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技術駕駛新手要知道的知識

巍峰養車網 巍峰養車網 2017-08-26

駕駛技術駕駛新手要知道的知識

駕校裡學不到的10大技巧當你拿到駕照,可曾想過,不少實用駕駛技術,師傅並沒有教你,還有些技術師傅壓根就教錯了? 這不是師傅的錯,因為他們的一些駕駛方式在10年前或許是對的,可現在汽車技術改進了許多,駕校裡還都是老掉牙的“破桑”;師傅也不是故意把一些有用的技術藏在肚子裡,“應試教育”為本嘛,師傅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學員通過考試,不考的東西,教了又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正是這樣一名駕校新畢業生,不妨聽聽以下老法師的指點。

1、如何拐彎進窄門? 首先目測是否能夠進得去,不要緊貼著門邊的障礙物拐彎,儘量減小轉彎的夾角。

2、上坡、上橋怎樣防止旁車“插入”? 堅持“走自己的道”,不要理會別人。若在中間一根道,則保持車輛居中;若在裡車道,則居中偏外,這樣別的車輛就不容易插入。還要注意車距,一定要保持相當的車距,防止前車溜車。 總之,讓速不讓道,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自己的固有位置上。

3、怎樣把車“嵌入”一排車的中間? 採用倒車停車方法。通過反光鏡,以車位前方車輛車頭的中線為參照物,當後車輪的一半過了這條線時,開始打足方向盤倒車,待車輛進入2/3以後,再回方向盤。

4、要不要放空擋? 不建議經常放空擋。在速度不快、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空檔滑行,但省油效果不明顯。下坡時切勿放空擋,不僅容易導致剎車失靈,而且一旦熄火,車輛可能失控。

5、如何超車和變道? 要堅決、果斷,儘量貼近前車,尤其是雙向車道,可以節省超車的時間。 變道時一定要通過反光鏡仔細觀察隔壁車道的車流情況,不僅要判斷距離,而且要判斷後車的速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變道,否則一旦發生碰撞,變道車要負全責。 若行駛過程中,前方有公共汽車靠站,看不清車頭處是否有行人過馬路時,可以看公共汽車車頭前輪的空隙處,若地上有腳或陰影移動,則表示有人,超車時一定要注意。

6、綠燈閃爍,是否可以繼續往前開? 按照新的交通法規,不建議綠燈閃爍的時候過,最好綠燈一閃就停車,避免闖黃燈。並且儘量避免停在斑馬線上。

7、怎樣換擋最有效率? 換擋的訣竅在於學會聽發動機聲音。車速快、擋位低、拖擋的時候,會發出嗡嗡的聲音;反之,低速高擋的時候,聲音也會異常,會很響,同時還會發生車身抖動的現象。 一般來說,起步後,車子開動之後放2擋,40碼左右就可以換3擋了。

8、怎樣把速度保持在60-80碼? 很多路段超過80碼會被電子警察揪住,但開得太慢又會影響交通順暢,因此60-80碼是最安全的行車速度。 首先,一定要養成不猛踩油門的習慣,至於踩油門的最佳力度,每一輛車都不一樣,要儘快熟悉自己車子的油門輕重。

9、遇到紅燈,如何把車停得穩一點? 提前從油門收腳,剎車不要猛踩,第一腳踩得略深一點,讓速度迅速降下來,待車輛停之前,微放剎車,汽車就不會向前“衝”了。

10、如何把車開到上街沿? 一般不主張把車硬生生開到上街沿,容易損壞車輛。長時間“凝”離合器,車內會傳來一股焦臭味,這是離合器磨損的味道。 有的地方停車緊張,實在需要把車開到上街沿,也要放慢車速,一個輪子一個輪子地上去,千萬不要兩個輪子一起衝上去,這樣很容易造成避震系統的損壞。下來的時候,也最好從側面下。

駕校教練的致命錯誤

第一錯:低轉進擋 現象:“車一動就換二擋,儘量進擋。”大多數駕校教練都這樣諄諄教誨。一位學員悉心聽從,很少超過2000轉換檔,結果他的帕薩特只行駛了5000多公里就發生發動機抖動、氣門積碳。 錯在哪裡:目前的發動機大多是按照在較高轉速下工作設計的,如果發動機長時間在非正常的低轉狀態下工作,內部機件的負荷和磨損自然增加,並會造成燃燒不充分,損壞發動機,不僅不省油,而且更費油。

