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故里與荒涼決鬥!寧夏同心縣這兩個人有著同一顆心'

"
"
返回故里與荒涼決鬥!寧夏同心縣這兩個人有著同一顆心

趙建浦與楊鴻宇互不相識,新近才互有耳聞。

在同心縣,楊鴻宇的名頭大過趙建浦許多。楊鴻宇靠產業發家,趙建浦憑苦幹致富。兩人並無交集,但有同一顆心:返回故里與荒涼決鬥,投資數千萬元植綠山坡峁樑。

寒來暑往,他們用淚水和汗水澆灌夢想,希望的枝葉迎風蹁躚,又是一個夏天。

(一)

“還有幾十公里的崎嶇山路,真的不好走。”

7月初,記者從同心縣城出發,前往張家塬鄉趙卷槽村。路上,同行的張家塬鄉黨委副書記施進鋒給記者打“預防針”。路途並不遙遠,但崎嶇顛簸,危險難行。

2009年,趙卷槽村整體移民搬遷,經多年自然生態修復,這裡逐漸由黃變綠。“雖然山綠了,但大都是草,樹少得能數過來,生態依然脆弱。既要生綠,更要致富。只有貧困地區發展起來,美麗中國才能長長久久。”施進鋒說,“當初,趙建浦就是被貧窮‘趕’出老家的。”

1993年,為了擺脫貧窮,趙建浦舉家搬到中寧縣大戰場鎮長山頭生態移民村。憑著肯動腦、能吃苦,趙建浦逐漸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2014年,50歲的趙建浦帶著300多萬元積蓄,重回趙卷槽村大面積種植文冠果樹。此時的趙卷槽村,村人已去成遷客,東西南北不見家……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記者見到了趙建浦。

蹲在已經掛果的文冠果樹下,趙建浦打開了話匣子。“我家祖輩就生活在這裡,每年都要回來好幾次,就為了看看這片土地,摸摸村中那棵比自己年齡還要大的‘木瓜樹’。”趙建浦說,“我小時候,這棵木瓜樹就在,是光禿禿的山村裡一抹亮眼的綠色。一次下暴雨,這棵樹被山洪沖塌的半面山坡壓覆埋沒。大家都以為它必死無疑,但這棵倒掛在斷崖上的木瓜樹竟然活了過來,斜斜地插在斷崖上,用年年新發的綠色枝條繼續裝扮村子。”

趙建浦口中的“木瓜樹”,就是文冠果樹,抗乾旱耐瘠薄,樹齡可達百餘年。“我專程去甘肅景泰一家文冠果樹種植企業瞭解,發現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堅定了我種樹的想法。”

趙卷槽村村民整體搬遷後,那些房前屋後的柳樹、楊樹、槐樹、杏樹、桃樹等因無人打理,很多開始枯萎,甚至死亡。“唯獨那棵斜插在斷崖上的文冠果樹依然茁壯,年年綠意盎然。”趙建浦決定回家鄉植綠。經過多次爭取,同心縣有關部門被趙建浦的誠心打動,同意他回到趙卷槽生態移民遷出區種樹。

道路不通,趙建浦帶著工人栽電杆、通電路;沒有水,就地打水窖;人工種植效率低,添置大型農機具……

從春到冬,從拂曉到日暮,趙建浦與工人們沿著山坡、峁樑一棵棵種下樹苗。

然而,首批種下的2.6萬棵文冠果樹樹苗大面積死亡,成活率不足30%。面對挫折,趙建浦沒有氣餒。“買的樹苗水土不服,必須‘偷師’育苗技術再試驗。”趙建浦說。經過不斷摸索,2016年,趙建浦採用自己獨創的種子育苗法自繁樹苗,並在趙卷槽不同山樑溝谷進行移栽造林,成活率大幅提升,接近90%。

2018年,當自己繁育、長了2年的文冠果樹收穫到第一批文冠果種子,並有了第一筆7000多元的收益時,趙建浦蹲在山樑上哭了。

5年時間,趙建浦傾盡積蓄,將所有的“賭注”都押在了趙卷槽村,種植了近5000畝約20萬棵文冠果樹。荒涼的土地不但披上了綠裝,還讓趙建浦看到了重新致富的希望。

(二)

提起黃谷川,可能沒幾個人知道。提起電影《美麗的大腳》,估計有不少人知道。

這裡,是《美麗的大腳》的拍攝地,還是《給水團》等電影的取景地。這裡,是同心縣興隆鄉黃谷川村。

關於黃谷川,有個傳說。“據說,當年有一位公主和親出嫁塞外時病逝於此,當地人喚為‘皇姑川’,以有此名。”黃谷川影視越野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鴻宇說。

楊鴻宇,在同心縣是個“名人”,他的公司是同心縣最早一批買電腦和汽車的。致富不忘桑梓,他累計資助300多名高中生、24名貧困大學生,發起成立凱帝志願者聯合協會,聯合其他企業,共同幫扶困難群體。

如今,這個名人在同心再次“火”了起來,投資數千萬元在黃谷川建起滑雪場、越野基地,並帶領員工將荒山分割成一塊塊小流域試驗田,種起了苜蓿、紅梅杏、杜仲樹……

“不是我選擇黃谷川,而是黃谷川的獨特吸引了我。”楊鴻宇介紹,黃谷川是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混合,既有紅一方面軍的行軍足跡,也有1920年海原大地震遺址——一個天然形成的“寧夏版地圖”,是個觀光旅遊和研究紅色文化歷史及古村落的好去處。“2017年,我在黃谷川投資建起了滑雪場,當年收益就挺好。但是,僅依靠這種季節性的旅遊項目,黃谷川發展不快。恰逢同心縣在這裡打造‘西部健康運動特色小鎮’項目,豐富了這裡的內涵,可以向全時旅遊方向努力。”楊鴻宇信心滿懷地接管了黃谷川。

兩年時間過去了,黃谷川也告別了曾經的滿目荒涼。規劃建設的28個項目已經啟動並完成9個,累計完成投資7309萬元,初步形成了滑雪場、全地形賽車場、燒烤大廳及賽馬場等設施齊全的旅遊區。同時,28萬棵樹苗覆蓋了近9萬畝荒山,11個大型蓄水池分佈其間,滋養著每一棵幼苗。楊鴻宇說:“過幾年你們再來,那時的黃谷川一定會更吸引人。”

“在同心種活一棵樹是真不容易。不論趙建浦,還是楊鴻宇,最初開荒種樹時,很多人質疑他們的出發點和忍耐力。他們用實際行動回擊了所有質疑。”同心縣林業局黨組成員蘇慧忠說。目前,趙建浦和楊鴻宇已自籌資金完成近14萬畝荒山的樹木種植,這對少樹缺綠的同心彌足珍貴。

“據我所知,他倆常年用工量各自都在百餘人左右,其中不少務工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拿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建國來說,他2015年起跟著趙建浦種樹,老兩口每年有近6萬元的收入。楊鴻宇的影視基地,優先聘用建檔立卡戶,在這兩處務工的人已經穩定脫貧。”蘇慧忠說。

不論是趙卷槽村,還是黃谷川特色小鎮,行走在黃土地上,奪目的綠意總在不經意間躍入視線。雖素未謀面,但對於綠色的渴望,讓趙建浦和楊鴻宇在內心深處對彼此充滿敬意:趙建浦佩服楊鴻宇的大手筆,而楊鴻宇則敬佩趙建浦的苦幹與堅持。(寧夏日報記者 李雲華 馬忠 和牧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