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又是一個豐收年。麥子已經收割乾淨了,麥田裡冷清了下來,偶爾有一些拾麥的人在田裡忙碌著。棒子(玉米)基本上也點完了。最熱鬧的還是土豆收穫現場,一箱箱包裝好的土豆等待著去往四面八方的新家。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2001年2月,滕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崗頭鎮、望莊鎮合併而成立濱湖鎮。

濱湖鎮位於滕州市西北部,地處微山湖東岸獨山灣,全鎮總面積149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濱湖鎮是一個名聞遐邇的歷史古鎮、文化名鎮。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代先民就在這裡聚居,引火燒荒,捕魚狩獵,繁衍生息,開創了人類早期的農耕文明。境內有蘇坡遺址、朱村遺址、七所樓遺址等歷史古蹟,可以使我們找到中華民族古代文明賡續演進的足跡。這裡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2700年前,鬱郎國在此崛起,並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

郎最早記載見春秋《左傳》載: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夏四月,費伯率師築郎城;至今2700多年。何謂郎,郎字在這裡是什麼意思?據《公羊傳》雲,“郎者何? 吾近邑也”。據《古漢語大詞典》解釋:郎 (1) 從邑。從“邑”,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本義:古邑名。 (2) 古地名。春秋魯邑。郎,魯邑也。——《說文》。按, 魯有二 郎。(3) 在今山東省魚臺縣東北,是費伯的食邑。費伯帥師城 郎。——《左傳•隱公元年》(4) 在今山東省曲阜縣附近。夏,城郎。——《左傳•隱公九年》。又據周、春秋戰國地圖,此解釋均指現濱湖鎮鬱郎村也。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鬱郎最早見春秋《左傳》記載: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夏四月,費伯率師築郎城”,至今2700多年。史籍一般不稱謂“古鬱郎國”,而稱“郎邑”。原因在於,春秋時期,“古鬱郎國”無政治地位,一直是魯國的下邑,或者附屬城邑。建城的開拓者就是魯隱公所派大將費伯。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據道光年間《滕縣誌• 卷首》的《圖經》載:“滕蓋以一邑而包括春秋侯國之地者三矣。以今圖按之,縣治為小邾地。西南滕城為滕地,南薛城為薛,除此三國之外,諸國地又多所分割,如東漷水、東南昌慮,皆邾地也。東之斗城,齊靈丘也。西之鬱郎,魯郎邑也。西南戚城,戚縣也。”

鬱郎,《地名大辭典》注:“在魚臺東北八十里”(魚臺治所在谷亭時);《括地誌》載:“在徐州滕縣西境五十三裡。”;《圖書集成》雲:“鬱郎亭即鬱郎村”為同一地點。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鬱郎村北邊有鳧山次峰牧仙山和北界河,還有金馬山古龍泉、北界河支流白水河的水聚瀦為淵的鬱郎淵,一名溫水湖,載於明代《滕縣誌》山川地理圖和《清史稿》。村西近鄰微山湖。鳧山積翠、微湖月夜均為古滕八景之中。可以說這裡是山明水秀,物華天寶。故這樣好的地方諸侯都願意來投資築臺、築囿營建樂園。鄭莊公三十有一(公元前663)年:“春,築臺於郎”。昭公九(公元前533年)年:“冬,築郎囿”。《詩經•靈臺》毛萇注: “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 《說文》: “苑有垣也。一曰所以養禽獸曰囿。”凡養禽獸處皆可稱苑或囿,區別在囿有圍牆,苑無圍牆。因此諸侯紛紛在這裡築郎城、郎臺、郎亭、郎囿即圍牆,也就是說在鬱郎村北、牧仙山前,建起了專供王公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座集古典園林式的囿郎風景區。《滕縣誌》曰:蓋囿鬱聲訛,今俗呼為有,土人呼鬱郎,一呼有郎,皆“囿”字之訛也。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這樣的好地方肯定不會有長久的安寧,據康熙馬得楨纂《魚臺縣志》載:桓公四年(前662年):“春,正月,公狩於郎”。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於郎。”鄭莊八(公元前686)年,“春,正月,師次於郎,以俟陳人蔡人,甲午治兵。”十年:“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鄭莊公三十有一(公元前663)年:“春,築臺於郎”。文公十有六(公元前611年)年,秋,八月,“毀泉臺。”即郎臺也。昭公九(公元前533年)年:“冬,築郎囿。”又載:“文公十有六(前611年)年秋八有,毀郎臺,今地無囿,仍有臺,豈後有之假託歟?抑既廢而復築歟?”據考在春秋期間,約300年鬱郎村先後經歷了建築臺囿的造園運動,又經歷了駐軍、戰爭、和破壞臺囿的運動;諸侯們曾於此發生過4次較大的爭奪戰爭,人民處在水深火熱;《禮記 檀公篇》載: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伐魯,魯於齊師戰於郎,汪踦在郎之戰中死去。按當時魯國的儀禮制度規定,為國家而死的人國家給予斂葬。汪踦當時尚未成年,有人認為他夠不上國殤,就此孔子反駁眾人說:汪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怎能不按國殤(為國犧牲)對待呢!於是以成人之禮將其斂葬。因此鬱郎村不但是春秋時期的旅遊勝地,還是重要的軍事要塞。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據《滕州漢代建制考》: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共王子劉驕為鬱郎侯即鬱郎侯國,國都位於今濱湖鎮鬱郎村,屬兗州刺史部山陽郡管轄。劉驕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又據康熙馬得楨纂《魚臺縣志》:“鬱郎侯劉驕:魯恭王子,景帝孫也。孝武帝時封鬱郎侯,後坐酎金免(古代諸侯向皇帝交納的貢金,作祭祀用。)”。漢以後關於鬱郎鬱郎沿革記載較少。2008年考古人員在滕州市大塢鎮染山,出土了魯西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座西漢中期的諸侯墓葬。根據漢代葬制,染山漢墓的墓主應為分封到滕州境內的諸侯,是西漢皇室貴族。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現鬱郎是一個古老村落,包括前鬱郎、後鬱郎、秦村、民生莊、南陳五個自然村,素有“五鬱郎”之稱。解放後曾五村合併,更名秦村。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1959年,毛主席南巡,駕臨兗州,滕縣縣委書記王吉德奉命向毛主席彙報工作。當時毛主席問起鬱郎國安在,王吉德一臉茫然。回去後,王吉德查閱了大量史籍得知,古鬱朗國遺址在滕西20公里處,原崗頭公社(濱湖鎮鎮駐地)鬱朗村內。春秋時期,鬱朗國一直是魯國的附庸國,魯隱公派大將費伯來築建朗邑(國都),今濱湖鎮駐地崗頭村為鬱郎國屯兵之所,奎子村是鬱郎國的武器庫,稻屯村是屯糧之所,漁營是操練水兵之所,今花園村是鬱郎國的權貴們賞花垂釣的花園。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奎子魚館很有名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嵐曹高速的施工現場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染山