第二錯:點剎 現象:以儘量快的頻率踩剎車並鬆剎車再踩剎車,如此往復。一些有經驗的教練會說,在雨天“點剎”,可以避免車輛打滑或翻車。 錯在哪裡:現在ABS已經成為絕大多數車的標準配置,在緊急制動時,電子控制每秒鐘“點剎”10-18次。在有了電子輔助之後,人為“點剎”已屬多餘。

第三錯:反手打方向盤 現象:為了轉急彎的方便,不少教練在轉向時,從方向盤的內沿往外反抓盤圈。 錯在哪裡:普通路況下不會帶來多大的損傷,但形成“圖便利”的習慣後,駕駛時碰上不平路面,極容易形成駕駛者腕部受傷。(馬車伕 )駕車技巧--教你幾招在特殊的路況之下往往有不同的應對駕駛方式。隨時依路況做必要調整是確保安全的必要手段。   

隧道中   請記住一定要開啟大燈開車,不管隧道中的照明有多亮。這不只是讓您能看清路面,同時也讓後方來車能準確地辨別您的位置。如果隧道路線並不是您所熟悉的,那麼切記放慢速度,仔細看清地上的標線和反光標誌,跟著前車的尾燈走,以免走到對向車道,發生危險。   

雨天   在雨天視線會變得比較差,切莫靠前車太近。雨天行車應該與前車保持更長的間距,行車速度也要減低,因為輪胎在溼地的抓地力會變得比較差,因為剎車力會隨之減弱且較容易鎖死。胎壓略為提高可以強化排水性。雨刷不要吝異使用高級品,因為高級品的壽命長而且也能更有效地刮除雨滴。   

山路彎道   一般在山路中行駛,入彎之前要完成降擋和剎車減速(自排車也可以降低一檔)兩項動作,如此便可提高引擎轉速使駕駛者較易控制車身。在入彎前先微轉方向盤,最理想的狀況是在彎道中能保持相同的方向盤角度,避免大幅度轉動方向盤,否則極易失控。此外,在“回”方向盤時,千萬不可放雙手讓方向盤自動回正,以免發生危險。   

高速公路     於高速公路行車,必須與前車保持適當間距,以時速除以2,即可得安全的間距,例如目前的時速是100Km/h,安全間距是50米。如果前方突然發生事故,除了緊急剎車外,亦需隨路況向兩旁迴避。下高速公路出交流道時必須減速,否則很可能失控,因為交流道的彎度都頗大。另外不要緊跟在大貨車或大客車後方,因為它們後輪彈起的碎石可能打破您的擋風玻璃。   

積水路   千萬不可貿然通過積水路面,應該先測水深,旁車安全通過未必你也可以通過。一般而言,積水達輪胎一半高時切莫通行。化油器引擎在積水不深時,可以慢速通積水路段。如果引擎配置噴射供油系統,則千萬不可進水,以免進氣機構於行進中將水吸進入汽缸中,而導致引擎故障。學車訓練口決(獨家提供)學員換人程序,學員換人要作到車尾下車右則繞,繞到左門喊報告。   

上車程序,打開車門要問好,右手扶手,左手門,左腿踏板右腿到,注意要把門關牢,調整座位來報到,左腿離合右腿油,轟聲空油報儀表(考官同意起步走)。轉向燈,後視鏡,踏離合掛(一擋,二擋)。   

上坡起步,油離配合放手剎,手剎跟著油門下。下坡起步,轉向燈,後視鏡,踏離合掛(一擋,二擋)注意要把手剎先放下,油離配合跟油走,達到平穩起步的目的。   

上坡行駛,要想加擋先加速,加速在先,加擋在後。要想減擋先減速,減速在先,減擋在後。   

下坡行駛,起步後,要跟油走,連續加擋不加油。要想減擋先減速,減速在先,減擋在後。   

路面行駛總結一句:根據不同的路面情況,選擇不同的車速,根據不同的車速,選擇不同的擋位,拉開前後車的安全距離,達到安全平穩行駛的目的。   

路口行駛,進入路口之前三十米,減速選擋,觀察路口情況,聽從教練口令,抓住時機,隨車尾通過,不能迎車頭走,隨車尾通過體現讓行,順利通過。迎車頭體現搶行,兩車相遇,違章在先。   

