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美國代理防長沙納漢正在亞洲四國穿梭訪問。有評論稱,在白宮對伊朗“擂鼓吶喊”之際,在參院即將舉行“轉正”聽證會之前,這場為期八天的亞洲首訪是對五角大樓代理“掌門”的考驗。也有分析認為,沙納漢此行的目的就是進一步表明“中國”是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重點。自5個月前擔任代理防長以來,他一直試圖把工作重點放在實施新的國防戰略上:從反恐行動轉向“大國”競爭。只是,到目前為止,他一直沒能得償所願。

分析認為,沙納漢此訪的主要目的,是向亞洲國家兜售“印太戰略”。儘管拿出了一套較為具體的框架和路子,但究竟怎樣凝聚支持、推進落實?美國自己恐怕也不知道。

亮相

沙納漢的亞洲之行自5月29日開始,為期8天,先後到訪印尼、新加坡、韓國和日本,並參加亞太地區國防部長們的年度聚會——香格里拉對話會(“香會”)。這是他出任代理防長以來一場重要的國際訪問,卻發生在三重極為特殊的背景之下。

首先,美伊關係劍拔弩張,白宮剛剛宣佈向中東增派1500人軍隊。其次,中美關係備受關注。美媒稱,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美軍最近又派軍艦穿越臺灣海峽。外界擔心,美方的輕舉妄動會不會把兩國關係推向危險水域?再者,沙納漢本月初獲特朗普的“轉正”提名。據說他想在這次訪問中突出表現一番,早日摘掉頭上“代理”的帽子。

“中東局勢可能很緊張,但沙納漢卻把注意力轉向了中國。”美聯社在沙納漢到訪亞洲前指出,此行的目的就是進一步表明中國問題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重點。儘管在此之前,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應對一系列其他事務上:伊朗、朝鮮、阿富汗戰爭、“伊斯蘭國”以及“邊境牆”。

外界對此並不驚訝,因為這是一位上任第一天就連喊三聲“中國”的代理防長,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中國軍費直逼美國”,且從不壓抑自己鼓吹“中國威脅”的調門。沙納漢承認,自己的精力受到牽扯,但“我們有能力轉動多個盤子……有的是戰略重點,有的是優先選項。你必須同時做到這兩點。”

法新社認為,這次亞洲行沙納漢的關注點有兩個,其一,加強與地區盟友的關係;其二,與中國防長就北京日益增強的實力進行“坦率的”會談。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看來,沙納漢此訪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亞洲國家兜售“印太戰略”。去年6月前任防長馬蒂斯出席“香會”時已經推銷一番,但當時仍是空泛的概念。如今,從沙納漢在“香會”上的主旨演講,到五角大樓同期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可以說,這一戰略的佈局和措施逐漸清晰起來了。

“手握‘印太戰略’的整體報告,可以說,這是沙納漢在國際舞臺的一次重要亮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指出。

兜售

有人說,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越來越像一場“鴻門宴”。美國從來不會錯過這個指責中國、挑撥矛盾的機會。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借國際舞臺上的首次重要講話,沙納漢主要做了兩件事,其一就南海、臺灣等問題老調重彈,發表了一些錯誤言論;其二宣示美國將堅定地投身於“印太”,準備投入數十億美元保障該地區的穩定。作為“助興節目”,五角大樓6月1日還發布了將近55頁的《印太戰略報告》,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

據悉,在沙納漢的講話中,美方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推進‘印太戰略’的一些具體主張,如國會直接撥款、加大經濟和軍事投入,並強調美國對“挑戰國”的軍事威懾和戰爭準備等。

“但我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與奧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並無本質區別,目的仍是保持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制衡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指出,無非是更重視印度的作用。最大的不同在於,2011年美國剛提出“重返亞太”時,對其目標對象仍然遮遮掩掩,一口咬定“不針對中國”。如今正如大家所見,無論是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還是五角大樓的官員都赤裸裸地指出,它究竟針對誰。

“‘印太戰略’與‘重返亞太’有一定的延續性,都是扭轉美國自1975年越戰結束以來將戰略重心聚焦在中東的做法,”刁大明指出,但實現目標的方式完全不同。奧巴馬時期,美國強調自由主義、集體安全,通過團結盟友的方式來“框住”對手。如今,特朗普政府更強調實力,通過自身軍事存在形成威懾。

然而,“其他地區國家會在多大程度上與美國保持一致?”《亞洲時報》自問自答道,這個問題仍待觀察,尤其是在東盟10國中的一些國家仍與中美都保持著密切的軍事、經濟聯繫時。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5月31日發佈的一份地區安全報告警告道,儘管東盟已接納“印太”這一術語,但“東盟的理解與美國不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香會”發言中明確表示,小國不願意在大國爭端中“選邊站”,它們呼籲中美兩個大國達成協議。

“拉攏東南亞國家,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大目標。”吳心伯指出,這從沙納漢將印尼選為首站就可以看出。“‘印太戰略’的基軸是東南亞,而印尼則是東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頭號國家,不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能匹敵的,”袁徵指出,共和黨政府一貫只看重“支點國家”,對小國不屑一顧,印尼就屬於東南亞的支點國家。

刁大明認為,對於廣大東南亞國家來說,奧巴馬當時以小博大,試圖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抓住它們的心。如今連經濟上的紅利都已經消失了,光靠特朗普政府渲染威脅,就能讓它們乖乖就範,怎麼可能呢?

