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王城六股路村:壽北古驛生態氧吧'

"

南接牛頭、營裡,北通墾利、利津,東去羊口、濱海,西連臥鋪、 廣饒……這裡自古有“鹽鹼腹地 交通要道”之稱,六道通衢千年 來為南來北往者提供便捷。觀水清岸綠,賞鳥語花香,公園裡、道路 旁、田野間,漫步村莊,步步見綠,處處是景……這裡素來有“天然氧 吧”之名,98%以上的綠化率讓“山東省森林村居”實至名歸。

這裡是2017年由壽光國有機械林場轉到雙王城生態經濟園 區進行管理的六股路村。今年來,雙王城充分結合人居環境提 升與文明實踐工作,全面夯實六股路硬件配套,充分挖掘村莊 歷史文化內涵,村莊內外發生了顯著變化,“壽北古驛, 生態氧吧”的新名片已經深入人心。

"

南接牛頭、營裡,北通墾利、利津,東去羊口、濱海,西連臥鋪、 廣饒……這裡自古有“鹽鹼腹地 交通要道”之稱,六道通衢千年 來為南來北往者提供便捷。觀水清岸綠,賞鳥語花香,公園裡、道路 旁、田野間,漫步村莊,步步見綠,處處是景……這裡素來有“天然氧 吧”之名,98%以上的綠化率讓“山東省森林村居”實至名歸。

這裡是2017年由壽光國有機械林場轉到雙王城生態經濟園 區進行管理的六股路村。今年來,雙王城充分結合人居環境提 升與文明實踐工作,全面夯實六股路硬件配套,充分挖掘村莊 歷史文化內涵,村莊內外發生了顯著變化,“壽北古驛, 生態氧吧”的新名片已經深入人心。

雙王城六股路村:壽北古驛生態氧吧

"

南接牛頭、營裡,北通墾利、利津,東去羊口、濱海,西連臥鋪、 廣饒……這裡自古有“鹽鹼腹地 交通要道”之稱,六道通衢千年 來為南來北往者提供便捷。觀水清岸綠,賞鳥語花香,公園裡、道路 旁、田野間,漫步村莊,步步見綠,處處是景……這裡素來有“天然氧 吧”之名,98%以上的綠化率讓“山東省森林村居”實至名歸。

這裡是2017年由壽光國有機械林場轉到雙王城生態經濟園 區進行管理的六股路村。今年來,雙王城充分結合人居環境提 升與文明實踐工作,全面夯實六股路硬件配套,充分挖掘村莊 歷史文化內涵,村莊內外發生了顯著變化,“壽北古驛, 生態氧吧”的新名片已經深入人心。

雙王城六股路村:壽北古驛生態氧吧

雙王城六股路村:壽北古驛生態氧吧

綠樹成廕生態宜人

沿著進村路走進六股路村, 處處披蒼掛翠,花草綠葉跨過籬 笆,點綴著古樸的民宅別院,車行 其間,頓生畫境,不覺間,清新的 空氣已沁人心脾,深吸一口,從喉 嚨到心底都透著絲絲甜意,存留 於身心的倦怠之氣頓時被這裡的 生態之美和清淨蕩去。

六股路村建於明朝洪武年 間,卻是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最 年輕”的村莊。由於此前村內管理 不夠規範,老舊房屋較多,嚴重影 響道路通行能力,在村內形成了多 條“斷頭路”、“瓶頸路”。

改善出行條件,成為“壽北古 驛”新班子上任的“第一把火”。於 是,村“兩委”成員上下合力,自覺 行動,紛紛擼起袖子投身到如火 如荼的環境改善工作中,經過多 次黨員和村民代表會,全票通過 了村內房屋拆遷、違建拆除方案。 經過前期農村綜合治理和環境綜 合治理,收回長期處於超期租賃 狀態的辦公室大院,清理場地準 備新建文化廣場,拆除危房、多佔 宅基地的房屋 47 處,貫通全村 4 條道路,解決新舊規劃衝突問 題。同時,爭取市交通局及土地整 理項目扶持政策,投資 170 萬元 硬化5條主要街道、約8400平方 米;投資15萬元對現有柏油路進 行重新罩油提升……六股路村一 步步穩紮穩打,按照“壽北古驛 生態氧吧”的文化定位,開啟了人 居環境改善之路。