通過障礙,單邊雙邊和井蓋要注意自己的左膝蓋。   

苜蓿葉橋,教練發出右轉彎直接右轉上引橋,教練發出左轉以兩個右轉達到調頭目的,交叉路不準轉彎。環島橋看做是環島逆時針方向繞環島。不同的是環島中間有條直行道,環島四周有引橋,環島橋分成四等份90度右轉180度,直行270度,左轉360度調頭。   

環島,以逆時針方向繞環島進左,出右調頭左轉走裡,直右走邊,找路號。   

彎道行駛,上坡轉彎,彎前減速選擇擋位,打方向彎中加油回方向,回正方向根據情況變換擋位,跟油走。下坡轉彎,彎前減速帶著剎車打方向回正方向,根據情況變換擋位直行走。   

上坡行駛中,教練發出停車令,轉向燈後視鏡,作到選擇擋位,跟油走,調整方位右,左,右靠邊要把車放正,收油門備剎車,代剎車的同時,切斷離合,再利用剎車控制速度到停車,拉手剎擋摘下,轉向燈回位,抬離合放剎車,停車完畢。   

下坡行駛中,教練發出停車令,轉向燈後視鏡,帶著剎車,調整方位右,左,右靠邊要把車放正,切斷離合再去剎車,達到平穩停車,拉手剎擋摘下,轉向燈回位,抬離合放剎車,停車程序完畢。

閃爍的車燈會“說話” 一些常用的燈語你會用嗎?

“開車的時候車燈還有哪些提醒的意思?這些駕校老師傅可沒有教,學點還是很有用的。”馮先生的感嘆許多車友都有共鳴,為此,我們特別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汽車燈語,便於車友在開車過程中使用。   

狀況一:綠燈亮後前車不走   燈語:大燈閃一下   在十字路口等車,當綠燈亮時,有時候會遇到前車紋絲不動的情況。也許是新手,緊張手潮,起步慢,也許是前車駕駛員沒有留意指示燈的變化,等紅燈時走神了。   這時,後車通常都會採取一點措施,給對方一點提示。有人會狂按喇叭,然而這種有些煩躁的催促不僅丟了風度,還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一些車友火氣一大索性就慢慢開,故意壓住後車,結果大家都吃虧。   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狂按喇叭顯然不是合適的做法,我們可以用閃大燈的方式代替粗暴的按喇叭。大燈閃一下,通常情況前車就能意識到,如果還沒有動靜就再閃一下,切忌連續閃大燈,這樣對人是不尊重的,容易引起前車駕駛員的逆反情緒。   

狀況二:夜晚遭遇強燈閃眼   燈語:兩下大燈提醒,亮雙跳錶示不滿   晚上開車,大家最頭痛的事情就是遇到遠光燈一開到底的傢伙,這種會車時不切換燈光的行為在夜間開車過程中屢見不鮮。其實晚上在市區開車,大多數情況下路面都有不錯的燈光照明,根本沒有必要把大燈開得雪亮。而在路面照明不是很理想的路段,大燈一開到底更是誘發車禍的重要因素。   遇到來車一直開大燈怎麼辦?也許很多車友都會採取“以牙還牙”的辦法,大家相互打起大燈。這種方式顯然不妥,老駕駛員介紹安全駕駛經驗時,通常都會說到不開賭氣車,這種“以牙還牙”的行為就是賭氣的體現。   遇到強光閃眼,很可能對方是忘了關遠光燈,車友們可以在交會前的一段較遠距離內閃兩下大燈,提醒對方會車時要切換燈光。如果對方無動於衷,車友可以亮起雙跳燈以表示不滿,告訴對方“您閃著我了,請切換近光燈”。   

狀況三:遇到車輛要並道   燈語:大燈一閃“同意”,大燈連閃“拒絕”   在高架或者高速公路及一些普通道路,經常會遇到車道並道的情況,在高架匝口,車流要交替通行。在這種情況下,車與車之如果溝通不理想,很可能會引起車輛擦碰事故。   在並道或者車流交匯的路段,相互搶道是很危險的,需要並道的車子絕對不能直接強行變道,而遇到有車子提示需要變道時,是同意對方變道,還是拒絕對方的要求,後車一定要給對方明確的提示。   遇到並道或者車輛交替通行路段,變道車首先會提前打開轉向燈,在車流交匯處稍等,告訴後車“我能變道嗎?”後車要是同意,就放慢車速,並閃一下大燈,表示“同意變道”;如果不方便,就連閃幾下大燈,表示“不行,我不同意”。   

