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常見問題解答彙總(上)——譚紅偉教授科普系列

作者:杏林之聲

1、什麼是房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實驗中的心房電活動紊亂。心房無序的顫動即失去了有效的收縮與舒張,心房泵血功能惡化或喪失,加之房室結對快速心房激動的遞減傳導,引起心室及不規則的反應。

2、房顫的危害

(1)腦卒中及血栓栓塞:房顫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及體循環動脈栓塞的風險,其年發生率分別為1.92%和0.24%。

(2)心衰:心衰和房顫常同時存在並形成惡性循環,二者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瓣膜病,房顫使心衰的患病率增加3倍且加重心衰的症狀。

(3)心肌梗死:房顫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2倍,但與年齡相關性較小。

(4)認知功能下降、痴呆:房顫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痴呆、阿爾茲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風險,即使對於沒有腦卒中的患者,房顫同樣可以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海馬部萎縮,其中對認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記憶力、執行力和注意力幾個方面。

(5)腎功能損傷:腎功能不全是房顫的危險因素,同時房顫患者中腎功能不全的風險也增加。

3、房顫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1)器質性心臟病;(2)心臟以外的疾病引起;(3)孤立性房顫或特發性房顫(原因不明)。

臨床表現:房顫引起的心室率異常是產生症狀的重要原因。心悸、乏力、胸悶、運動耐量下降是房顫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房顫引起心室停搏可導致腦供血不足而發生黑矇、暈厥。持續房顫伴發心室停搏,多在夜間發生,與迷走神經張力改變或使用抑制房室傳導的藥物有關。房顫併發左心房附壁血栓易引起動脈栓塞。此外,房顫還可致患者入睡困難和心理困擾。

4、房顫的危險性因素有哪些?

可干預的臨床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肥胖、耐力運動、睡眠呼吸暫停、甲狀腺功能異常、吸菸、飲酒;

不可干預的臨床危險因素:年齡、性別、家族史、種族、身高、基因以及一些實驗室檢查指標,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軸縮短率降低、C反應蛋白、血漿腦鈉肽等。

5、診斷房顫需要做的檢查

(1)房顫的診斷需心電圖或其他心電記錄提供依據。重複每日心電圖檢查,可以提高無症狀陣發性房顫的檢出率。

(2)動態心電圖有助於發現短陣房顫及無症狀性房顫。

(3)具有心房起搏功能的起搏器或ICD可行持續的心房節律監測,能檢出患者的心房高頻事件(AHRE)、房顫負荷和無症狀性房顫等。

(4)當房顫是由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旁路相關的房室折返或房性早搏(簡稱房早)誘發時,心臟電生理檢查有助於明確上述誘因。

(5)新型檢測手段:帶有心電監測功能的智能手機、手錶、血壓計可用來識別無症狀性房顫,同時運用這些新技術或植入式心電事件記錄儀、體外循環記錄儀與智能手機進行無線網絡連接後可對房顫射頻消融術後患者行長程心電監測以評估房顫是否復發。

(6)其他檢查:睡眠呼吸暫停是房顫的一個高危因素,對於可疑患者可行睡眠呼吸監測。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