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陶瓷 馬未都 康熙 瓷器 談笑藝術說收藏 2017-06-06

有一天,我在一個古玩店裡轉悠,

一進屋,看見店裡架子上擺了很多東西,

在角落裡一個不起眼的位置,放著個青花梅瓶,

但擺的位置表明店主對它沒認識。

我拿起來一看,是康熙晚期的,

畫的是枯枝花鳥,畫風奇特,

雀鳥白眼看人,非常精彩。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有一個類似的,很小,

題有“雍正年制”四字款;

這件是康熙的,尺寸很大。

店主不懂這個瓶子,

他可能認為這種稀稀拉拉的畫法是晚清民國的,

所以開價很低,我就跟他討價還價,

最終以很低的價錢買了,算是“撿了個漏兒”。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清雍正

怎麼能斷定這件青花梅瓶是康熙時期的?

我依據的是青花上的畫風:

梅瓶上的鳥是翻著白眼的,

樣子跟“八大山人”朱耷所畫的一模一樣。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朱耷畫作

朱耷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畫家,

他是明室後裔,出身貴族,

明亡清興,他內心是不平衡的,

所以他把對社會的不滿表現在繪畫中,

且集中反映在所畫動物的眼睛上,

比如他畫的鹿、魚、鳥,都是翻白眼的。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朱耷畫作

朱耷還有個極為特殊的歷史背景,

他長期生活在江西景德鎮。

我們看到這樣一件枯枝花鳥梅瓶,

能夠想象在清初的時候,在康熙那樣一個時代,

文人是怎樣看待當時的社會並如何逐漸接受的,

因為朱耷跨越了當時的新、舊兩個時代。

所以說,

瞭解一件文物最重要的是瞭解它的文化背景。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朱耷畫作

清三代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頭戲。

近年來,康熙青花瓷的價格

在市場上也是一路走高。

瞭解康熙青花應該說不是很難的,

清代後期的人曾經對本朝的青花作過總結,

認為清朝的青花瓷裡,康熙朝的是最好的。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青花龍紋瓶,清康熙

它們繼承明代遺風並形成鮮明的時代風格,

這跟康熙皇帝有直接的關係。

因為康熙坐穩江山以後

開始注重官窯瓷器的燒造,

派遣督陶官親自到景德鎮,

於是青花在這時候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一下子就躍上了清代青花瓷器的一個高峰。

馬未都:我的買漏和撿漏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