洪山口以西的染山、周山、于山和金馬山。染山、金馬山是鬱郎國的墓葬區。牧仙山為鬱郎國的宗廟,上王村、下王村為鬱郎國兩公子封地。楚滅魯後,漢武帝封鬱郎侯國,滄桑屢變,朗邑治所,衰敗凋零,現朗城已變為村落。從牧仙山重修泰山行宮記、摩崖石刻,金馬山漢畫像石等當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及遺址無不印證著鬱郎國古文明的輝煌成就。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牧仙山前,曾有專供王公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座集古典園林式的囿郎風景區-鬱郎苑。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勤勞的電業系統工人,像你們致敬!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牧仙山坐落於濱湖鎮最北面,緊鄰鄒城市地界。該山位於鳧山山系的西端,左右各有一座較大的山峰,故山前的村莊取名“三山”。牧仙山上芳草萋萋,古樹蔥蘢,歷史上留存的古蹟甚多,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當地民間流傳著概括牧仙山美景的幾句話:三山夾一景,銅川、玉碑、鐵板橋;古祠、神柏、牧仙洞。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據當地老人講述,以前由一塊塊石碑組成的碑林,從山坡到山頂連綿不斷。這些石碑皆取材於牧仙山,該山石質細膩,潔白如玉,所以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碑叫作“玉碑”。這些碑大部分為歷代重修霞元君祠時所建,由於年久疏於保護以及人為破壞,現在僅存四塊,碑身上的字跡也漸次變得模糊了。經過仔細辨認,依稀可以看出立碑年代:一為順治戊戌年,一為乾隆六年,一為乾隆三十二年,另一塊為同治十一年。這些殘留石碑,上面記錄了數百年的歷史史蹟,一塊塊彌足珍貴。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楊宗保石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山坡向上,快到山頂有泰山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據此推算牧仙山上的碧霞元君祠也應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自建祠以來,香火旺盛,道姑眾多,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殿堂還保存完好,每年的正月十六廟會規模盛大。但不幸的是,一九六六年“文革”剛剛開始,“紅衛兵”就以破“四舊”為名,把整座碧霞元君祠破壞。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在原址復建的已然面目全非。儘管如此,一些虔誠的香客仍不時來到這裡祈福還願,我們看到大殿廢址上擺放著幾尊瓷質壽星,還有燭臺香爐,中間還懸掛著一幅鮮紅的條幅,上面寫著:牧仙山神靈,有求必應。

大殿門西旁,有一株古柏,樹齡不詳,柏樹枝繁葉茂樹冠碩大,幾乎遮滿整個院落,樹幹挺拔粗大,三個成人手拉手剛能繞樹一週。樹下常年香火繚繞,樹上時時掛滿吉祥紅布,人們把它看作神靈,代代精心呵護。可惜,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場山火(村中老人說是有人故意放火)把柏樹燒成灰燼,現在只能看到遺留下的焦黑樹樁。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柏樹西北角,有一天然石洞。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牧仙洞”。洞口面向東南,洞高約丈餘,兩邊皆是刀削般的峭壁,洞門內有一水潭,深約數米,終年不涸,潭水清純甘洌,是道姑及香客的唯一水源。人們把它看作“聖水”,進山的香客都要帶些回家,據說喝了“聖水”,可以祛除百病,益壽延年。水潭裡面,山洞幽深莫測,蜿蜒伸向西南,傳說一直通向現在紅荷溼地北面玉皇山上的“窟窿洞”。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碧霞元君祠的後院建在山崖上,由兩座樓房組成,現在樓房已經倒塌,只留下半截殘壁。樓的北面是一片開闊的山頂,一塊塊灰白色的山石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兩塊巨石,一塊叫“石鼓”,一塊叫“石鑼”,若用碎石擊打巨石,會發出鑼鼓的轟響聲。相傳北宋大將穆桂英在大破洪州(濟寧附近)前,曾祕密在此駐軍,潛心操練陣法,穆桂英騎在桃花馬上拉弓射箭,由於用力太猛,致使馬蹄深陷巨石中,至今留下四個深深的馬蹄坑。遊人站在馬蹄坑旁,眼前仍會浮現出穆桂英颯爽的英姿,耳邊猶聞戰馬嘶鳴!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回來走省道345洪山口處,道路封閉施工。繞道而行,無緣去染山前的伏羲廟參觀遊覽。

在路上之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鬱郎古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