新加坡學者稱,人們期望沙納漢能更詳細地介紹“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具體怎麼運作,但他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做。專家也認為,“印太戰略”存在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印太地區的“小兄弟”真的支持嗎?下一步怎麼走,現在仍是未知數。

剋制?

儘管沙納漢極為高調地在“印太戰略”的框架上“貼肉”,但在一些外媒眼裡,美方的措辭似乎比往年有所剋制。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糾紛僵持不下,各界普遍認定兩國會在會上就南海等熱點問題針鋒相對,”《聯合早報》指出,但雙方一反預期,在措辭上較往年剋制,批評基本也是點到為止。沙納漢認為,中美有合作、有競爭,但競爭不意味著就得發生衝突。

“此次雙方在批評的同時,也發出開展合作的平衡呼聲。”《日本時報》指出。沙納漢在講話中提到美中加強軍事合作的方向,如兩軍交流、反海盜、朝鮮問題等多個方面保持合作。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學者伊恩·斯托裡認為,沙納漢的演講“一定程度上是給盟友的安慰,一定程度上是在喊話中國,它帶來了美中能夠解決分歧的希望”。

在專家看來,應該從兩個層面理解沙納漢在香會上的表現,以及中美防長的互動。一方面,從美方推出《印太戰略報告》到中美防長先後發言的安排,應該說“對峙感”有所加強,美方的目標性和冷戰思維也比以前更加明顯。但總體而言,美方的一舉一動都不在意料之外。原因有幾點:一來,中美關係近來態勢趨緊;二來,沙納漢本身就是對華關係“強硬派”,儘管已經獲得特朗普提名,但他仍需保持讓總統滿意、讓國會放心的一貫姿態;三來,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並不是美國總統的選擇,而是美國整體戰略。

另一方面,中國防長魏鳳和與沙納漢進行了積極、建設性的會談。無論是出於外交姿態還是實際需要,美方還是表達了保持兩軍關係穩定、開展兩軍合作的願望。袁徵指出,目前中美軍事交流基本處於停擺狀態,儘管美國嘴上很較勁,但它也不希望出現誤判等突發狀況。刁大明認為,過去兩年,儘管五角大樓“鷹派”佔上風,但對於保持中美兩軍合作仍持相對審慎(而不是消極)的態度。這種低度互信,也可以說為兩國互動劃出一條底線。

不過,在吳心伯看來,兩國防長會晤固然是好事,但無論是這次發言還是在國內的表態,沙納漢毫無疑問是位“強硬派”。從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到如今的《印太戰略報告》,美國已將中國的定位從主要競爭對手調到頭號戰略對手。因此,不必過度解讀外媒所謂的“剋制”。

正如中國防長魏鳳和在“香會”上所言,究竟是誰在威脅南海安全穩定?又是誰打著所謂維護“航行自由”的幌子在南海顯示肌肉,製造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答案不言而喻。國際社會也不會輕易被美國、被一些外媒的調門所左右。

信號

沙納漢2日晚些時候抵達首爾,開啟了亞洲之行第三站的訪問。接下來,他還將訪問日本。專家認為,既然到了東南亞,美國代理防長走訪東亞的兩個盟國、加強雙邊互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沙納漢出訪前也表示,“這次訪問的價值在於花時間聯絡感情。我不是去賣東西的。”

專家指出,沙納漢到訪韓日,會有各自不同的議題。就韓國而言,他可能會與韓方積極推動新的朝核談判突破點。畢竟到目前為止,朝鮮問題仍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加分項。據民調顯示,與特朗普的整體滿意度相比,對其朝鮮政策的滿意度明顯高出不少。因此,繼續推進朝核談判向前發展可能更有助於特朗普實現選舉目標。

沙納漢2日在前往首爾的飛機上似乎有意釋放信號:他表示,儘管華盛頓和平壤之間的談判陷入停頓,但“並無必要”恢復美韓大規模聯合軍演。但他同時警告稱,儘管一些軍演暫停,駐韓美軍已經做好準備,應對與朝鮮方面可能的“外交(努力)失敗”。據悉,韓國國防部長官鄭景鬥3日在首爾與到訪的沙納漢舉行會談,雙方已就終止韓美“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事演習達成一致。

就日本而言,近來兩國高層互動頻繁。先有特朗普國事訪問,緊接著又有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的三名成員訪日,如今代理防長又要去,兩國軍事合作呈現加強的勢頭。當然,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也離不開日本這個小兄弟。

有評論稱,長期以來,美日關係一直是美國安全政策的一座堡壘。不過在上週早些時候,特朗普公開反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關朝鮮試射導彈的說法,讓日本政界倍感意外。特朗普認為朝鮮試驗“無關緊要”;而安倍認為“威脅日本安全”。《日本時報》稱,沙納罕似乎支持安倍的立場,即導彈試射違反了安理會決議。他或許會在訪問中傳遞“安撫”信號。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沙納漢會再次確認美韓、美日牢固的同盟,但分擔美國駐軍費用等問題仍然有可能動搖美國與兩國的關係。

沙納漢此前在“香會”上向美國的亞洲盟友喊話: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應在國家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評論稱,這一舉動讓人想起特朗普對北約國家就分擔責任的陳詞濫調。不過沙納漢自信地認為,盟國將與美國合作。

有評論指出,儘管沙納漢說自己不是去“賣東西”的,但日韓對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都心存戒備。不可否認,沙納漢會繼續表達加強同盟關係的意願,但同時,他也會繼續釋放“討軍費”的信號。按照沙納漢的說法,“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樣的對話會尷尬。”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