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業務陷血海亂戰,轉戰大家電就能拯救小米嗎?

手機業務陷血海亂戰,轉戰大家電就能拯救小米嗎?

在發家主業手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小米將規模化增長的希望,如今放到了大家電業務上。不過,面對海爾、美的、海信、格力、長虹、TCL等家電巨頭,可不是當年在手機市場上的蘋果、三星等對手,小米顯然難以“如願以償”。

荀玉||撰稿

近日,小米集團宣佈成立大家電事業部,全面發力白電市場,並稱大家電是小米未來10年的核心拼圖之一。而就在日前,小米還剛剛被手機企業集體圍毆,接二連三低價高配的新機,讓小米手機性價比的地位備顯尷尬,一度成為網絡熱點話題。可以看出,面對激烈競爭的手機行業,小米正在嘗試改變。

本地專升本熱門專業有哪些?已出榜單查詢

廣告

手機業務陷血海亂戰,轉戰大家電就能拯救小米嗎?

其實,小米進軍家電圈並不算是什麼大新聞。早在2013年,小米已經開始佈局戰略轉型,從一個手機軟硬件加互聯網三位一體的系統,轉變為硬件加新零售及互聯網服務的新鐵人三項。目前小米主要涉足的是電視及周邊的小家電,而對於傳統的大白電,產品和市場規模並未形成。此次小米開始全面進軍家電界,不僅僅是看到了單一的傳統家電的利潤,還在於2019年年初,小米提出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

眾所周知,隨著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人工智能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在家電行業,人工智能想從根本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首先要從大家電入手,而對小米來說,生態鏈大多為小家電和生活用品,大家電產品的缺失成為其深化人工智能物聯網戰略的短板。沒有大家電的加持,小米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就無法真正走進消費者生活中。

從小米自身的處境來看,作為手機發家的企業,小米手機的位置現在非常尷尬,比起國內幾個老品牌溢價能力不足,無法帶來高淨利。而2019年除了幾個旗艦產品外,幾乎無一例外的主打性價比,高配低價成了今年手機市場的主旋律,甚至部分新機器性價比比小米還要高,小米產品的價格優勢也顯得有些疲軟。在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整體下滑。顯然,處在一個不高不低的尷尬境地,說小米是戰略性向手機市場妥協也不為過。

另一方面,儘管6年的時間小米逐漸形成了從手機周邊到智能硬件,再到生活用品等相對完善的生態鏈,但大趨勢下很多傳統家電廠商甚至渠道商早已經嗅到商機紛紛佈局生態圈。前有美的互聯網品牌布穀BUGU發佈智能產品進行場景化佈局;後有蘇寧發力生態聯盟實現無邊界整合。如今,還有海爾的智慧家庭直接“蓋帽”行業。而與三者相比,無論是家電產品的全品類還是平臺的整合能力,小米都沒有優勢可言,佈局大家電市場也算是小米無奈之下的尷尬轉型。

可見,家家言轉型,但傷筋動骨的轉型並不容易。目前萬億家電市場的格局相對穩定,傳統巨頭牢牢把持,小米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分一杯羹無異於虎口拔牙。即使有小米的互聯網電視、智能空調等部分大家電支撐,但這些產品也僅僅是得到部分米粉兒的支持,且業績並不亮眼,吐槽卻是不少。

另一方面,產品給力需要研發實力來支撐,在研發方面傳統家電巨頭們均是多年沉澱所在,而小米的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與其相比,至少在短期內差距較大,此時佈局大家電,所投入和耗費的財力、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不知道雷軍是否捨得“下血本”。

再者,大家電都涉及到售後安裝這一塊,還有更長時間的維修及其他售後服務,服務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及企業的口碑。善於線上輕運營的小米在互聯網電視的服務商詬病已久,而佈局大家電能否有耐心和韌勁做好投入大、產出低的服務品牌都是未知數。

從生活小家電到廚房小電,再到空調、電視等傳統家電大件,小米在進軍家電界的道路上可謂越走越深。大家電無疑將是小米的下一個戰場,而這場戰役的結果又將如何呢?時間或許會給出答案。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