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四組人物,八種人生,悟透又可以通透三分

每日7點,文化早餐 ▵ 點擊 讀 史 關注 / 置頂公眾號

博文 | 通識|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

來源 | 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四大名著裡有著眾多的人物,各樣的人生,就像這個大千世界,就像我們每一個人。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小說裡的主角則只有那麼幾個,因為他們的人生最精彩,最能代表芸芸眾生的千姿百態。

當我們用心走近他們、感受他們,他們每個人就都是一種至深的人生領悟,蘊含著千般的人生滋味。尤其,是四本書中的這八大人物。

四大名著中的四組人物,八種人生,悟透又可以通透三分

➤紅樓:黛玉的“真”,寶釵的“空”

網上曾有一個面向男人的調查,黛玉和寶釵,你最想娶的是誰?80%的票投給了寶釵。這個問題如果換一下,問你最想談戀愛的是誰?結果必定會反過來。

人,就是這麼務實,或者說自私,哪裡關係了黛玉、寶釵的好壞呢?

男人們不想娶黛玉,無非是覺得她“作”,愛耍小性子,有時刻薄,總生氣,愛哭哭啼啼。願意和黛玉談戀愛,無非是覺得她真性情,是天然的女兒態,惹人愛憐,喚起了保護欲。只是結婚了天天如此,便受不了。

男人們想娶寶釵,是一種務實,因為覺得她體貼,得體,不多事,還能幹。這些品質放在婚姻裡,會很實用。不願和她談戀愛,是因為覺得和這樣周正的女子待在一起,會少了諸多情趣。

看吧,這就是那種自利的心思。而黛玉始終是黛玉,寶釵始終是寶釵。黛玉身上是一種少女情致,寶釵身上則是成熟女人的風味。細品她們的秉性,就能知道黛玉一身的“真”,她是道家仙子;詩人顧城則說寶釵,她是天性空無的人,屋子裡一片雪白,所以像是佛家菩薩。

但她們畢竟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只是有著那種慧根和靈性。於是她們就免不了要有一些小缺點,譬如有些人說的黛玉的小心眼,譬如另一些人說的寶釵的有心機。其實,那都是極自然的事,是人之常情,本不需太過計較。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身上也都有別人認為的好與不好,卻不能強求一個人把所有的好都佔了,也不能偏頗地以為一個人身上就佔住了所有的壞。如果肯給自己一份寬容,好成全自己的天性與成長的從容,那麼就也該給黛玉和寶釵這樣一份寬容。

四大名著中的四組人物,八種人生,悟透又可以通透三分

➤三國:諸葛的“正”,曹操的“奇”

《孫子兵法》中有句話:以正合,以奇勝。放在一個人身上,我們便可以這樣理解:有的人就是要正統的,正氣一身,正義凜然;有的人就是有點邪乎的,就是愛劍走偏鋒,出奇制勝。

正人於是君子,讓人尊敬卻似乎少了些靈活性;奇人難免使人驚懼,卻能收奇效。正,更合於理想;奇,更適於現實。

一正一奇,多麼像是諸葛亮與曹操,這兩個三國中最為璀璨也最受關注的人物。

千百年來,無數人心中一直縈繞一個問題:智謀與才幹皆是人傑的諸葛孔明,為什麼不選擇三國之主中最為雄才大略和強大的曹操,而選擇了看上去最為懦弱無能的劉備?

當我們明白了正奇之理,自然也就有了答案。人說到根子上,最深處的主導是理念和價值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和解答不論有多少,儘管或許都有道理,但最根本的仍然還是諸葛與曹操內心最深處的不同。

極具儒家氣質的諸葛孔明,他必然要求自己所輔佐之人,要具有正統性,這就是忠;還要是一個仁君,那樣自己的所為也才能是仁義的。而劉備儘管弱小,卻正好能夠滿足這些條件——他是漢皇室後裔,性格和作為也都散發著仁義的光芒。

而曹操卻恰恰相反,所以諸葛註定不會投向曹操。這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從那一刻起,似乎就註定了成敗的結局,如同天命。可是又如何?人本就是同時有著現實和理想的不同追求的,只看哪一邊分量更重些。卻僅此而已,難說對錯。假如自己選擇的是理想,那麼就算一開始就知道會敗,他也會義無反顧地作出選擇;即使敗了,他心中也只是無悔。

四大名著中的四組人物,八種人生,悟透又可以通透三分

➤水滸:武松的“冷”,魯智深的“熱”

