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對話|美媒熱炒風雨欲來,新戰略考驗美防長“火候”

在去年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印度總理莫迪因在開場主旨演講中有意淡化亞太地區的大國對抗色彩而贏得高分。今年初剛剛走馬上任的沙納漢首次以美國代理防長的身份亮相“香會”,如何掌控這場亞太最重要防務場合中軍事外交的基調和節奏,在向本地區各國展現美軍軟、硬實力,不輸於前任防長馬蒂斯去年的水準,成為會前各方熱議的話題。

在5月31日晚東道主新加坡李顯龍總理進行開場演講之前,美國不少媒體已經開始熱炒“風雨欲來”。“美中可能在香格里拉正面衝突。”美國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5月31日發表前國防部長蓋茨首席講稿撰寫人泰爾·斯科特(Thayer Scott) 的署名文章寫道。彭博社同時刊文渲染美中兩軍將藉此平臺“為亞洲規劃相互競爭性的願景”。

不過,一向在中國軍事報道上立場強硬的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30日提前刊文,提醒沙納漢在演講中要注意的首要原則是“不要製造傷害”,“風險在於,一場更用力的演講會疏遠那些擔心美中緊張局勢升級而被迫‘選邊站’的人。因此,沙納漢應該避免高談闊論……為了提供一個更平衡的評估,他還應該確定華盛頓和北京可以合作的領域,如風險控制和危機溝通領域。”文章進一步稱,作為缺乏軍事外交經驗的前波音公司高管,代理防長應該藉助這一重要機會展現自己在亞洲安全事務上的能力,以助於他獲得美國總統提名“轉正”接替前防長馬蒂斯。

“美國這次顯然為‘香會’加了火藥,大家都在看是否會傷到自己,東南亞國家為此尤其擔心。這也讓美國學者擔心強勢戰略反而會拉近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根據對話會主辦方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公佈的與會名單,去年出任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一職的戴維森(Phil Davidson)、負責南亞和東南亞的副助理國防部長Joseph Felter此番陪同沙納漢與會。

香格里拉對話|美媒熱炒風雨欲來,新戰略考驗美防長“火候”

沙納漢 本文圖均為 IC 資料圖

前任防長留下的印記

早在一個多月前,美國國防部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蘭德爾·施萊弗就對外透露,沙納漢會在“香會”上集中闡述新的所謂印度洋-太平洋戰略。

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的首席講稿撰寫人泰爾·斯科特認為,沙納漢在演講中會強調美國軍事現代化為了最大程度適用於亞洲安全態勢而做出的努力,以及幫助美國更好地與盟友融合的動議,以及同樣重要的是,使盟國和夥伴國之間更好地相互合作。

“這並不意味著恢復美國作為其他亞洲國家的主要組織者、推動者和監護人的傳統角色(二戰以來盛行的傳統‘中樞輻射’模式)。相反,這些國家預計將更多地自我保護,而不是被動地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當然,最好是使用美國工人制造的武器和設備)。”

他撰文寫道,“今年演講將打破往年過於儀式化的安排,標誌著這一亞洲安全論壇的基調和實質內容發生了轉變。”

在抵達新加坡之前,沙納漢已經開始了一場亞太之行。在29日前往印尼途中,沙納漢說,儘管中東和朝鮮的威脅會“消耗”他的時間,但中國仍然是他的首要任務,“實施美國國防戰略是我的首要任務,中國是這個戰略中的重點。”沙納漢隨行美方官員表示,他此行將尋求向盟國保證華盛頓對該地區的安全承諾。

從2017年下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所謂“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到2018年逐步將其轉向政策實踐,圍繞美國地區政策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特朗普這兩年似乎都不太提及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甚至印度洋-太平洋這個概念。”周士新告訴澎湃新聞。

沙納漢如何在主旨演講中概述美國所謂印度-太平洋戰略的具體內容及其優先次序,成為外界普遍的關注。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研究員劉琳認為,應該不是全新的戰略,而是要看他如何對之前的進行細化和深化。

