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物聯網(NB-IoT)被工信部加持150萬基站,應該如何看貓狗都要聯網的萬物互聯網機遇?

物聯網 通信 運營商 穿戴設備 志剛水煮通信 2017-06-18

工信部發出通知,要求加速NB-IoT關鍵技術、產品、應用以及網絡建設,尤其是計劃建設150萬NB-IoT基站,那麼NB-IoT還有多久才能爆發呢?

移動物聯網(NB-IoT)被工信部加持150萬基站,應該如何看貓狗都要聯網的萬物互聯網機遇?

工信部以《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的形式表達了政策對這個產業的關切。在這個2017年351號通信函中,工信部要求從標準與技術研究、細分領域的應用和政策環境三個方面推進NB-IoT發展。

從這份通知中,我們可以讀出一些關於NB-IoT發展的基本判斷

基本判斷:NB-IoT正在計算跨越早期市場階段進入主流市場階段

產業各方已經準備好了

工信部的這份通知,其實主要目的是兩個:加快NB-IoT網絡部署、催化NB-IoT行業應用,核心是敦促電信運營商加快網絡部署。因為在“專用芯片、模組、網絡設備、物聯應用產品和服務平臺”等方面,目前整個NB-IoT的產業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就是電信運營商必須加快網絡建設。

當前NB-IoT在3GPP組織裡的標準已經發布,雖然還在陸續演進和優化,但是各方已經達成了基本共識,這構成了工信部發布此通知的基本前提,在國內要做的主要是任務是“NB-IoT設備、模組等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標準制定”。

在產業驗證方面,華為、愛立信、中興、諾基亞等設備商一方面主動整合了很多應用夥伴,一方面在積極推動電信運營商加快網絡和平臺建設,同時也積極遊說部委並從地方政府尋找到了一些突破口,為NB-IoT的發展創造了一些好故事。

在電信運營商方面,中國電信的計劃是2017年全部商用NB-IoT,工信部也在積極推動三大運營商之間的模組互聯互通,同時以鷹潭為典型代表的區域全域NB-IoT網絡建設此地開花。

至於芯片和模組,在高通、華為、Intel推動下,早已經不是問題。

所以問題是網絡什麼時候能夠建成,決定了NB-IOT能否跨越早期市場階段與主流市場的鴻溝。

工信部此次的通知則可以看做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官方態度的明晰有助於整個產業的加速成熟。

網絡部署應擺脫平衡思維,發揮三大運營商共同的優勢

應該站在推動全國經濟升級和全行業的角度推動網絡部署

在電信領域中國的歷史的教訓是習慣性的會把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當做平衡三大電信運營商發展的工具,眼光侷限於三個央企的恩怨情仇,而對電信基礎設施在支撐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重視不足,以至於實際上在3G時代的落後的網絡速度陳偉制約全社會信息流動的瓶頸,這種做法延續到了4G。

那麼在NB-IoT上,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再成為平衡三大電信運營商發展的工具,說實話,三大電信運營商很重要,但是對當前迫在眉睫的中國製造業轉型、萬物互聯網大時代來說,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恩怨情仇只是滄海一粟,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調動三大央企共同的力量,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基礎設施,就像通知裡說的:“有助於推進網絡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發展”。

所以這次工信部作為一個管理部門,在具體的行業發展上,冒著計劃經濟詬病的風險提出具體的連接數發展要求和基站數量建設,我還是要點贊。

但是依然略顯保守,到2017年末40萬基站還主要是覆蓋“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到了2020年,NB-IoT網絡才“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有點慢!

如果考慮中國移動在4G時代的網絡大躍進速度,如果三大運營商都能夠在頻譜重耕上獲得管理部門一視同仁的支持,我想不用到2020年,150萬基站就會完成。

從應用的角度看,NB-IoT的首批規模應用應出現哪裡?

夜未央,流星落,情已殤

通知為NB-IoT的應用分了四個領域:公共服務領域、個人領域、工業製造領域、新技術新業務領域。

公共服務領域首當其中,水、電、氣表智能計量、公共停車管理、環保監測等被列為切入點。

這也是目前NB-IoT早期在標準需求分析階段就瞄準的應用場景,這意味著這些領域目前的通信規範將迎來新一輪的技術升級週期。

這個市場顯而易見,但是問題和難度也顯而易見,因為行業的控制權和主導權並不在通信行業的手裡,比如智能電錶的升級,國家電網公司和國家能源局的影響力更大,如果他們的通信規範不升級,全國100多家生產廠家可能就無法積極的介入,在這方面,南北國家電網公司的統一招標推動力度更大。

不過好處是智能電錶這樣的市場供貨商市場集中度並不高,還是能夠找到一些區域性的突破點,但是如果全國新的突破,還是需要在更高層面獲得支持才行。

坦率的說,電網公司控制著智能電錶的連接進度和規模,但是這個3.5億的市場的確是一個能夠帶來連接數的市場,同時也是價值窪地,運營商可能無法獲得任何溢價。

在個人生活領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兒童及老人照看、寵物追蹤及消費電子等產品中的應用中,智能家居我並不認為是NB-IoT的主要應用場景,但是兒童老人照看和寵物追蹤到時非常有前途。也有商業模式創新的潛力。

在工業製造領域,“生產製造過程的監控和控制”,”物流運輸、農業生產等領域的應用”中,NB-IoT的應用場景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但是要突破現在的工業現場控制通信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一個藍海市場,但是在短期內恐怕難以見到成功的規模應用案例,除非中國移動或者華為收購了一家制造業公司自己去做全流程的示範,否則遊離在產業外面只能浮於表面。

但是在農業領域NB-IoT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業本身在多個環節的分散度很高,信息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在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上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至於新技術新業務,目前看得見也就是一個共享單車,其他可以規模化的智能硬件並不多,所以這方面很難跑出來規模的應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