狀況四:發現鄰車有問題   燈語:大燈閃三下   有的車子車門沒關好,有的車子一隻輪胎的胎壓明顯不足……在路上開車,當你恰巧看到其他車子的一些問題時,大家一定不會視而不見,但如何將你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告訴問題車車主?   其實,在車燈語言中,也有關於提示其他車輛有問題,需要停車靠邊檢查的燈光提醒。如果車友發現鄰車有什麼問題,可以向前車連續閃三下大燈,等前車駕駛員注意到燈光時再閃三下大燈。當然如果有人向你閃三下大燈時,你也要引起注意,也許你的車子出了什麼問題,後車正在給你善意的提醒。  

狀況五:後車跟車太近   車語:階段性亮亮剎車燈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是避免事故的有效方法,但有時候有的人喜歡跟車開高速,而且保持的距離比較近,遇到這種情況,前車駕駛員一定會分散一部分精力來“關注”後車,免不了要擔心後車會不會因為剎車不及時而撞上自己。這時,前車就要想辦法給後車一點警告,告訴後車不要緊跟著自己,這時就要用到剎車燈。   

在高速路行駛的過程中,剎車燈有另一種用法,即在後車距離自己車太近的時候,前車司機可輕踩剎車,提示後車“您離我太近了,應該遠點。” 如何科學地把握方向盤如果隨機問一個司機如何把握方向盤,可以得到許多種答案:剛從駕校畢業的人會選擇四、九點式——左手握住方向盤的九點鐘位置,右手握四點鐘位置;有點技術了,一些人會選擇左手搭在方向盤的頂端,右臂靠在中間的扶手箱上;再後來,有人會選擇把座椅向後調一些,身體半躺著,用手握著方向盤的下端。但告訴你,這些都不是安全的開車姿勢。  

如果把方向盤看成鐘表盤面,正確的手勢左手握在九、十時之間,右手握在三、四時之間,在發生碰撞時,這樣的姿勢更有利於支撐身體。如果只用四指握住方向盤,大拇指挑起貼在方向盤上,當車輪撞到石頭或高臺階時,前輪有時會突然轉向一側,帶動前輪快速旋轉,就有可能將拇指打折。  

眼睛要到處看。新手上路後,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正前方,生怕撞到前面的車。其實,除了注意前車的動向外,還要充分利用車上的三塊反光鏡,隨時觀察、瞭解側面和後面來車的位置、車速。踩剎車前,看一下中間的後視鏡,後車是否跟車太近,是否需要輕踩剎車、亮起剎車燈提醒後車注意。  

還要身體滿座椅。很多新手因為車感差,為了看到車頭,就儘量將座位調整得靠前一些,幾乎是抱著方向盤開車;還有一些老司機,跑長途時喜歡將座椅靠背向後傾斜,採用半躺的姿勢開車,這都是不安全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先將座椅靠背的後傾角調整到110度左右。有科學實驗表明,這個角度最符合人體工程學,身體不易疲勞;再將身體靠緊座椅的靠背,將座椅坐滿、坐實;然後將腕關節搭在方向盤的頂端,調整座椅前後距離,使肘關節仍能保持彎曲。  

別穿高跟鞋,年輕的女司機因為穿高跟鞋不能將剎車踏板踩到底,造成追尾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了。所以開車時鞋子一定要合適。鞋底一定要防滑,沾了水的鞋底和拖鞋容易滑脫,是事故的隱患。  

另外,穿裙子的女士要注意上車時的尷尬,因為穿短裙的容易春光外洩,穿長裙的則要手忙腳亂地提起裙子防止絆倒。正確的上車程序是:打開車門,轉身側向車身,並緊雙腿,坐進車內,再將腿收進車內。在駕校:學習手動擋 上路後:適應自動擋簡介:大多數人在駕校學習的車是手動擋,而在買車時很多人考慮到使用的方便與省力往往會選擇自動擋。如果掛到“3”,最高可以自動升到3擋;掛到“2”,可以最高升至2擋;如果掛到“1”就意味著變速器只能在1擋工作。   

