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創新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模式獲國家層面肯定

外匯 移動支付 經濟 東盟 人民網 2017-04-07

2014年至2016年,東興市互市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2%、34%、102.9%,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加速度”。

作為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東興市用活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和平臺優勢,通過創新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模式,促進跨境貿易發展;通過實施“貿工互動”戰略,實現邊貿方式轉型升級。

近日,國務院在第三次大督查中,對東興經驗給予了通報表揚。

統一結算保障邊貿安全

3月25日,東興市互市貿易結算中心大廳人頭攢動,邊民間的互市交易通過櫃檯進行結算。邊民譚祥武從越南商人處購買了一批海鮮,在結算中心櫃檯轉賬後,得到一張提貨單,然後直接到倉庫提貨,前後不到一小時。

“現在的交易更安全,也更快了。”譚祥武說,過去中越邊民做互市交易像逛菜市場,錢貨面交,人多嘈雜,不僅費時費力,且易忙中出錯,他多次經歷過對方收了錢卻不認賬的情況。如今通過結算中心交易,有專業的服務人員,錢不過交易方的手,單據明晰,誰也抵賴不了。

在結算中心負責人項建程看來,成立結算中心的初衷是方便交易,如今卻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他介紹,經過4年發展,結算中心使用的訂單系統已升級到第六版,與海關邊貿申報系統、外匯管理局的兌換系統實現了信息對接,只要邊民之間發生了交易,海關和外匯管理部門都能監控到,“有效防止了利用貿易進行洗錢、走私等違法行為。”

如今,在互市貿易區做生意,已見不到手持大把鈔票的邊民,取而代之的是手持單據東奔西跑的身影。項建程說,目前結算中心正在優化移動支付平臺,今後邊民只需用手機和指紋便能實現交易,邊民互市貿易更為便利。

邊民互助做大邊貿規模

譚祥武是河洲鴻源邊民互助組的負責人。該互助組全部由邊民組成,以集體的方式參與邊貿。相對於邊民個體參與邊貿,互助組起到了1 1gt;2的作用。這是近年來東興市用活優惠政策的一項創新探索。

譚祥武介紹,按國家政策,邊民參與互市貿易每天有8000元免稅額,可邊民能力有高低,過去少有人能把額度用滿。另外,邊民每進行一筆交易,洽談、結算、物流、報關、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都需親自參與,交易成本巨大,“以前,整個互市貿易區3天才出兩車貨。”

為了把國家的優惠政策用活用足,也為了減少交易成本,東興市引導和鼓勵邊民成立互助組。東興市商務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邊民互助組一般由20-80人組成,成員中有人蔘與洽談、有人聯絡物流、有人負責管賬……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把邊民的免稅額度集中使用,可進行相對大數量的交易,起到規模效應,分散風險。同時,抱團交易也提高了邊民的議價能力。

短短兩年時間,該市的邊民互助組迅速發展到40多個,每天交易額約1700萬元,佔全市邊民互市貿易日交易額的60%,已成為推動互市貿易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

此外,互助組也是當地一股重要的扶貧力量。根據約定,互助組需吸納一定數量的貧困邊民,邊民既可直接參與邊貿獲得收入,也可以免稅額入股,並根據所佔股份取得分紅。據統計,參與互助組的邊民,2016年人均增收超過9300元。

貿工互動加快邊貿轉型

長期以來,東興市邊貿做得有聲有色,卻不具備產品加工能力,只能收點微薄的“過路費”,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發展與邊貿水平相匹配的加工業迫在眉睫。”東興市工信局副局長姜彪說。

貿工互動,是東興市開展邊貿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姜彪介紹,東興市根據互市貿易產品特點,充分利用互市商品免稅、物流成本低等優勢,著重引進海產品、堅果產品、農副產品、木薯澱粉等加工型企業。2015年以來,該市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業從6家增至19家,今年年底有望增至30家,產值達40億元。

“隨著互市商品品種擴大,落地加工的市場將更大。”東興市商務局負責人說,將通過政策扶持,引導互市商品進入本地加工企業,進一步做強落地加工業。

另外,為提高邊民互市便利化程度,今年該市將把邊民互市貿易區擴建至750畝,設置海鮮、澱粉、水果等多個專業市場。同時,商務部門也在積極協調邊檢、檢驗檢疫、海關等聯檢部門,儘快實現通關“三合一”。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陳光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