員,發揮黨外人士的督查責任;七是開展扶貧資金績效評價考核工作,壓實主體部門的監管責任。

截至2018年底,該市審議通過了456個項目,涉及資金規模達5.32億元。其中入庫項目共實施240個。目前,產業類項目受益貧困戶覆蓋全市24個鎮(街),預計帶動戶年均增收2500多元,另外是基礎設施類項目,目前大部分已完工或者在建中,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06利用貧困戶小額貸款政策,與銀行、企業創深度幫扶模式

針對少數貧困戶脫貧質量不高等情況,英德積極創新深度幫扶模式,充分利用貧困戶小額貸款的優惠政策,與銀行及企業之間探索創新“企業+金融+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幫扶模式,通過發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成立合作社,集中貧困戶小額貸款金額,以合作社的名義租賃種養企業的經營權。並通過合作社委託企業代種代養形式,按照不低於保底收益的標準增加貧困收入(一般是每戶貸款5萬元,按不低於8%收益每戶增收4000元)。

目前,英德市分別獲省農商行、省郵儲銀行授信3000萬元和2000萬元額度。本地企業八百秀才、英州紅、正邦集團、錦潭小鎮等也積極參與該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400多戶脫原本貧質量不高不穩的貧困戶脫貧問題。

綜合自清遠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