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傅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後6個月 不服用華法林了

心血管病 藥品 心臟病 健康 豫網 2017-06-08

【豫網訊】(豫網通訊員 陳慧敏)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也是九院房顫患者之一的王師傅值得開心的日子。他因為房顫、不能長期口服華法林而在鄭州九院心臟中心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LAAC)後6個月,今日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EE)證實封堵器表明無血栓、內皮覆蓋完好而自今日起不服用華法林、改服阿司匹林就能達到降低腦卒中、血栓栓塞風險。

2013年3月19日,為提高房顫卒中預防意識,減輕房顫引發卒中的危害,從而減輕社會經濟負擔,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等八大學會聯合發起的中國房顫聯盟(CNAFA)在京成立。會上同時宣佈將每年的6月6日定為“中國房顫日”,並計劃發佈《中國房顫卒中報告》,提出規範防治房顫相關卒中的建議和可行性措施。

房顫,即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中國是房顫大國,預計有約1000萬房顫患者。 房顫最大的危害是導致包括腦卒中在內的血栓栓塞事件。非瓣膜性房顫,其血栓90%來源於左心耳。左心耳是房顫患者形成血栓的主要工廠,是導致腦卒中或系統血栓栓塞事件的根源所在。有效控制左心耳血栓形成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房顫患者血栓事件的風險。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慢性心臟病及其它因素影響,房顫全球發病率劇增,而我國更是房顫卒中的重災區,房顫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房顫所致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及高複發率的特點。腦卒中通常為終身性疾患,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而且持續性的醫療費用也會給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2016年8月,因急性腦梗死入住神經內科的王師傅,入院後心電監護提示持續性房顫,考慮此次腦梗死由房顫導致,在神經內科規範化治療後轉入心內科,預防再次腦卒中。

當時,鄭州市九院趙明中主任查看病人後指出:房顫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房顫引發的血栓栓塞事件,導致患者生命質量下降、甚至致殘、致死。目前,在改善患者症狀方面,主要為藥物或射頻消融控制心律以及藥物控制心率;在預防包含腦卒中在內的血栓栓塞事件方面,主要選用抗凝藥物長期治療。然而臨床實踐中可以堅持口服抗凝藥治療者為數不多,就華法林而言,其安全治療窗較窄、需要頻繁檢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華法林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等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且華法林易致出血併發症,更令患者或處方醫師心存恐懼。新型口服抗凝藥(非維生素K拮抗劑類)也存在著出血風險,因半衰期短,漏服2次藥物就失去保護作用,且費用負擔較重,在實際應用中依從性也不佳。

研究表明,非瓣膜房顫血栓的來源絕大多數(約90%)來自左心耳。鑑於抗凝藥物治療的諸多弊端,一些新興的非藥物干預技術,如左心耳封堵術(LAAC)在預防房顫患者卒中的發生、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複合心血管事件方面顯示出卓越的優勢。LAAC使血栓生產工廠——左心耳失去形成血栓的作用,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風險性,並較抗凝藥物減少出血併發症。

針對此非瓣膜性房顫患者,CHA2DS2-VASc評分≥2分,血栓栓塞風險高,且不願接受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有左心耳封堵術適應證,該患者術後口服華法林1.5個月後曾複查TEE,示封堵器表面無血栓形成、殘餘漏等,封堵效果良好,停用華法林,改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療,現服藥6個月,今由省直三院超聲科張永祥主任複查TEE,顯示封堵器表面無血栓形成、內皮覆蓋良好,達到預期效果。據此,藥物方案調整為單用阿司匹林長期口服抗栓治療。患者及家屬對此治療方案積極配合,並對醫療效果十分滿意。

王師傅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後6個月 不服用華法林了

王師傅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後6個月 不服用華法林了

王師傅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後6個月 不服用華法林了

王師傅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後6個月 不服用華法林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