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翹盼新三板試水集合競價交易

新三板 投資 私募 創業 金融界 2017-05-27

烏龍指、殭屍股、一分錢交易……新三板中的一些異常現象未來有望終結或減少。據滬上券商人士向上證報記者介紹,券商早在5月初即完成了集合競價交易的技術通關測試。從技術層面而言已經具備條件實施集合競價交易。

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近期如果能推出集合競價,那是很大的進步,哪怕每天只有一次,對“新三板”公司的發展都會起到較大的積極作用。

集合競價怎麼玩

集合競價並非史無前例的創新。在新三板市場中,兩網及退市企業(即俗稱“老三板”企業)一直在採用集合競價的交易模式。

集合競價,就是在當天還沒有開盤前,投資人根據前一天的收盤價和對當日股市的預測來輸入股票價格,在集合競價時間裡輸入計算機主機的所有下單,按照價格優先和時間優先的原則計算出最大成交量的價格,這一價格即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而該過程則被稱為集合競價。

在該交易模式下,一段時間內,系統會收集所有買賣報單,最後按照成交量最大化,確定成交價格。競價交易分別於轉讓日的9∶30、10∶30、11∶30、14∶00揭示一次即時行情,最後一個小時即14∶00後每十分鐘揭示一次即時行情,最後十分鐘每分鐘揭示一次即時行情。

測試階段中,安排集合競價交易的時間段為9∶15-11∶30、13∶00-14∶55、14∶55-15∶00。有券商人士分析稱,如果要推集合競價交易,按道理應該是循序漸進地試水,比如前期每天集合競價一次,在試水過程中總結經驗後,再一步步增加次數。另外,如果使用集合競價交易後,盤中的協議交易方式將停止。

為流動性帶來曙光

對於集合競價交易,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如果真能實現,會給新三解決流動性難題帶來曙光。

據瞭解,今年一季度,在新三板掛牌3個月以上的10090家企業中,6637家未發生交易,佔比65.78%;13.4%的企業3個月內交易不到5天;每天都有交易的企業只有93家,佔比僅為0.92%。由於流動性不足,使得融資前景模糊,導致部分擬掛牌企業的掛牌意願隨之下降。

為了提高“新三板”流動性,監管層也是想盡辦法,除了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還在去年推出了分層制度,但效果平平。

在今年5月10日召開的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監事長鄧映翎曾表示,國務院要求證監會、全國股轉公司研究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目前交易制度有很多改進,方案已確定,將擇機推出。

久正工學總裁陳海榮告訴記者,如果實行集合競價交易,肯定能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也能正確體現企業的價值,對業績好的企業會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程曉明認為,集合競價交易,哪怕每天只有一次甚至只有一秒鐘,都會非常有意義。競價交易,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提高定價的效率,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參與,有助於提高新三板的流動性。

可遏制市場操縱行為

“集合競價交易方式最大的好處是進一步減少了協議交易可能出現的市場操縱行為。”程曉明說。

他告訴記者,協議轉讓方式跟競價交易方式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協議轉讓下,當事雙方可以直接討價還價,這樣會造成兩個後果:第一是成交效率很低,因為雙方會不停地討價還價,過程有時會很漫長;第二是即使成交,在交易過戶的時候,價格很容易作假,“本來10塊錢成交,但可以3塊錢過戶,也可以15塊錢過戶,私底下加7塊錢或者給5塊錢。外面的投資者很難知道真實交易信息。”

競價交易的真實性則遠比協議轉讓高。而且該交易方式還可以避免或減少股價大起大落。協議交易方式屢現“一分錢交易”就存在極大虛假性,無法反映公司真實價值。今年以來,就有幾十家掛牌公司有過0.01元/股的日成交均價。

另外,協議轉讓容易出現烏龍指。據瞭解,“新三板”上的烏龍指事件至今已不下百例(含未曝光的)。最典型當屬今年3月9日的寧波水錶烏龍交易,當天盤中,投資者誤將買入價格19.70元操作為1970元,最終價值4萬元的股票,以高達394萬元成交,買方瞬間損失390萬元。

程曉明表示,競價交易的本質應該是投資者自主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一旦實現競價交易,就不太容易操縱市場,因為競價出來的價格是真實的價格,能反映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價格的一個真實判斷,同時會給公司定增融資提供一個很好的定價參考依據。

爭議投資者門檻高低

“僅有競價交易還不夠,希望下一步能把個人投資門檻降低,並增加當日的交易次數。”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程曉明說,一個成熟的市場,沒有一定數量的投資者來參與,肯定活躍不起來,競價交易的功能也很難充分發揮。推行競價交易後,新三板有可能會吸引更多人來參與,但500萬元畢竟是一個很高的門檻,這個門檻如果能同時降低效果一定會更好。

不過也有資深創投人士認為,500萬元門檻不算高,高淨值人群不少,如果有賺錢效應,這些人肯定會蜂擁而來。

某私募經理認為,新三板市場目前的每日申報單和成交額都較少,如果推出競價交易後,投資者人數仍然不多,對於流動性的改善就沒有太大的幫助。

程曉明表示,對“新三板”來說,目前更重要的是擴容和完善規範制度。儘管交易是核心,但是流動性的解決,可以放在擴容和規範之後,先把擴容和規範做好了,再把交易慢慢放開,可能會更好。如果交易的步伐、流動性改善的步伐,邁得太大太快,從長期看,未必是一件好事,或者說未必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如果擴容工作完成,比如,新三板有兩三萬家了,相關的制度也很完善了,這個時候引入競價交易甚至連續競價交易,應該效果會更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