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洪而開,原來洪信才是水滸中的關鍵人物

水滸傳 魯智深 施耐庵 宋仁宗 宇宇看水滸 2017-06-01

文/主任

遇洪而開,原來洪信才是水滸中的關鍵人物

水滸中有很多人物,有些人甚至出場次數少得可憐,甚至只有一個片段或者鏡頭,但是這並不能影響他的重要性,比如今天主任要說到的這個人,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造就了梁山108將,才有水滸後來的故事發展。

這個人就是洪太尉洪信,而主任對他的印象卻更多來自偉大的表演藝術家張鐵林老師的扮演,他扮演得這個人物,除了哇哇咋咋地吼,似乎並沒有將人物的性格更好地展現出來,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

宋仁宗嘉祐三年,京師瘟疫盛行,為了讓天降大雨,宋仁宗聽了建議後便差遣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去江西信州龍虎山上清宮禮請張天師真人前去京師祈福消災。而上清宮中有一座“伏魔殿”,殿中鎮鎖著108位魔君,正是因為洪信的狂妄或者好奇,強行要求打開“伏魔殿”,結果108魔君被釋放了出來。

遇洪而開,原來洪信才是水滸中的關鍵人物

而“遇洪而開”這四個大字,難道真的是一種巧合嗎?主任認為這是施耐庵的故意安排,就是暗喻,宋朝的沒落就是洪信這樣的奸臣當道所造就。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洪信,如果不是他仗著權力生事,那麼就沒有什麼108將的誕生,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一切故事,可以說,洪太尉才是打開閘門的人,他就像點燃薩拉熱窩導火索的那個人。

洪信明確的出場其實只有這一回,在水滸傳後面的故事中,他再也沒有明確出現過,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消失了。我們不想追問他去了哪裡,這個毫無意義,因為洪信所代表的是貪官集團,和高俅、童貫等是一路貨色。

但是真正認真看水滸的人會發現,其實在魯智深圓寂那個章節中,隱隱可以發現洪信的影子。

水滸傳中這樣寫道:魯智深自和武松在寺中一處歇馬聽候,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物非常,心中歡喜。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禪房裡睡至半夜,忽聞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戰鼓響,賊人生髮,跳將起來,摸著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何為如此?趕出何處去?”魯智深道:“灑家聽得戰鼓響,待要出來廝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聽錯了!不是戰鼓響,乃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見說,吃了一驚,問道:”師父,怎的喚作潮信響?”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道:“這潮信日夜兩番來,並不違時。今朝是八月十五,合當三更子時潮來。因不失信,謂之潮信。”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手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咐灑家四句偈語,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灑家今日必當圓寂。”

遇洪而開,原來洪信才是水滸中的關鍵人物

有人會說,這裡面怎麼會有洪信的影子呢?其實是施耐庵老先生用了一種暗喻的寫法,潮來潮去形似洪,這個“潮信”所指其實就是“洪信”。為什麼這麼說?

按照萬物有因果的關係,既然潮水有來有趣,那麼當初被洪信放出的108將也因為大鬧了一番之後,也必然要有來有去,這裡出現洪信,其實更多是一種首尾呼應,暗示故事的終結。

(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搜關“宇宇看水滸”,可以看到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