大多數人在駕校學習的車是手動擋,而在買車時很多人考慮到使用的方便與省力往往會選擇自動擋。  

駕駛自動變速器的車一般只需要將擋位掛在“D”上,就可以放心上路了。汽車的自動變速器能夠根據轉速與油門的情況自動地從1擋升到4擋。然而,目前幾乎所有的自動擋的車都設有“限制擋”,即“1”、“2”、“3”、“4”等一些擋位,其功能是限制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時機,以實現發動機轉速持續提升的目的,有利於發動機功率和扭矩的輸出。如果掛到“3”,最高可以自動升到3擋;掛到“2”,可以最高升至2擋;如果掛到“1”就意味著變速器只能在1擋工作。  

利用“限制擋”的特殊功能,可以給人以駕駛手動擋車的類似感覺,車的動力性更易於表現。如在需要加速、超車或者上坡時,將“D”擋轉換為“3”擋,可以令自動擋車普遍存在的“油門滯後”感得以明顯改善。下坡時,由於車子自身的重力帶動,車子會越跑越快。如果掛在D擋,而且輕踩油門,變速箱會自動升至高擋,這樣車速就會越來越快。如果你不想有這樣的結果,那麼可以考慮掛在“3”擋或者“2”擋。省油祕訣大放送駕駛方法  

輕加油,輕剎車,早剎車 在保證汽車正常行駛的前提下適當減小油門幅度,不僅能節省汽油,還能降低車廂內的噪聲。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提前輕踩剎車同樣能省油,因為在相同的行駛路段內,剎車距離的增加就意味著踩油門距離的縮短。   

可以滑行,但不要放空擋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車型絕大多數都是電噴車,電噴車在空擋滑行時發動機系統按照怠速條件噴油,掛擋滑行時分為兩種情況:當轉速高於怠速時,發動機系統停止噴油,當轉速回落到怠速範圍後,才按照怠速條件進行噴油,因此電噴車空擋滑行時並不是最省油的狀態。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進行一些掛擋滑行。   

合適的擋位與車速 換擋時機儘量選擇在2500~3000轉之間,這樣能在保證動力供應的前提下得到比較好的經濟性。不要太早或太晚換擋,太早了動力不足;太晚油耗增加。車速可以控制在每小時70~90公里,這同樣是在油耗和速度之間找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太快了油耗增加,太慢了影響效率。   

合理使用空調 合理使用空調也能降低油耗。在春天或秋天溫度適宜的時候,時速小於60公里時可以開窗通風,而不必開空調,或者只用空調的通風功能,而不用它的製冷功能,這樣空調壓縮機就不會啟動,從而省油。但在時速高於90公里就不建議開窗通風,因為此時的空氣阻力很大,開空調反而更省油。   

路線規劃有學問 上路之前規劃線路是非常必要的,正確的路線往往能事半功倍,油耗自然也會降低。我們在選擇路線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多環路(高架)、少城路;多右轉、少左轉;多大路、少小路。在時間和路線上儘量避開堵車的路段,因為堵車時的油耗是相當高的。   

冬季預熱,但時間別太長 冬季早上起來著車時,最好先進行一下預熱,這樣對於延長和保護髮動機的壽命都有好處,但時間不宜過長,只要看到水溫表從最低上升到刻度範圍內,就可以起步了。   

重視新車磨合期 磨合期的駕駛方法正確與否,對於日後發動機燃油經濟性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牢記時速不超過80公里、轉速不超過4000轉等雷打不動的新車磨合期駕駛原則,千萬不要破戒。    

其他方法    

買一輛省油的車  買一輛省油的車並不是讓大家都去開夏利或者是奧拓,而是說大家在自己認為的價格或車型範圍內選擇一輛省油的汽車。    

精心的保養  

按時到服務站去保養是必須的,此外,還要給自己的愛車加一些“小灶”:例如使用品質更好的、更符合愛車要求的潤滑油,或者考慮使用一些口碑比較好的燃油添加劑,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費用的支出,但能在油耗和發動機壽命上給車主以回報。    

正常的胎壓  測試表明:輪胎氣壓低於正常值時,油耗會明顯增加,而高於正常值時,油耗會略有降低,但由於胎壓過高會增加爆胎的危險,因此要儘量保持在正常胎壓值範圍內。另外,由於不同地方的胎壓表會有差別,因此車主自己最好準備一塊胎壓表,以便隨時檢查。    

正常的載荷  車上不要經常裝一些平時用不著的東西,例如很多人車上都有運動鞋、網球拍、足球等體育用品,但可能幾個月或者半年都用不上一次。類似的物品會增加車的負載,日久天長也會增加無謂的油耗。學駕駛有什麼好的方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