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瞄準大家電的小米前景如何三問!瞄準大家電的小米前景如何

5月17日,小米集團宣佈成立大家電事業部,任命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川為大家電事業部總裁,全面發力白電市場。此次調整後,王川負責除電視之外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品類的業務,向雷軍彙報。

近兩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大家電增量市場基本飽和、房地產拉力減弱等行業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家電行業遇到了嚴峻考驗。根據奧維雲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累計8327億元(包含25個常見品類),同比增長1.5%,可這個增速相當於2017年增速的七分之一,中國家電市場面臨著整體失速的危機。小米集團選擇此時入局大家電市場意義何在?進軍大家電市場的前景如何?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一問小米,為何看重大家電市場?

從成立至今,手機和電視就是小米賴以生存的兩大核心業務,特別是電視業務,更是在過去五年實現了從量到質的改變。數據顯示,2018年Q4季度和2019年Q1季度,小米電視取得了連續兩個季度銷量全國第一的成績。那麼在電視業務上做的好好的,為什麼要突然去佈局大家電市場?

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手機與電視業務上,小米雖然仍處於盈利階段,但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手機與電視兩大主營業務即將觸及市場容量的天花板,想要實現各自產品線在市場規模上的進一步突破可謂難上加難。反觀大家電業務,由於體量較小,因此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此外,通過小米春季新品發佈會獲知,在試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小米空調業務就取得了單日銷售額破億元的成績。因此,作為AIoT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米的大家電業務有望成為營收增長的新發動機。

作為家電市場近期最為熱點的話題,業內對小米進軍大家電市場一事可謂眾說紛紜,對此,《中國電子報》記者對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互聯網研究部總監彭顯東進行了採訪。他表示,過去幾年,小米在手機與電視兩大業務上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進軍大家電市場有利於其市場佈局的進一步擴充。與傳統家電企業相比,小米是一家重營銷、輕製造的企業,旗下的產品多以代工為主,因此在生產管理費用、人員管理成本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此外,手機與電視業務上的成功給了小米巨大信心,因此小米有理由相信可以做好大家電業務。

對此,捷孚凱(GFK中國)家電事業部李沫也表達了相同觀點,她告訴記者,進軍大家電市場的小米除了擁有超高性價比之外,精準市場定位以及龐大粉絲擁躉是其有信心做好大家電業務的重要倚靠。此外,在小米AIoT戰略中,大家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結合已經培養出的粉絲群體和在其他智能生態產品上的成功經驗,為大家電業務發展奠定了基礎。

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小米做大家電業務是具備優勢的,雖然在核心技術方面不可能趕上實力強勁的傳統家電品牌,但有著極高性價比的小米家電產品可以憑藉自身品牌優勢以及渠道資源實現對市場用戶的一定積累。不過劉步塵也指出,作為一家營銷主導的企業,小米在短期內不會對傳統家電企業產生任何影響,如果不能向技術主導企業轉型,那麼就算前期跑到再快,後期也會因為缺乏產品與技術等支撐企業繼續向前的動力,逐漸走向沒落,在這方面,樂視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問小米,能否複製電視業務的成功經驗?

今年年初,小米集團2018年Q4財報出爐,在電視行業整體陷入低迷的形勢下,小米電視2018年全球出貨量達到840萬臺,同比增幅高達225%,接連不斷的好成績讓小米對大家電市場漸漸產生了“想法”,試圖借勢在大家電業務上取得同樣出色的成績。那麼對小米來說,能否將電視業務上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大家電業務上?

董敏表示,就目前市場來看,由於小米大家電業務市場體量極小,因此藉助自身龐大的粉絲用戶,短期內將會在增長速度上高於電視和手機業務。至於能否延續在電視業務上的優異表現,董敏指出,產品體驗、售後服務、資源調配等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在劉步塵看來,小米的成功本質上是商業模式的成功。雖然在手機和電視業務上小米取得了不俗成績,但在大家電業務上,小米很難將成功的經驗複製過來。劉步塵強調,手機與電視的屬性為信息化產品,大家電的屬性為功能化產品,這一點說明大家電更在乎產品的功能性,而小米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並不具備這樣的屬性。舉個例子來說,在大家電領域做得不錯的海爾、格力為什麼做不好電視和手機?在電視領域做得不錯的創維、海信為什麼在做大家電方面表現平平?因為不擅長、沒優勢,所以家電市場歸根到底還是產品競爭,看誰的產品更先進、更實用、更有技術優勢,而非看誰的模式更先進。

對此,彭顯東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表示,小米想要在大家電業務上取得同手機、電視等業務一樣的成績,難度還是非常大的。首先,手機、電視等產品的特定屬性與大家電的產品特定屬性不同,因此很難給予有用的經驗借鑑。其次,彩電市場的格局分佈較廣,電視品牌眾多,但在大家電市場,頭部品牌幾乎佔據了市場9成以上的份額,因此留給小米的機會並不多。基於以上兩點,小米進軍大家電業務所遇到的挑戰將遠遠大於手機與電視業務。

三問小米,大家電業務對AIoT戰略意義何在?

過去兩年,“AIoT”一詞成為了物聯網的行業熱詞,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與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深度融合,家電與消費電子產品正在告別單機智能時代,進入場景智能的新階段。

隨著AIoT主導下的新時代到來,對於已經錯失或者掉隊在互聯網時代競爭的家電廠商來說,提前行動、主動擁抱是唯一正確的答案。面對風口,國內外眾多家電、科技巨頭紛紛跨界佈局AIoT,那麼對小米來說,大家電業務對AIoT戰略意義何在?

董敏表示,大家電事業部的成立有利於小米彌補自身在AIoT佈局中的短板,從而帶動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實際購買力,並最終轉化為大家電購買的主力軍。與傳統家電企業相比,小米有更加明確的用戶標籤、有更加完整的銷售渠道、有更加龐大的粉絲用戶。儘管AIoT戰略在目前還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各家企業實際的投入微乎其微,但隨著5G時代的全面到來,小米有望在AIoT戰略中搶佔先機。

彭顯東表示,AIoT是如今小米最有想象力的業務,遠勝於手機。小米憑藉著用戶量、設備數與數據積累,正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隨著5G商用的加速,設備的連接能力將有明顯的飛躍。在AIoT領域,小米佈局很早,積累也較為深厚,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生態鏈體系,在手機業務與電視業務增長空間不大的前提下,通過大家電業務的橫向擴充來帶動小米未來的增長。

此外,劉步塵告訴記者,AIoT將是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目前各家的AIoT戰略沒有本質的區別,以後的產業也都一樣,未來的家電產品一定是能夠發佈智能指令的。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技術和相關產業的不斷前進,互聯網企業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不過,目前這些新興技術與產業正處於成長期,還沒有到真正成熟、能夠給企業和社會帶來顯著貢獻的程度,需要大家一起推動這些技術和產業繼續向前發展。

三問!瞄準大家電的小米前景如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