在去年馬蒂斯作為美國防長與會做演講時,這位經驗老道的將軍巧妙地強化著美國對本地區的安全承諾,以掩蓋實際情況不足的現實窘境。但即便在特朗普“美國第一”的理念影響下,外界仍然認為,馬蒂斯在過去兩年裡為美國在該地區的政策“守住了水源”,完成了政策闡釋補救工作。

在今年一月正式接替馬蒂斯出任代理防長的沙納漢的此次演講之所以如此重要,恰恰在於面對地區利益攸關方對於美國地區安全政策一直未曾減少的質疑和擔憂,他能否填補前任留下的這一角色。

31日抵達新加坡之後,沙納漢首先和東盟防長們舉行了一場非正式會談,承諾美國將繼續參與亞太地區事務,並將在東盟國防部長擴大會(ADMM-PLUS)中繼續發揮強大作用。從現場畫面來看,沙納漢努力在第一次和東盟防長們的會面中展現親和力。

“一些地區性國家不願意在中美之間被迫選邊站,不想完全受到中美衝突的綁架,從而使他們失去比較穩定的、積極的經濟發展的機會。”參加此次“香會”的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告訴澎湃新聞。

香格里拉對話|美媒熱炒風雨欲來,新戰略考驗美防長“火候”

馬蒂斯

30多年的波音工作經歷

沙納漢進入國防部履職的時間並不長。在2017年4月被特朗普選中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之前,他一直在波音公司擔任高管。由此,沙納漢也被美國媒體稱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首位完全來自私營企業的五角大樓負責人,“他幾乎沒有任何在政府或軍隊任職的經驗。”美國Politico網站曾報道稱。

“美國代理部長的專業在於商業,推銷軍工,在軍事安全上不是強項,”有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並對於他在如此重要演講中的政策闡述和現場問答能力表示質疑。

沙納漢隨行美方官員表示,沙納漢此次亞太行是一次“傾聽之旅”。

2018年12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宣佈,任命國防部副部長沙納漢擔任代理國防部長,自2019年1月1日起上任。他稱讚這位五角大樓的二把手有“一長串成就”,並補充道“他會很棒的!”

沙納漢有著絢爛的履歷。生於1962年的他是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學士,麻省理工機械工程碩士,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MBA。在他2017年出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前,只有在一家公司任職的經歷,即波音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沙納漢1986年加入波音公司,參與波音777項目,先後在737、747、767項目部任職。之後被調往波音綜合防禦集團旋翼機分部,負責V-22 “魚鷹”、CH-47“支奴幹”項目,最後擔任旋翼機分部副總裁兼AH-64D“長弓阿帕奇”項目總經理。

因長期擔任波音公司的高管,沙納漢也時常被外界質疑是否會在未來的美軍軍購中偏向波音。“我擔心90%的國防開支掌握在五個公司手中,而你代表其中一個,”已故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在2017年6月的聽證會上曾表達對沙納漢與波音公司親密關係的疑慮,“我必須確信,我們不是在把狐狸引入到雞舍裡。”

今年3月,埃塞空難發生後,美國媒體披露多名美國民航飛行員曾經報告MAX機型MCAS系統導致操控困難。美國國防部督察長辦公室隨後也宣佈,已啟動對國防部代理部長沙納漢的調查,理由是他被指曾偏袒老東家波音公司、有違職業道德。

不過,這並不影響特朗普對他的青睞。5月9日,白宮宣佈,總統特朗普預計將提名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擔任國防部長。

根據“香會”官方網站提供的信息,香格里拉對話會的贊助商除了日本《朝日新聞》外,其他都以軍工企業或其下屬公司為主,如空中客車公司、英國宇航系統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雷神公司、三菱商事和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波音公司赫然在列。

在今年參會的美國代表團成員中,包含多位波音公司的代表,諸如波音公司執行副總裁,波音防務、太空與安全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eanne Caret,勞斯萊斯北美董事長兼CEOThomas Bell,他也是波音防務、太空與安全(BDS)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波音公司用戶與市場部總監Jennifer Berman,以及波音公司東南亞區總裁Ralph Boyce。

在前往新加坡的途中,沙納漢對媒體自信地說, “美國有能力旋轉許多個盤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