六股路村的發展,如同一束 束衝擊波向周圍輻射,令人矚目: 村“兩委”將全村 4300 畝耕地中 的 3700 畝整體流轉給壽光國有 機械林場,進行樹木種植,其餘邊 角土地亦分散進行苗木種植,引 導村民對房前屋後按照規劃進行 綠化,並投資40萬元對全村進行 綠化提升,形成多層次綠化格局, 使得村莊綠化率達 98%以上,獲 得“山東省森林村居”榮譽稱號。 投資 49 萬元新修排水溝 2100 米,徹底解決村裡雨季排水不暢 問題。投資10萬元進行自來水管 網改造……一幕幕,一件件,透過 繁茂的樹葉,鋪灑在六股路村每 一個村民的心間。

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在園區的指導與大力 支持下,結合六股路村豐厚 的歷史文化,按照“黨建引 領 文 化 鑄 魂 全 村 提 升 織就鄉愁”的理念,建 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融入了“善先生施粥”、大槐 樹宣講等歷史故事,在全主 幹路手繪了“漢風驛站”組 圖,提煉了“忠厚敢為,崇勤 尚儉,樂善好施”的村風。

行走六股路村,無論是 村中幾步可見的文明提示, 還是遍佈村莊的文化牆,處 處散發著和諧的鄉風文明 韻味,沿著粉刷一新的民 居,穿過漢風韻味的巷道, 見到了六股路村著名的大 槐樹。

曾經,它是歇後語“六 股路套知了——窩裡等”的 故事來源,自古以來,六股 路村因地處鹽鹼地,樹木稀 少,曾經幾百年間只有一棵 大槐樹,人們套知了的時 候,知了跑了也不擔心,因 為它無處可去終會回到這 棵樹上。如今,它又變成新 時代文明的流動實踐點,六 股路村著眼於群眾身邊,把 原有的傳統習慣和新時代 文明實踐進行了結合,將實 踐陣地建在群眾有深厚情 感、經 常 聚 集 的“ 大 槐 樹 下”,既方便了群眾參與,又 增加了群眾情感認同—— 有時候,普通黨員、村民代 表、甚至老百姓在此做主 講,談對新思想、新生活 的理解,談對新時代的看 法,樸實的鄉音引起共鳴; 有時候,鎮村幹部將市裡惠 農利民政策、街道農村安 排、村裡重大事項研究向村 民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大 家一起議一議;有時候還會 邀請宣講團等專業人員給群 眾傳理論、傳技術、傳養生保 健知識等。

繼續前行,便是“善先 生施粥”歷史文化景觀。明 末清初,來往六股路村的行 者大都習慣在村內歇歇腳, 然方圓十里,沒有水糧供 給,尤到寒冬,甚為不便,村 內一王姓善者,為便利眾 人,在村口擺攤施粥,亦有 熱水,乾糧提供,來往眾人 都尊稱“六股路善先生”。為 了將樂善好施的村風世代 傳承,六股路村特意設置了 此處雕塑景觀,以典型榜樣 展示,引導更多村民崇德向 善。

用文明新風涵養氣質、 用特色文化塑造靈魂,六股 路村正描繪出動人的新圖 景。今年以來,六股路村投 資 80 萬元,建設了新時代 文明實踐廣場,設立了“新 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文 體活動室”、志願者中心等 文明文化場所,推動新時代 文明實踐之風拂遍村莊,將 活力與希望注入每個六股 路人的生活。

本報記者 李倩

通訊員 張波 孫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