武松與魯智深,無論從性情、心性、戰力等哪一方面看,都一定是水滸中最絕頂的兩個人物。他們如同一對孿生胎,都仗義豪爽,都神力無匹,都武功蓋世;一個醉打蔣門神,一個就拳打鎮關西;一個號行者,一個則號花和尚……最後也都出了家,得了善終。

但他們又是不同的,不僅在網友調侃的“魯智深總是幫助女人,武松總是欺負女人”,更在於他們的氣質。武松總是給人冷酷的感覺,但他心中是熱的,重情重義;魯智深一身熱血、古道熱腸,內心卻是清冷的,他比武松更早抽身,徵方臘之前就告別梁山眾人出了家。

唐代青原行思禪師曾言參禪有三重境界,嫁接到人生上就是:不諳世事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淪陷在世事複雜性中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和看透後瞭然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一重是孩童境界,滿是赤子之心;第二重是人間境界,人在掙扎中淬鍊;第三重是頓悟境界,抽身而出,淡然放下。

魯智深和武松最終都到達了第三重境界,只是修行的過程不一樣——在書中,魯智深一直處於第一重境界,他有坦蕩無邪的赤子之心,毫無掛慮。只是在圓寂之時,才頓悟本我,跨過第二重直達第三重。

武松則一出現就在第二重境界,他有太強的自我,太多的在乎,太多的糾結,只是不耽於此,於是才有那些痛快行事;直至八十善終,才算斬斷一切。他需要長時間的修行,是因為需要時間去修補、舔舐和消化那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傷口,太多的殺戮。

所以,武松與魯智深的冷與熱、外冷內熱與外熱內冷,並不是他們的不同,而恰恰是孿生的本質所在——恰如陰陽,互異,卻又互生,永恆地不離彼此。而他們共同的母體,叫做太極;太極的內涵,叫做圓滿。

人,本來就是不同的;人,本來也沒什麼差異。縱然差別再多,只要心中有著真實與率性的相同質地,便是兄弟;只要葆有這種質地,便就都有成佛解脫的契機。

四大名著中的四組人物,八種人生,悟透又可以通透三分

➤西遊:八戒的“曲”,悟空的“直”

如果說武松與魯智深是孿生,那麼孫悟空與豬八戒只能算是冤家。他們也是截然相反的,卻沒有那種相同的底色。他們也是陰陽,只是那個太極在他們之外,不屬於他們。世間的人和事就是這樣,本沒有完全的合,也沒有完全的分,只看緣分的深與淺。

孫悟空與豬八戒的不同,來自於他們的脾氣,更來自他們的內心。孫悟空是直道而行的,心中想什麼就是什麼;豬八戒則是曲線圓滑,如同撒出去一張網,一切盡在掌握中。

孫悟空相信的是道理,豬八戒看到的是現實。他們都將自己的路線貫徹到了底,因為孫悟空夠強,豬八戒則夠聰明。

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孫悟空付出過很多的代價,吃過很多的苦頭,遭受過很多的誤解,得到了很多的不公平,但他最後成了佛。豬八戒似乎一直過得很舒服,最後淨壇使者的位置也是個肥差,但終究是未成佛。

這個世界也存在著這樣兩種人,一種人是孫悟空那樣的直腸子、直脾氣,凡事只求一個公道,眼裡揉不得沙子,滿腔理想主義;一種人像豬八戒,世間的規則和價值對他來說都是模糊的,他只關心有沒有用,能不能達到目的,是現實派。

在中國社會,孫悟空這種人似乎是不受人待見的,幾乎是不會做人和失敗的代名詞。豬八戒這樣的人則很是吃香,努力向其靠近的,永遠不乏其人。

但現實中孫悟空那樣的人,真的就註定是失敗嗎?孫悟空告訴我們的是,那要看你夠不夠強;只要夠強,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最終改變世界,這就是立地成佛。

而那些以圓滑混社會並遊刃有餘、順風順水的人,儘管舒服,卻往往最終只能到達不上不下的位置,這就是淨壇使者。

所以,假如你是孫悟空那樣的人,那麼不是你的秉性有錯,你只是需要更強。

假如你是豬八戒那樣的人,你可以現實和舒服,但要明白不踏實做事,也就意味著根基不穩。

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人需要的,是兼收幷蓄,並做好其中的平衡。

四大名著裡這八個人物,各有不同,卻難分高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的性靈都扎得足夠深,內心都保持著平衡而純粹的質地。

若不是這樣,便還是危險的,因為可能失衡,可能過分,可能突破底線。因此,做人,還是要有原則、有度。

. End.

精選好物

四大名著中的四組人物,八種人生,悟透又可以通透三分

喜歡的朋友一定要 贊 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